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时政专栏 >> 科学发展观 >> 正文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课报告讲话



区委书记张黎勇在区教体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课报告会上的讲话

2009年4月8日
张 黎 勇

同志们:
全区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全面展开。根据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组安排,区教体局作为我的联系点。今天很高兴借此机会,和同志们在一起,结合自己的学习,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区教育的各项工作,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谈谈我个人的学习体会以及对全区教育发展的粗浅思考,仅供大家参考。
一、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
在发展的问题上,我们党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面对资本主义的严峻挑战,面对“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苏为鉴”,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明确了保护与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等重要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作出了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科学论断,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进而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讲质量讲效益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着眼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的新任务, 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提出了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发展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速度和效益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理论。
正是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我们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从发展成果来看,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完全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当年也就是2003年为例,按照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也就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来看,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分别37.1为45.6%,这个比重应该说还很高,也说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反映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状况的基尼系数来看,2003年我们达到0.46,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0.4这一警戒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发展阶段来看,到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1000美元。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举措得当,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应对失误,则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一些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就在这个阶段出现过经济停滞甚至社会动荡、政权更迭。这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完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根本改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需要得到妥善解决,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全面提高,城乡发展差距、地区发展差距需要有效控制,等等。从上层建筑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这一体制还不完善,深化改革必然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同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各种犯罪活动和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然严重存在,给社会稳定与和谐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可低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从人民群众的要求来看,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人民群众需求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进入21世纪发展新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在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又以较大篇幅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刻阐述。可以这样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和理论上与时俱进的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选择。
二、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正是这一思想的反映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需要和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科学发展,正确的方法就是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各种重大关系和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一,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就是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是要又好又快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又好又快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好”与“快”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同时,“快”也是“好”的必要条件。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好”与“快”的辩证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要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第三,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就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就要把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第四,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指统筹全局、兼顾各方,把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环节统筹好、协调好,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关系统筹好、协调好,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和实现途径,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为什么说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第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总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只有在实践中发现规律、并顺应规律,才能促进更好地发展。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寻求科学发展的过程。在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影响,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上,出现过一些偏差。特别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而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认真汲取发展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到教育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事业重新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并通过30年来的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有一组数据表明,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小学净入学率从1978年的94.0%提高到2007年的99.5%,增加5.5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66.7%提高到2007年的98%,增加21.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26.0%提高到2007年的66.0%,提高40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3.4%提高到2007年的23%,提高19.6个百分点。30年的教育改革发展大抵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是1978年至1985年,可概括为拨乱反正,重新确立教育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阶段;二是1985年至1993年,可概括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调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教育体制阶段;三是1993年至1999年,可概括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深化改革阶段;四是1999年至2003年,可概括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阶段;五是2003年直到现在,可概括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时强调教育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课报告讲话》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313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科学发展观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