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哲学理论论文 >> 正文

论死及死亡的超越


、爱情、人情,并
尽可能多地品尝种种人生的滋味,那么,人们就能在死亡来临之际,毫无恐惧,心
安理得,并为自己即将永久地安息和为别的生命之诞生做基础而欣喜不已,这就达
到了生死两相安的最佳境界了。可见,由"死"可以反观出"生"的真正的意义所
在。任何人在"生"的阶段时都应该生机勃勃,奋发努力;而到了死时,则应该心
安坦然,无所牵挂。

其次,死亡的存在使我们能够拥有更健康的人生观。在现实生活中,常可看见
许多人埋首于求这求那,总以为拥有得越多就越好;在为人处世时,刻薄、吝啬、
毫无怜悯心,无所不为。也许他的确成功了,拥有了很多很多,可是他在这个世界
上不爱别人,不帮助别人;当然别人也就不会爱他,也就不会帮助他。因此,他在
现世的生活就肯定相当的孤独;而当他面对死亡时,他会因为所拥有的一切都将永
久地丧失而痛苦万分。人之生死的吊诡性就在于:人们生前拥有的少,死时就丧失
的少,其痛苦也就相对要小;人们生前拥有的越多,死时就丧失的越多,按一般的
逻辑,痛苦就必然会大。对于那些在人世间一心只知攫取者而言,这一生死的规律
实在是太不利了。

所以,为了避免死时的更大痛苦,我们有必要对自己的人生观做极大的改变。
为了生活和生存,我们当然要去谋生,要去赚钱;但我们不能以赚钱为唯一的人生
目的,不能以聚财为全部生活中关注的唯一追求。要明白一个深刻的生死之理:人
世间的物质性拥有不是人生的一切,甚至不是人生中最主要的东西;人活着时最重
要的还是一个情字,是和谐的关系,是温馨的亲情。所以,我们在世间生活,对物
质性的东西要拿得起放得下,要以与人和谐生活、爱和助人为乐作为人生中最最值
得追求的东西,并发而为实际的生活准则。这样做的结果,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得到
他人的爱和帮助,由此我们便由对死亡的体认而获得了做人的正确立场。

再次,死亡的存在还能让我们拥有更好的人生态度。人们若只是沉在日常的生
活中,往往对什么都十分地执着。你的我的他的,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让别人从
自己这里取得一丝一毫,什么都得分得清清楚楚,不仅执着于己的,更盯着他的,
还渴望取得你的。而且,对那怕是一点点的损失也无法忍受,那怕是吃上一点点的
亏也是坚决不干的。这样的话,人们在生活中一定累得很,苦得很,无奈得很。如
果我们能够从日常的生活中超拔出来,学会由死观生的方法,心胸便会豁然开朗,
意识到:我们生到这个世间时,是一无所有的来;而我们死时离开这个世间也将赤
条条的去。生前的所有,都为暂时而已,我们又何必执着?实际上,我们又何能执
着?而且,我们在世间走一遭,与各种人结成各种的关系,实在都是有缘。这些人
际的关系在我们的生命中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故而是弥足珍贵的。因此,我
们何必执着于你的我的他的呢?又何必因此而形成你我他之间的紧张关系呢?所以,
我们如果在生的过程中,稍稍去想想死的问题,生活中的许多东西便会想得更开一
些,面对各种复杂的关系也能处理得更好一些。这样一种人生的态度当然对我们的
一生都会有益处,而它似乎只能建构在对死亡沉思的基础之上。

最后,死亡的存在使我们能时刻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人虽然是万物之灵,但生
命自身却相当的脆弱,十分容易受到外在的和自我的伤害。人的此在生命只有一次,
死亡意味着人们此生的完全结束,这就时刻提醒我们要保护自己脆弱的生命,不要
使之受到损伤,更不要沦入非正常的死亡。我们不仅要细心地保护自我的生命,还
要通过各种锻炼和养生努力地活够大自然赋于我们的自然寿命,而且在任何的情况
下,都不要采取自杀的过激行为。人生中的挫折固然很多,人生中的痛苦虽然强烈,
但我们出于对生命的珍惜态度咬咬牙也就会过去的。自杀不仅是人生中的怯弱行为,
更是对神圣生命的亵渎,它也是一种最不好的解决生死问题的方式。对自杀者而言,
人生的所有问题似乎都得到了解决,但对社会和死者的亲人来说,令人痛心的一大
堆问题才刚刚开始,这如何是解决生死问题的良方呢?

由此可见,死亡不仅有意义,而且意义非常之大,关键在我们能否仔细地去思
索,去发掘,去显现。能够做到这一点,对我们的人生实在是有很多的益处。


三、关于死亡的超越


从根本上而言,人类对死亡的恐惧,以及从死之中寻找意义的努力,都源于人
们认为的死是生的全部的毁灭这一观念。如果人们能寻获超越死亡的方法和途径,
意识到死亡并非是人之生的全部归于无,则死亡之恐惧也好,死亡的意义问题也好,
都可以迎刃而解。

动物不自觉"生",故而只能在生理性需求的驱策下被动地活着,但它们因此
而免去了死亡的恐惧问题;人类自觉到"生",故而能运用自我的智能与体能去改
变外在的环境,从而能够主动地生活,但却因此同时自觉到了死,品尝到了痛苦的
死亡恐惧。可见,造物主是仁慈的、公平的,人类虽然有了比动物多出的"生"的
欢欣,可却要饱尝动物没有的"死"的悲伤。然则,这一人生最大最深刻的痛苦,
却也使人类能够走上寻求超越死亡之路,并因此而更显露出自身的伟大。

人类寻找超越死亡的方法和途径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也走了无数的弯
路,甚至付出了许多生命与血汗的代价。比如,中国古代的方士们、道士们,认为
人们可以通过服用某种药物(如外丹),或者经过某种身体的锻练(如内丹),便
可达到肉身成仙,永生不死。为了验证这一观念,也为了真正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
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人投入了无数的财力、物力、人力去做,可是,除了许多人因
此而丧命之外,所有的努力均告失败。此外,中外历史上的许多帝王想尽了一切的
办法,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来解决尸体防腐的问题,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是保存
完好的尸体并不能如愿以偿地复活。所以,企图从物理的角度,通过一些

实际的操
作来使我们人的肉身长生不老是一定会失败的。

一切人类历史上超越死亡的尝试都证明,肉身不朽决无可能。因此,我们只能
另辟途径,从精神之途去求得对死亡的超越。

人之精神与肉体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人的肉体之身是一种实在之物,它只能占
有一定的空间,存在于一定的时间之内;而人之精神虽然是人之肉体的一种派生物,
但它却能够不受肉体的束缚,既可游于无限的空间,又可回溯和前行于无穷的时间,
它是一种真正的具有超越性的东西。精神的这种特殊性,使其可以担负起超越死亡
的重任。

精神虽然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却可以形成一种凝结物,它就是关系。
人们通过语言将自己的观念、思想、意识等精神性的东西传达给对方,从而与之建
立起了人际的关系。自我的精神传达给对方越多,则所建构的关系就越紧密;同理,
他人的精神性的东西也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与自己发生着联系,我们接受得越多,则
与之的关系也就越密切。

这样,人与人之间便建立起了由各式各样的内蕴精神质所组成的关系。一般而

《论死及死亡的超越(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338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哲学理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