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政治理论论文 >> 正文

对马克思人类解放历史进程学说的再认识


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但是不管怎样,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然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马克思后来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把实现这个“自由王国”的社会物质条件归结为通过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我们今天常称的“杜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之后,“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⑤消灭物对人统治,不光依赖物质的发展,而且要有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全面进步。只有真正地实现了这些物质条件和社会发展条件,人才能最后真正摆脱物对人的统治。然而,经济的社会解放,需经一个漫长历史过程。它自身的发展,会呈现出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家,因社会、历史原因不同,经济的社会解放的阶段也会有不同,时间长短也会有不同。万丈高楼从地起,经济的社会解放的历史任务,也要分阶段逐步实现。

四、经济的社会解放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经济的社会解放的最初步骤和基础阶段。我们过去犯了超越历史的错误,主要是把将来要办的事提到今天办了,暂时办不到的事强迫群众办了,结果好心办了错事,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这井不等干说搞社会主义错了,更不应该抛弃社会主义。初级社会主义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总体方向和目标的情况下,补经济、社会发展的课。我国从原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水平上建设社会主义,首先是要完成那些资本主义对社会发展已经办到而我国还相差甚远的事。邓小平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就是科学地阐明了中国可以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方向和总体目标的前提下,更好、更快地实现资本主义已经办到和将要办到的事情。比如我们运用商品、市场手段,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市场经济;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的科学管理;适应我国现有的多层次生产力水平,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为适应智力经济时代的到来,加速实行科技兴国的战略方针,培养高素质的各种人才。所有这些做法和措施,既有社会主义的成分,又有非社会主义的成分。我们的目的是要利用资本主义成就发展社会主义,利用物对人统治的历史作用,最终创造条件,消灭物对人的统治。总之,中国所做的一切,是一种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所以我们说,邓小平制定的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崭新事业,是马克思关于经济的社会解放在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化,从而开辟了我国经济的社会解放历史的新纪元。这就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革命辩证法。

经济的社会解放,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新条件下所必然发生的社会革命,是人类走向彻底解放的必经阶段。各个国家和民族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具体发展道路,但是必须明白,对于今天中国人民来说,则是一个迫切又现实的任务。我们现在所做和将要做的一切,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彻底实现。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根本历史坐标,是中国建设和改革与其他国家进行的建设和改革区别的本质所在。在我国,经济上落后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方式与现代化的工业、信息产业文明彼此交错;政治上,人治与法治、专制与民主、革新与保守同时并存;文化意识上,古代文化的影响与现代创新、优秀传统与封建糟粕相互影响。社会主义与非杜会主义种种因素,同时在作用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怎样认识和解决这些无法避免的现实性矛盾,又坚持做到像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把这个根本原则始终贯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实践中,始终不脱离我们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这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尖锐复杂的问题。正像我们党曾处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所遇到过的如何处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问题一样,我国进行改革与建设,无不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目标的实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人以为,我国还很落后,共产主义美好境地离我国的现实太远,而资本主义的某些好的东西却距离我们比较近,我们应该先拿来资本主义,不必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和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样认识问题,当然毫无疑问是完全错误的。从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有其严格区别的。在对待我国的社会制度上,所有西方国家的政治代表人物都站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区分得一清二白,而我们为什么要放弃这种区分呢?如果我们真的放弃了这种区分,就等于丢弃了我们的目标,就等于宣布我们一切都是跟着资本主义走,我们建设和改革就从根本上失去了自己的历史创新意义,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

,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一再强调: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历史特色,首先就在于它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的一部分,其发展前途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舍此,中国就没有前途。如果我们说,不发展经济,不努力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就有被开除球藉的危险的话;同样,如果我们在改革开放和实行四个现代化中,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我们也要面临被开除球藉的危险,为世界人民所唾弃。所以,我们党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要求在建设、改革、开放过程中,永远不迷失、不放弃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方向。

五、结论:一切为了最终目标

实现人类解放要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但决不能超越历史,脱离实际;经济的社会解放,最终是为了消灭物对人的统治,但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上,要善于利用物对人的统治力量,消灭物对人的最后统治。经济的社会解放必然导致人自身的解放,使人类真正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这就是结论。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的解放、共产主义新制度的真正到来的社会、物质条件,是人从物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组织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按照这个条件和目标,今天人类历史的现实还远远没有达到,也不能很快达到。中国的情况更是如此。人类还处在商品一市场经济的时代,商品的最大秘密在于以物的关系掩盖着人的各种社会关系,掩盖着人对人的统治的真相。只要人类不在事实上根本解决这个问题,人类就不可能真正获得解放。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忽视或否定商品、市场的巨大历史作用;企图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当然是脱离实际的,是错误的。现在持这种观点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把商品、市场看作是人类社会一种永恒的法则,也是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这种观点未必能经得起未来历史的考验。否则认,我们人类要永远生活在物的统治之下了。我们相信,人类会找到更为美好的、更进步的生存方式的。今天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运用商品一市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强化物对人的统治作用,适应了当代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的要求,有着历史的进步作用;我国在相当长的社会历史时期,不能超越商品一市场阶段,还要利用商品一市场的历史积极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所必需的社会生产力。承认物对人的统治在一定条件下的历史进步性,但并不是说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一种手段是永恒的。我们的出发点和目标与资本主义完全不同。资本主义追求的是让物对人的统治永恒化,而我们的根本目的是利用物对人的统治暂时的客观历史作用,达到最后消灭物对人统治。尽管实现这样的目标所需的时间会很漫长,但我们要懂得,“凡是现实的不一定都是合理的,而合理的东西不一定都是现实的。但合理东西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终究会克服不合理的东西得以实现。”人类今天已经开始谈论进人“知识经济”的时代,它的发展趋势显示了人类在征服自然、合理地调节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自然置于人类共同控制之下的巨大潜能。人类最终将能创造出最大限度的缩短工作时间的一切社会条件,逐步接近或达到消除物对人的统治状态。到那时,人类解放最后和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实现

《对马克思人类解放历史进程学说的再认识(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351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政治理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