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升与践行民众生态意识
论提升与践行民众生态意识
口叶琛12
(1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1;
2福建警官职业学院思政部,福建福州350001)
【内容摘要】本文从当前中国的生存环境和生态问题出发,通过对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读和借鉴,提出缓解当前中国生态问题的当务之急是要唤起和提升广大民众的生态意识,并结合经济理性和异化消费两大困境,从生态理性和生态消费两方面探讨突破困境、践行民众生态意识的路径方法。
【关键词】生态问题;生态意识;生态理性;生态消费。
【作者简介】叶琛,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福建警官职业学院思政部讲师,主要从事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一、前言
“周老虎”事件已离我们远去。回首整个事件,从2007年10月周正龙发布“野生华南虎照”到2008年11月针对周正龙的终审判决,整个“周老虎”事件轰轰烈烈开始,沸沸腾腾地进行,却又在声声叹息中匆匆落幕。“周老虎”曾牵动着网上网下国民的心,引起大家彻夜不息的争论,并且两次登上世界权威杂志《科学》。曲终人散,大家意犹未尽地说“周老虎”忽悠了全体中国人。现在,人们已逐渐忘却那只唬唬生威的假老虎和那个看似老实的陕西老农民。而笔者却不免反思,整个“周老虎”事件,绝大多数人关注的仅是虎照的真假,却只有少数人去想照片背后野生华南虎的生存困境和生态问题。由此可见,在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的同时,我国民众的生态意识状况也不如人意。
“周老虎”事件所折射的不仅仅是物种灭绝,当我们以更深刻的眼光来审视我们周边的生态环境时,我们发现表土流失、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生活垃圾和食品安全等都是我们身边与我们切身相关的生态问题。如果民众的生态意识不提高,生态环境得不到改善,那么就算真有那么一小群的野生华南虎尚且困难地生存在某深山老林里,最终也只能不可避免地走向灭绝。
二、提升民众生态意识是缓解当前生态问题的关键所在
人类与自然从来就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就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生态环境的不理想,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也影响着广大民众生活状况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的意识指导人的行为。人类有什么样的意识常带来什么样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如此,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是如此。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论述生态问题时有一个共识,即:生态文明建设不是项目问题、技术问题、资金问题,而是核心价值观问题、人的灵魂问题。他们都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思想的大革命。莱易斯认为,造成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是千百年流传下来、厚厚地积淀在人们头脑中的控制自然的观念。福斯特也看到了人们正是在那些传统的伦理观念的指引下肆无忌惮地破坏生态环境,所以他要求人们从思想观念人手解决生态问题。可见,在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眼中,提升人的生态意识是建立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古代自然的神化——自然主宰人类,和近代人类能力的神化——人类主宰自然,到现代力图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人对自然的观念也经历了对自然的恐惧与崇拜、对自然的主宰与改造以及尊重自然和自然规律三个发展历程。当人类对自然的充满恐惧与崇拜时,人只能被动地顺从自然的主宰,成为自然的奴役。当人类借助科技的发展壮大自身力量时,人成了世界的中心、自然的主宰。为了满足自己无尽的欲望,人类对自然进行大肆掠夺。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带来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和各种突发环境事件,让人类不得不正视自己的生存环境。在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中,人类认识到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生死与共,尊重自然规律,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合作与和谐的关系,而不是一种主宰和反抗的关系,是人类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因此,生态意识开始在人类的思想意识中凸显出来。所谓生态意识,是指人们在人类生态活动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一种客观的、不以人类为中心、不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认识,以及通过这种认识所形成的基本的理论观点、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缓解当前生态问题的当务之急是要唤起和提升广大民众的生态意识。只有树立民众的生态意识,才能催使人们正确地去解决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先,生态意识建设可以让民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催生新的生产观念和消费观念。过去那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在带来收益的同时,所造成的生态问题是十分严重的。而一味追求大、多、全的奢侈的消费观,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可以催生新的生产观念和消费观念,建立起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可持续生产体系和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其次,正确的生态意识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长期以来,人们在思想上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能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牺牲些环境资源是无所谓的。这种认识必然导致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如为了一己私利,滥采滥伐、肆意捕杀、胡乱排放三废等等。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可以让人们认识到以往直接或间接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不正确性,从而以新的生态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摒弃有悖生态文明的行为。
二、提升和践行民众生态意识面临的两大困境
1.困境之一:炫耀式消费诱使民众消费走向异化。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异化消费”引起了资源极大浪费和环境严重污染,急剧膨胀的消费需求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阿格尔认为,所谓“异化消费”就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为了延缓经济危机而力图歪曲满足需要的本质,诱使人们在市场机制下把追求消费作为真正的满足,从而导致过度的消费。它表现为人们往往根据消费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幸福程度,其结果造成这种需求超出自然界所能承担的程度,从而导致了生态危机。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指出当代西方人的需求是一种被资本所支配和控制的“虚假 《论提升与践行民众生态意识》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3478.html
口叶琛12
(1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1;
2福建警官职业学院思政部,福建福州350001)
【内容摘要】本文从当前中国的生存环境和生态问题出发,通过对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读和借鉴,提出缓解当前中国生态问题的当务之急是要唤起和提升广大民众的生态意识,并结合经济理性和异化消费两大困境,从生态理性和生态消费两方面探讨突破困境、践行民众生态意识的路径方法。
【关键词】生态问题;生态意识;生态理性;生态消费。
【作者简介】叶琛,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福建警官职业学院思政部讲师,主要从事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一、前言
“周老虎”事件已离我们远去。回首整个事件,从2007年10月周正龙发布“野生华南虎照”到2008年11月针对周正龙的终审判决,整个“周老虎”事件轰轰烈烈开始,沸沸腾腾地进行,却又在声声叹息中匆匆落幕。“周老虎”曾牵动着网上网下国民的心,引起大家彻夜不息的争论,并且两次登上世界权威杂志《科学》。曲终人散,大家意犹未尽地说“周老虎”忽悠了全体中国人。现在,人们已逐渐忘却那只唬唬生威的假老虎和那个看似老实的陕西老农民。而笔者却不免反思,整个“周老虎”事件,绝大多数人关注的仅是虎照的真假,却只有少数人去想照片背后野生华南虎的生存困境和生态问题。由此可见,在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的同时,我国民众的生态意识状况也不如人意。
“周老虎”事件所折射的不仅仅是物种灭绝,当我们以更深刻的眼光来审视我们周边的生态环境时,我们发现表土流失、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生活垃圾和食品安全等都是我们身边与我们切身相关的生态问题。如果民众的生态意识不提高,生态环境得不到改善,那么就算真有那么一小群的野生华南虎尚且困难地生存在某深山老林里,最终也只能不可避免地走向灭绝。
二、提升民众生态意识是缓解当前生态问题的关键所在
人类与自然从来就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就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生态环境的不理想,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也影响着广大民众生活状况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人的意识指导人的行为。人类有什么样的意识常带来什么样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如此,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是如此。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论述生态问题时有一个共识,即:生态文明建设不是项目问题、技术问题、资金问题,而是核心价值观问题、人的灵魂问题。他们都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思想的大革命。莱易斯认为,造成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是千百年流传下来、厚厚地积淀在人们头脑中的控制自然的观念。福斯特也看到了人们正是在那些传统的伦理观念的指引下肆无忌惮地破坏生态环境,所以他要求人们从思想观念人手解决生态问题。可见,在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眼中,提升人的生态意识是建立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古代自然的神化——自然主宰人类,和近代人类能力的神化——人类主宰自然,到现代力图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人对自然的观念也经历了对自然的恐惧与崇拜、对自然的主宰与改造以及尊重自然和自然规律三个发展历程。当人类对自然的充满恐惧与崇拜时,人只能被动地顺从自然的主宰,成为自然的奴役。当人类借助科技的发展壮大自身力量时,人成了世界的中心、自然的主宰。为了满足自己无尽的欲望,人类对自然进行大肆掠夺。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带来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和各种突发环境事件,让人类不得不正视自己的生存环境。在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中,人类认识到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生死与共,尊重自然规律,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合作与和谐的关系,而不是一种主宰和反抗的关系,是人类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因此,生态意识开始在人类的思想意识中凸显出来。所谓生态意识,是指人们在人类生态活动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一种客观的、不以人类为中心、不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认识,以及通过这种认识所形成的基本的理论观点、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缓解当前生态问题的当务之急是要唤起和提升广大民众的生态意识。只有树立民众的生态意识,才能催使人们正确地去解决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先,生态意识建设可以让民众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催生新的生产观念和消费观念。过去那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在带来收益的同时,所造成的生态问题是十分严重的。而一味追求大、多、全的奢侈的消费观,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可以催生新的生产观念和消费观念,建立起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可持续生产体系和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其次,正确的生态意识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长期以来,人们在思想上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能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牺牲些环境资源是无所谓的。这种认识必然导致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如为了一己私利,滥采滥伐、肆意捕杀、胡乱排放三废等等。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可以让人们认识到以往直接或间接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不正确性,从而以新的生态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摒弃有悖生态文明的行为。
二、提升和践行民众生态意识面临的两大困境
1.困境之一:炫耀式消费诱使民众消费走向异化。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异化消费”引起了资源极大浪费和环境严重污染,急剧膨胀的消费需求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阿格尔认为,所谓“异化消费”就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为了延缓经济危机而力图歪曲满足需要的本质,诱使人们在市场机制下把追求消费作为真正的满足,从而导致过度的消费。它表现为人们往往根据消费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幸福程度,其结果造成这种需求超出自然界所能承担的程度,从而导致了生态危机。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指出当代西方人的需求是一种被资本所支配和控制的“虚假 《论提升与践行民众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