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国家政治中,也不会被某一民族国家所支配。”这未免太浪漫和超前了。但他同时又指出:“在世界社会的词组中,世界是存在差异、多样性的,社会是非一元化的社会,这样人们就把世界社会理解为没有实现统一的多样性。这个世界社会是以千差万别的差别为前提条件的。”(同上书,第27-28页。)这或许才是明智的结论。
前面已经说过,全球化是一个无主语的模糊概念,但我们思考全球化问题,却不可以奉行“无主体的思维方式”。给全球化加上主语,就是要问:“谁的全球化?”由于主体的多样性,回答必然是各种各样的。从社会生活领域来分,有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等;而从全球化的执行或运行主体来看,则只能是民族国家(政府是其法定代表),而不可能是其他。“个人的全球化?”如果不是别出心裁的奇思,就是天真烂漫的异想;“全球的全球化?”除了同语反复,没有为问题增添新的内容;“跨国组织的国际化?”可是它们已经是全球化的结果。经济全球化的微观主体是跨国公司,而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在内的整个社会全球化的执行者,则是主权国家和地区。全球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主权国家、地区通过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互动,形成高度整合和协调一致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主权”的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民族国家的主体地位不会丧失,否则,全球化就成了无主体的幽灵游荡。实际上,在全球化过程中必然发生民族国家的利益、权力的重新分配和调整,发达国家希望通过积极推进全球化,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国家利益的初衷并未改变。
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因而每个国家和地区在纳入全球化轨道时,都会有不尽相同的战略考虑和政策取向。类似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进入全球化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趋利避害的“选择性进入”或者说“创造性进入”的问题。这种“选择性进入”或者说“创造性进入”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在全球化过程中,维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自身特色的“民族化”,从而对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0-11-06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2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乌尔利希·贝克.什么是全球化[M].美茵河畔法兰克福:祖尔卡姆出版社,1997.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4] 乌尔利希·贝克,哈贝马斯.全球化与政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3437.html
前面已经说过,全球化是一个无主语的模糊概念,但我们思考全球化问题,却不可以奉行“无主体的思维方式”。给全球化加上主语,就是要问:“谁的全球化?”由于主体的多样性,回答必然是各种各样的。从社会生活领域来分,有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等;而从全球化的执行或运行主体来看,则只能是民族国家(政府是其法定代表),而不可能是其他。“个人的全球化?”如果不是别出心裁的奇思,就是天真烂漫的异想;“全球的全球化?”除了同语反复,没有为问题增添新的内容;“跨国组织的国际化?”可是它们已经是全球化的结果。经济全球化的微观主体是跨国公司,而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在内的整个社会全球化的执行者,则是主权国家和地区。全球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主权国家、地区通过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互动,形成高度整合和协调一致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主权”的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民族国家的主体地位不会丧失,否则,全球化就成了无主体的幽灵游荡。实际上,在全球化过程中必然发生民族国家的利益、权力的重新分配和调整,发达国家希望通过积极推进全球化,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国家利益的初衷并未改变。
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因而每个国家和地区在纳入全球化轨道时,都会有不尽相同的战略考虑和政策取向。类似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进入全球化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趋利避害的“选择性进入”或者说“创造性进入”的问题。这种“选择性进入”或者说“创造性进入”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在全球化过程中,维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自身特色的“民族化”,从而对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0-11-06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2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乌尔利希·贝克.什么是全球化[M].美茵河畔法兰克福:祖尔卡姆出版社,1997.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4] 乌尔利希·贝克,哈贝马斯.全球化与政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