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改版的思路与影响
视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使命所在,央视新闻频道的定位就是主流的电波媒体。更何况竞争的威胁并不遥远:凤凰资讯台在内地有限落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的新闻频道抢先出手,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也先后推出电视新闻节目,这一方面说明市场对新闻频道的需求,一方面也对央视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提出挑战。
央视改版的思路与影响(第2页)
在专业频道成为发展趋势的环境下,专业化从娱乐领域向新闻资讯领域发展也是一个趋势,央视新闻频道依靠其强大的信息、技术、资金、人才以及政策资源,抢占市场先机是明智之举,而且在新闻的表现形式上也有相当的突破,这是相当可贵的。
四、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媒介的竞争从覆盖率的竞争发展到内容的竞争。内容建设方面央视同样具有相当的优势,“因为中央电视台有着充分的资金保证,有着丰富的电视剧可选的资源”,“如果中央电视台都买不起电视剧,那还有谁能买得起呢?何况我们还有中国电视剧中心。”央视在内容建设方面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其强大的号召力和品牌影响,这种无形资产将为央视的内容建设提供强大的帮助,如《同一首歌》、《春节联欢晚会》都是央视影响力推动下的内容建设,用央视的品牌无形资产发展内容产业,是央视可持续的增长点所在。
归纳为一句话,央视这次改版的目的就是集中一套的优势,利用一套的覆盖优势,在此基础上集中现有的内容资源优势,和强大的内容建设能力,可谓是占尽硬件软件两方面的优势。总而言之,一套调整之后,将会成为真正的汇集全台精品节目的综合性精品频道,使广告资源保持一种稀缺性,并为其继续赋于较高的附加价值。
论文央视改版的思路与影响(第2页)来自
央视改版的影响及省市台的对策分析
我无意于人为地放大央视此次改版的影响,下面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多数已存在多年,央视此次改版的影响谈不上深远,但我相信央视的改版将使竞争原本就日趋激烈的中国电视市场上平添几分变数,至少对卫视台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影响如何,卫视台又如何应对,让我们做一些粗浅的预测。
首先,从内容建设这个微观的层次来看:
一、各省市台电视剧当家的现象将愈演愈烈,争播、重播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央视一套两集连播,其它卫视台会以四集、五集的速度连播。这种竞争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不利于中国电视业的成长。专业频道的发展会进一步被打乱,专业频道不顾专业属性,在黄金时段争播连续剧的情况近期内不会出现好转。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视的这个榜样作用并不积极,“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状况并不利于中国电视媒介整体成长和展开对外竞争。
卫视台的对策是找到央视的软肋,央视的主旋律节目很可能就是这样的软肋。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近年来相当数量的真正走红的连续剧并不是央视投拍、一套播出的。这正是央视的无可奈何处。用《2001中国电视红皮书》话说,就是“央视的严肃与观众的期待值发生了冲突”,而这种冲突是地方台所乐见的。央视的两集连播策略,可以说既是强有力竞争手段,又有着伴生性缺陷。
二、央视此次改版对省市地方台的间接影响在于:由于内容资源匮乏而导致生存空间被挤压。这就对卫视台的内容创新要求提高。面对央视的攻势,省市可能采取的措施有:加大常设节目的创新力度,这种节目创新完全以收视率高低为依据,形成“惟收视率是争”的局面,节目可能的手法是大打擦边球,全面迎合受众,做央视不能做的节目。另外,节目克隆、甚至低俗化的倾向将有增无减。这些在实力较差的电视台的节目中可能更为多见,在“生存权”不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发展权”(如建立频道形象和品牌资源等)是其次的问题。而一些有实力的省级台,如湖南、上海等,节目引进更加积极,从引进现成节目发展到引进节目形态,并将节目制作与节目销售做为一项赢利项目。
三、省市台的新闻节目有两种并行的走向,一是去本地化,即省外、国外新闻内容比重加大,新闻结构更完整、新闻内容更全面,满足受众的全方位新闻信息需求。这就要求新闻内容来自多个渠道,如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二是注重新闻的接近性,以市民新闻争取本地受众,如北京的《第7日》节目、江苏的《南京零距离》等节目,就是成功的例子。
其次、各省市台,特别是省级卫视台随后的改版可能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与央视节目交叉分布,来争夺受众,分流受众。如在央视的新闻节目时段播放娱乐节目,在竞猜节目时段播放连续剧。新闻联播和两集连续剧可能成为竞争最多的时段。另外,受众的注意力或者可支配的时间是一个有限的定量,是否能按照央视的思路,全天或是整个晚上保持高昂的收视热情,例如22:35时段所谓精品节目的收视率是否能达到或超到过去的水平,值得进一步观望考察。
二、模仿央视进行改版,推出自己的精品综合频道,直接与央视对 《央视改版的思路与影响(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3559.html
央视改版的思路与影响(第2页)
在专业频道成为发展趋势的环境下,专业化从娱乐领域向新闻资讯领域发展也是一个趋势,央视新闻频道依靠其强大的信息、技术、资金、人才以及政策资源,抢占市场先机是明智之举,而且在新闻的表现形式上也有相当的突破,这是相当可贵的。
四、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媒介的竞争从覆盖率的竞争发展到内容的竞争。内容建设方面央视同样具有相当的优势,“因为中央电视台有着充分的资金保证,有着丰富的电视剧可选的资源”,“如果中央电视台都买不起电视剧,那还有谁能买得起呢?何况我们还有中国电视剧中心。”央视在内容建设方面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其强大的号召力和品牌影响,这种无形资产将为央视的内容建设提供强大的帮助,如《同一首歌》、《春节联欢晚会》都是央视影响力推动下的内容建设,用央视的品牌无形资产发展内容产业,是央视可持续的增长点所在。
归纳为一句话,央视这次改版的目的就是集中一套的优势,利用一套的覆盖优势,在此基础上集中现有的内容资源优势,和强大的内容建设能力,可谓是占尽硬件软件两方面的优势。总而言之,一套调整之后,将会成为真正的汇集全台精品节目的综合性精品频道,使广告资源保持一种稀缺性,并为其继续赋于较高的附加价值。
论文央视改版的思路与影响(第2页)来自
央视改版的影响及省市台的对策分析
我无意于人为地放大央视此次改版的影响,下面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多数已存在多年,央视此次改版的影响谈不上深远,但我相信央视的改版将使竞争原本就日趋激烈的中国电视市场上平添几分变数,至少对卫视台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影响如何,卫视台又如何应对,让我们做一些粗浅的预测。
首先,从内容建设这个微观的层次来看:
一、各省市台电视剧当家的现象将愈演愈烈,争播、重播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央视一套两集连播,其它卫视台会以四集、五集的速度连播。这种竞争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不利于中国电视业的成长。专业频道的发展会进一步被打乱,专业频道不顾专业属性,在黄金时段争播连续剧的情况近期内不会出现好转。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视的这个榜样作用并不积极,“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状况并不利于中国电视媒介整体成长和展开对外竞争。
卫视台的对策是找到央视的软肋,央视的主旋律节目很可能就是这样的软肋。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近年来相当数量的真正走红的连续剧并不是央视投拍、一套播出的。这正是央视的无可奈何处。用《2001中国电视红皮书》话说,就是“央视的严肃与观众的期待值发生了冲突”,而这种冲突是地方台所乐见的。央视的两集连播策略,可以说既是强有力竞争手段,又有着伴生性缺陷。
二、央视此次改版对省市地方台的间接影响在于:由于内容资源匮乏而导致生存空间被挤压。这就对卫视台的内容创新要求提高。面对央视的攻势,省市可能采取的措施有:加大常设节目的创新力度,这种节目创新完全以收视率高低为依据,形成“惟收视率是争”的局面,节目可能的手法是大打擦边球,全面迎合受众,做央视不能做的节目。另外,节目克隆、甚至低俗化的倾向将有增无减。这些在实力较差的电视台的节目中可能更为多见,在“生存权”不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发展权”(如建立频道形象和品牌资源等)是其次的问题。而一些有实力的省级台,如湖南、上海等,节目引进更加积极,从引进现成节目发展到引进节目形态,并将节目制作与节目销售做为一项赢利项目。
三、省市台的新闻节目有两种并行的走向,一是去本地化,即省外、国外新闻内容比重加大,新闻结构更完整、新闻内容更全面,满足受众的全方位新闻信息需求。这就要求新闻内容来自多个渠道,如新华社、国际广播电台。二是注重新闻的接近性,以市民新闻争取本地受众,如北京的《第7日》节目、江苏的《南京零距离》等节目,就是成功的例子。
其次、各省市台,特别是省级卫视台随后的改版可能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与央视节目交叉分布,来争夺受众,分流受众。如在央视的新闻节目时段播放娱乐节目,在竞猜节目时段播放连续剧。新闻联播和两集连续剧可能成为竞争最多的时段。另外,受众的注意力或者可支配的时间是一个有限的定量,是否能按照央视的思路,全天或是整个晚上保持高昂的收视热情,例如22:35时段所谓精品节目的收视率是否能达到或超到过去的水平,值得进一步观望考察。
二、模仿央视进行改版,推出自己的精品综合频道,直接与央视对 《央视改版的思路与影响(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