关于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辅导报告
科学发展的理论指南 民族复兴的精神火炬 ——在西南财大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辅导报告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黄新初
(2009年4月28日)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兴再次来到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西南财大,步入这个精神烛照、思想激荡的学术殿堂,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会。去年,我以“伟大的抉择●盛世的起点”为题,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波澜壮阔的宏伟历程,共同展望了未来中国走向盛世的宏大景象。我与在座各位青春年少、风华正茂的同学一样,与在座各位传道授业、治学育人的老师一样,都有一颗激情勃动的爱国之心,都有一种向往汉唐气象的盛世情结,都有一个实现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为中国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正确道路,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照耀了前进航程。所以,今天我就以“科学发展的理论指南●民族复兴的精神火炬”为题,把自己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一些理解、感悟和思考讲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今天报告的主题是严肃的,但希望我的讲述会是轻松的;肯定会有一些理论阐释,但希望不会成为理论说教。下面,我着重谈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怎样理解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思考
发展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首要问题,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问题。所谓发展,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历史范畴,是指人类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乃至信息社会不断演进的时间进程。发展观,则是关于发展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发展观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发挥着“航向标”的理论指引作用。纵观世界近现代史,西方国家作为工业化、现代化的先行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现代化发展理念。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不直接复制西方国家相对成熟的现代化发展理念,而要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呢?我理解,这里面有很多深层的战略考量,既是基于对中国特殊国情、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隐含着我们党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层忧思;又体现了对世界各国发展理念的更高超越,包含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悉。下面,我想以四个关键词作为切入点,作一简要解读。
第一个关键词----“发展的困局”。正值我国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挺进的转型阶段,我们却过早地遭遇了比西方国家更为复杂的发展困局:严重的人口问题、严峻的资源问题和严酷的环境问题相互交织,使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实行科学发展,是破解发展困局的唯一对策!
人口、资源、环境,是支撑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要素。西方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在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发展进程普遍会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相互交织的突出制约。这是现代化必然遭遇的发展困局。但中国遭遇这一发展困局,比西方国家来得更早、更严峻。在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在还没有具备充分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的时候,中国就提前遭遇了“难以承受的发展之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严重的人口问题,使我国现代化进程背上了沉重的社会包袱。基数大、素质低、老龄化,是当前我国人口问题的突出特征。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每年均增人口高达800至1000万,相当于一个西班牙的总人口。据预测,我国将在2033年前后迎来15亿的人口高峰。这意味着,我国未来的现代化进程将始终背着巨大的人口包袱负重前行。同时,我国公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人口整体素质不高。更为严重的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是在人均GDP达到5000至10000美元左右,才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却在人均GDP刚达到1000美元左右的时候,就提早迎来了“银发浪潮”。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使我国面临着“未富先老”的社会尴尬。这意味着,我国未来的现代化进程不会再有丰厚的“人口红利”作为支撑。二是严峻的资源问题,使我国现代化进程建立在脆弱的物质基础上。从人均资源占有量来看,我国发展的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工业化所需的主要资源,大多需要从国外进口,特别是能源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就拿最具代表性的油气资源来讲,我国人均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1%、6.5%。我国一半以上的石油、铁矿石都要从国外进口。这意味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面临着比西方国家更为脆弱的资源依托和能源动力,为经济的长久安全和持续发展埋下了严重隐患。三是严酷的环境问题,使我国现代化进程面临着狭小的生态容量。我国虽然拥有世界第三的广袤国土面积,但适宜人类居住的一类区域仅占国土面积的19 %,环境容量极其有限。加之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进一步加剧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全国七大流域水系38%的断面属于五类及劣五类水质。荒漠化面积高达260多万平方公里,近于国土面积的1/3。并且还在以每年34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不断扩展,这个面积相当于大半个上海。环境容量具有刚性约束的特征,很难从根本上予以扭转。怎样用这有限的环境容量,完成依然艰巨繁重的现代化任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发展难题。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紧相交织、互为因果,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大发展的难度。不一样的发展困局,需要不一样的发展对策。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再走西方国家那种“先污染后治理、先积累后解决”的发展老路,必须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
第二个关键词----“西方的陷阱”。正值国际产业梯度转移加快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西方国家利用先行优势布局的发展陷阱:西方国家通过落后产业转移,诱导发展中国家走低端工业化之路,使其沦为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附庸和牺牲品。实行科学发展,是规避西方陷阱的正确路径!
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理念,确实是西方国家推进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总结;但发展中国家沿着他们指出的道路前进,只能永远落在他们的后面。这正如,成功学是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奥秘所在,但千千万万学习成功学的后来者又有多少真正成功呢?国与国的竞争,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竞争。不同的国家利益,决定了西方国家一定会利用他们的先行优势,为后发国家的发展布下种种陷阱。他们的一个重要手法就是,通过所谓的国际产业转移,诱导发展中国家主动承接他们已经淘汰的落后产业,从而步入低端工业化的发展陷阱。从国际产业转移的领域看,发达国家转出的产业主要是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从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式看,主要采取非核心业务的生产外包方式。西方国家充分利用他们的绝对技术优势和国际市场定价权,拼命扩大高低端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大肆盘剥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利润。高低端产品的价格“剪刀差”,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控制和隐蔽掠夺的重要方式。我给大家讲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我们向美国出口8亿多条裤子,相当于给每一个美国人生产3条裤子,但这只能换来美国生产的一架普通客机。8亿:1,这是一个极其悬殊的商品“交换比”,实质反映了极不公平的价格“剪刀差”。现在,很多国外知名品牌都是在中国“贴牌”生产的,资源消耗在中国、环境污染在中国、劳动力成本在中国,但中国在整个产业利润的分配格局中所占比例还不到2%。发达国家简简单单地贴上一个品牌,就轻轻松松地赚取了相当于我国几十倍的利润。就拿美国的万达无线鼠标来说,在美国售价高达40美元,而作为生产国的中国出厂价仅为3美元。这些发人深省的事实,需要引起我们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冷”思考。西方国家的产业转移,既是“馅饼”,更是“陷阱”!西方国家产业转移的过程,实质也是一个同步转移能源消耗、转移环境污染、转移劳动力成本的过程。我们如果盲目遵循西方国家指出的现代化发展路径,简单满足于承接国际产业的梯度转移,就必将沦为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附庸,成为替西方国家奢侈生活提供价廉物美产品的“买单人”!这样的工业化,绝不是我们需要的工业化。因此,规避西方国家布下的产业陷阱,走中国自己的科学发展道路,这是我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又一个深层战略思考。
第三个关键词 ----“复兴的梦想”。正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节点,我们都有一个共同而光荣的梦想:用一百年的时间迎头赶上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使中国重新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央大国。实行科学发展,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抉择!
“中国”这一称谓,就是“中央之国”的意思。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农业文明阶段,中华民族一直处于世界的中心地位,经济总量长期占据世界总量的1/3以上。但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率先掀起了工业革命的浪潮,更早开启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程。在这场巨大而深刻的全球性变革中,中国却没有踏上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快车,从而在近代史上一步一步走向没落。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抓紧补上工业化、现代化这门必修课,迎头赶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可以这样讲:工业化和现代化,一直是贯穿近现代中国自强史的根本主线,一直是关系近现代中国国力兴衰、国运沉浮的根本课题。从这个意义上分析,我们可以把中国探寻工业化、现代化道路的整个历程,划分为“两个百年”。1840年到1949年,这是第一个“百年”。这个百年,是中华民族被摒弃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之外、逐步从泱泱大国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最终又从谷底反弹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百年。这个百年,是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的百年,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失落的百年”。在这个百年,西方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大飞跃,把中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1949年到2050年,这是第二个“百年”。这个百年,是中华民族从赢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百年。在这个百年,我们要完成西方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这就决定了我们绝不能走西方国家的老路。走别人的路,只能亦步亦趋,只能永远落在别人后面!我们要在借鉴西方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找到一条更可行的发展赶超之路。
第四个关键词----“制度的较量”。正值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紧要关头,中国作为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以“发展”这种新的方式同西方阵营展开制度优劣的较量:通过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极大优越性。实行科学发展,是赢得这场较量的最好武器!
纵观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较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以军事战争为主要手段的“热战”。上个世纪中后期,美国挑头的朝鲜、越南战争和我国的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争,就是这种“热战”的典型表现。第二种方式是,以意识形态渗透为鲜明特征的“冷战”。二战之后,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两大阵营“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尖锐较量,就是这种“冷战”的典型表现。以冷战的结束为标志,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整个世界的东西方关系开始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国际政治局势的重大变化,开辟了东西方制度较量的第三种方式,这就是以综合国力比拼为主要内容的发展竞争。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而反思苏东剧变乃至整个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的根本原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