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电视纪录片的演变2003年纪录片论坛之二
可以看出来,实际上这两个唱歌的是事先放在那里的,老太太也是坐在那儿等着采访者来的。即使被导演安排在那儿站着,但是由于几个回合的交流,最后回答的是自己的方式,有很多幽默。比如老太太虽然站在那儿知道有人采访,但是由于采访的方式,是按照生活真正的采访方式,所以老太太的真话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了。比如老太太问你吃没吃饭,我让我媳妇做给你吃,白面也有,挂面也有,陕西人的特点,生怕人家吃不饱,吃没吃饭,自然而然进入到一个方式。
下面来看《望长城》中的另一个片段,纪实语言最大的魅力不是事先把东西放在那儿,不是事先打招呼,而是要跟生活平行的前进,能够保留生活里最本真的信息状态,而且把尊重生活提高到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播放《望长城》片段)
这个片段非常有意思,寻找小孩的片段,在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记者也不知道这个事情,因此记者完全是按照生活自身的逻辑在走。小孩丢了,警察和铁路人员要帮助去找这个孩子,因此,沿途在问。很多元素是闯到镜头里的,很自然地闯到镜头里,而不是像《望长城》那样,事先摆在那里。在这期间,记者的确不知道是后母的遗弃,是采访的时候才知道的,跟观众同时知道。
20年电视纪录片的演变2002年纪录片论坛之二
在这个时期里出现了非常多的纪录片都继承了这一点。这是纪录片最可贵的潮流。
1993年开播的《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在90年代纪实语言的发展上,站在非常前卫的位置上。
请大家看一个片段,就是《第一次上境》。
(播放《第一次上镜》片段)
原来采访的时候,并不是冲着这个主题去的。这个主题是表现石家庄一个纺织工业部搞了一个模特儿班,大部分是农民的女儿,报纸上也报道了,说“农家女变成了模特儿”。我们的《生活空间》记者去了,原来也想表现类似的主题,但是一到那儿以后,发现情况不妙,十几个农民的女儿采取不合作态度,用后脑勺对着镜头。这时在记者面前就有三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说服她们,还按原来的计划进行;第二个办法,打道回府,拍不成;第三个可能就是现在最应该有的思维方式,既然生活发生了矛盾,就是纪实工作者的最佳机遇。所以就毫不犹豫的开机,记录了这些。由于报纸的报道突出了某一个人,其他农民女儿说不上什么心理,打翻了醋罐子,就发泄她们的感情。记者就抓住了这个,抓住了这个就抓住了人的最本性的心态。片子给我们的体验是平凡生活升华出来的生活的感悟,这是很可贵的,也是很有代表性的纪实工作者新的感悟,这种语言状态渗透在以后许多优秀的片子里。
现在的纪实语言实际上从90年代末到现在处在比较停滞的状态。应该往边缘状态开掘,往纪实语言边缘状态开掘很多东西。比如直播形态是一个很好的纪实语言状态,包括远程对话,包括谈话节目,都是很好的形态,但是受到很多制约。
现在国际上的纪实正在走上另外一个真实的道路,就是开拓人的视点,开拓人新的生活方式。
陈虻:
整个20年来,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对于真实的认识也走过了一个非常漫长的道路。朱老师的发言就像展出了一幅画卷,一个个影像历历在目,朱老师最有资格做这样的综述,因为她目睹了这个时代的变化,目睹了电视的发展。
20年电视纪录片的演变2002年纪录片论坛之二 《20年电视纪录片的演变2003年纪录片论坛之二(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3216.html
下面来看《望长城》中的另一个片段,纪实语言最大的魅力不是事先把东西放在那儿,不是事先打招呼,而是要跟生活平行的前进,能够保留生活里最本真的信息状态,而且把尊重生活提高到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播放《望长城》片段)
这个片段非常有意思,寻找小孩的片段,在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记者也不知道这个事情,因此记者完全是按照生活自身的逻辑在走。小孩丢了,警察和铁路人员要帮助去找这个孩子,因此,沿途在问。很多元素是闯到镜头里的,很自然地闯到镜头里,而不是像《望长城》那样,事先摆在那里。在这期间,记者的确不知道是后母的遗弃,是采访的时候才知道的,跟观众同时知道。
20年电视纪录片的演变2002年纪录片论坛之二
在这个时期里出现了非常多的纪录片都继承了这一点。这是纪录片最可贵的潮流。
1993年开播的《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在90年代纪实语言的发展上,站在非常前卫的位置上。
请大家看一个片段,就是《第一次上境》。
(播放《第一次上镜》片段)
原来采访的时候,并不是冲着这个主题去的。这个主题是表现石家庄一个纺织工业部搞了一个模特儿班,大部分是农民的女儿,报纸上也报道了,说“农家女变成了模特儿”。我们的《生活空间》记者去了,原来也想表现类似的主题,但是一到那儿以后,发现情况不妙,十几个农民的女儿采取不合作态度,用后脑勺对着镜头。这时在记者面前就有三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说服她们,还按原来的计划进行;第二个办法,打道回府,拍不成;第三个可能就是现在最应该有的思维方式,既然生活发生了矛盾,就是纪实工作者的最佳机遇。所以就毫不犹豫的开机,记录了这些。由于报纸的报道突出了某一个人,其他农民女儿说不上什么心理,打翻了醋罐子,就发泄她们的感情。记者就抓住了这个,抓住了这个就抓住了人的最本性的心态。片子给我们的体验是平凡生活升华出来的生活的感悟,这是很可贵的,也是很有代表性的纪实工作者新的感悟,这种语言状态渗透在以后许多优秀的片子里。
现在的纪实语言实际上从90年代末到现在处在比较停滞的状态。应该往边缘状态开掘,往纪实语言边缘状态开掘很多东西。比如直播形态是一个很好的纪实语言状态,包括远程对话,包括谈话节目,都是很好的形态,但是受到很多制约。
现在国际上的纪实正在走上另外一个真实的道路,就是开拓人的视点,开拓人新的生活方式。
陈虻:
整个20年来,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对于真实的认识也走过了一个非常漫长的道路。朱老师的发言就像展出了一幅画卷,一个个影像历历在目,朱老师最有资格做这样的综述,因为她目睹了这个时代的变化,目睹了电视的发展。
20年电视纪录片的演变2002年纪录片论坛之二 《20年电视纪录片的演变2003年纪录片论坛之二(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