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标准为管理服务的内涵与层次
境标准体系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标准科研工作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4.1.1 环境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研究
研究制修订环境标准的技术导则实质上就是研究制修订环境标准的标准(或技术规范),这一层次的科研工作归属于软科学研究,其主要目的是要确保标准的制修订程序和方法的科学与合理,从而使制修订出的环境标准满足当时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性要求。
此外,有关环境标准制修订的一系列管理办法或规定也属于一层次。
4.1.2 环境基准研究
环境基准研究属自然科学范畴,是制修订环境标准的基础和科学依据。环境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首先需要在大量科学研究基础上确定污染物的环境质量基准,而后遵循经济合理与技术可行两大原则以基准为科学依据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并以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准研究在环境标准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美国极重视环境基准的研究工作,其审查和修订环境质量标准的费用中90%以上用于支持围绕标准的环境质量基准研究。1978财政年度到1986财政年度,环保局用于大气环境质量基准研究项目的经费达3.20亿美元[7]。而每确定一
4.1.3 环境标准制修订的决策论研究
以环境质量基准为科学依据来制定环境质量标准乃至污染物排放标准要考虑经济、技术等许多因素。同时,卫生基准、生态基准和物理基准所存在的不确定性、污染物环境浓度及其分布的不确定性,标准保护对象和保护程度的选择,都会影响最后的标准值。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规范化、定量化处理,可以降低环境基准转化为环境标准的决策过程中的随意性,增强科学性。其中有一系列的技术方法和决策方法要研究。
美国在制修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确定致癌物水质基准时采用了风险评价的技术。风险评价通过对意义不够明确的“健康影响阈值”“风险”“安全余地”等概念采用精确的技术性定义,确定了需要保护的对象、相应的阈值以及污染物最大浓度的概率分布特征,然后运用统计处理估算出达到标准时污染物浓度超过健康影响阈值的风险(概率),从而对标准的安全性作出定量评价。标准制定者可据此选择适当的标准值,以保证标准的科学性。
对技术、经济和社会影响的评价,美国采用管理影响分析方法来完成。管理影响分析内容包括对达到标准所需费用的估算,对各类工业和社区的经济影响分析,以及达到标准可带来的效益分析。
我国在从基准转化为标准的过程中,较少使用定量化方法,因此科学性和现实可行性不强。
4.2 我国环境标准科研的目标
分析上述三个层次的环境标准科研工作,可以看出其中既有关于环境过程的基础性科学研究,也有直接为标准服务的软科学研究;既有必须在近期内解决的方法论研究,也有需要按标准制修订计划逐步安排的应用性研究。因此,应当根据标准工作的特点,考虑近期和远期目标,科学合理地制订标准科研计划,从而使科研能为标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首先,必须重视有关标准工作的软科学研究。除了上文论及的技术导则研究和决策论研究之外,还应当研究标准实施和监督管理的机制。其目的就是使环境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使标准实施更为有效。
其次,重视国外先进环境基准的收集、验证和等效采用,完善基准研究方法。我国限于经济实力,难以系统全面地开展环境基准研究。现有基准研究零星分散,未能将有限资金集中使用,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参考和借鉴国外环境基准研究成果,通过科学验证确定我国等效采用的值域,对于健全充实我国的环境基准不仅需要,也是切实可行的。
第三,有计划积极地进行有关环境标准体系支持系统的科研,这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不断地开发能适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要求的标准样品、标准测定分析方法,同样是标准科研不可忽视的内容。
5 结语
由环境标准工作对标准科研的需求以及标准研究的层次和内涵分析可以看出,环境科研为环境管理服务有着较为广泛的含义。
此外,科研工作有其自身的周期性特征,环境管理所需要的技术支持系统必须超前研究才能形成。因此,适当地、有计划地安排基础性科研项目和技术开发项目,对于提高科研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水平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陈西平等.谈谈我国的环境标准工作《中国环境科学》1981(6),1一1。
[2]叶汝求加强环境标准工作为实现2000年环境保护总目际而努力。《环境科技与标准年报1991》,28-33,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1992。
[3] R.W.芬德利,D.A.法贝尔著,程正康译,美国环境法简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6,53-104。
[4]国家环保局标准处。环境标准体系。《环境科技与标准年报1991》,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1992,119-130。
[5]汪云岗等,国内外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和修订程序和方法研究。国家环保局科技发展计划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编号:9110315),1991。
[6] 朱根逸。环境质量标准总论,90-95,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7]GAOUS.Air Quality Standar 《论环境标准为管理服务的内涵与层次(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3416.html
4.1.1 环境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研究
研究制修订环境标准的技术导则实质上就是研究制修订环境标准的标准(或技术规范),这一层次的科研工作归属于软科学研究,其主要目的是要确保标准的制修订程序和方法的科学与合理,从而使制修订出的环境标准满足当时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性要求。
此外,有关环境标准制修订的一系列管理办法或规定也属于一层次。
4.1.2 环境基准研究
环境基准研究属自然科学范畴,是制修订环境标准的基础和科学依据。环境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首先需要在大量科学研究基础上确定污染物的环境质量基准,而后遵循经济合理与技术可行两大原则以基准为科学依据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并以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准研究在环境标准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美国极重视环境基准的研究工作,其审查和修订环境质量标准的费用中90%以上用于支持围绕标准的环境质量基准研究。1978财政年度到1986财政年度,环保局用于大气环境质量基准研究项目的经费达3.20亿美元[7]。而每确定一
项水质基准也耗资约10万美元[8]。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还加强了基准研究的组织工作,针对标淮制修订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确定研究需要,制定下阶段研究计划,统一设计,统一方法,开展系统研究。美国的环境质量基准正是由于随研究进展而不断修订,才得以保持其先进性,并对世界各国有着深刻的影响。除美国外,前苏联、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环境质量基准也有相当影响。
4.1.3 环境标准制修订的决策论研究
以环境质量基准为科学依据来制定环境质量标准乃至污染物排放标准要考虑经济、技术等许多因素。同时,卫生基准、生态基准和物理基准所存在的不确定性、污染物环境浓度及其分布的不确定性,标准保护对象和保护程度的选择,都会影响最后的标准值。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规范化、定量化处理,可以降低环境基准转化为环境标准的决策过程中的随意性,增强科学性。其中有一系列的技术方法和决策方法要研究。
美国在制修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确定致癌物水质基准时采用了风险评价的技术。风险评价通过对意义不够明确的“健康影响阈值”“风险”“安全余地”等概念采用精确的技术性定义,确定了需要保护的对象、相应的阈值以及污染物最大浓度的概率分布特征,然后运用统计处理估算出达到标准时污染物浓度超过健康影响阈值的风险(概率),从而对标准的安全性作出定量评价。标准制定者可据此选择适当的标准值,以保证标准的科学性。
对技术、经济和社会影响的评价,美国采用管理影响分析方法来完成。管理影响分析内容包括对达到标准所需费用的估算,对各类工业和社区的经济影响分析,以及达到标准可带来的效益分析。
我国在从基准转化为标准的过程中,较少使用定量化方法,因此科学性和现实可行性不强。
4.2 我国环境标准科研的目标
分析上述三个层次的环境标准科研工作,可以看出其中既有关于环境过程的基础性科学研究,也有直接为标准服务的软科学研究;既有必须在近期内解决的方法论研究,也有需要按标准制修订计划逐步安排的应用性研究。因此,应当根据标准工作的特点,考虑近期和远期目标,科学合理地制订标准科研计划,从而使科研能为标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首先,必须重视有关标准工作的软科学研究。除了上文论及的技术导则研究和决策论研究之外,还应当研究标准实施和监督管理的机制。其目的就是使环境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使标准实施更为有效。
其次,重视国外先进环境基准的收集、验证和等效采用,完善基准研究方法。我国限于经济实力,难以系统全面地开展环境基准研究。现有基准研究零星分散,未能将有限资金集中使用,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参考和借鉴国外环境基准研究成果,通过科学验证确定我国等效采用的值域,对于健全充实我国的环境基准不仅需要,也是切实可行的。
第三,有计划积极地进行有关环境标准体系支持系统的科研,这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不断地开发能适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要求的标准样品、标准测定分析方法,同样是标准科研不可忽视的内容。
5 结语
由环境标准工作对标准科研的需求以及标准研究的层次和内涵分析可以看出,环境科研为环境管理服务有着较为广泛的含义。
此外,科研工作有其自身的周期性特征,环境管理所需要的技术支持系统必须超前研究才能形成。因此,适当地、有计划地安排基础性科研项目和技术开发项目,对于提高科研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水平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陈西平等.谈谈我国的环境标准工作《中国环境科学》1981(6),1一1。
[2]叶汝求加强环境标准工作为实现2000年环境保护总目际而努力。《环境科技与标准年报1991》,28-33,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1992。
[3] R.W.芬德利,D.A.法贝尔著,程正康译,美国环境法简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6,53-104。
[4]国家环保局标准处。环境标准体系。《环境科技与标准年报1991》,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1992,119-130。
[5]汪云岗等,国内外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和修订程序和方法研究。国家环保局科技发展计划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编号:9110315),1991。
[6] 朱根逸。环境质量标准总论,90-95,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7]GAOUS.Air Quality Standar 《论环境标准为管理服务的内涵与层次(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