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及其历史局限性
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36]。独立自主高于一切,没有独立自主,就没有一切。他十分强调在维护国家的独立与主权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平等开放的关系。194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文件中规定“必须站在我们的民族立场上欢迎外国投资与技术合作。”我们愿意同外国政府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基础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1958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在中国领土和领海上建立中苏共管的联合舰队和长波台,这种损害中国主权的要求,当即遭到毛泽东的严辞拒绝,维护了中国的主权。毛泽东认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大国,外援只有帮助我们解决某些问题,带根本性的问题如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必须靠我们自己解决。如果一味依赖外援,结果只能是变成附庸,处处受人摆布,或者人家一拆台,一卡脖子,便会大难临头。只有立足于自力更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保证我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独立,不怕世界政治经济的动荡,在任何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从以上不同论述中,可以看出主张在国家独立前提下的对外开放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他以为没有独立地位的对外开放只能是殖民地式的被迫的对外开放。正是这一思想使毛泽东在强调对外开放时,更强调独立自主。他使我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下,面对世界上任何大国强国和富国,都坚持了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没有任何奴颜婢膝的表现。
2.内涵覆盖面较宽的对外开放。毛泽东对外开放不仅包括经济技术的开放,并且,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的开放。一切国家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37]“世界上所有国家有益的东西,我们都要学,找知识要到各方面去找,只到一方面去找就单调了”[38]。建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阻碍我国的对外开放。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方针,号召学习苏联,吸取苏联的经验,接受苏联的援助,这对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即使是这样,毛泽东仍然主张与西方国家进行经贸来往。
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不仅领域较为广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而且地域也较广阔不仅主张国内地区间的交流,而且主张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开放的对象也广,不仅和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也同资本主义及第三世界国家做生意。可见其开放的内容是较全面的。
3.从实际出发的对外开放。毛泽东强调对外开放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以便符合国情,将外国长处,学来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因此,“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39]学习的时候用脑筋想一下,学那些和我国情况相适合的东西,即吸收对我们有益的经验。[40]“吸收外国的东西要把它改变成中国的”[41]。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首先,用来改进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42]吸收与消化兼顾,以创新为主;其次,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其三,要吸收与创新兼顾,以创新为主;其四,中外兼顾,以中国为主;其五,古代与近代兼顾以近代为主;其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都要学,但主要是学习苏联。毛泽东认为只有切实地坚持这些原则,才能确保向外国学习不致于流于形式,使学到的真正好的东西变成中国文化的有用成份,为新中国建设。服务。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我们的事业也不利。毛泽东这些分析是基于本国实际,阐明开放应立足于国情。
毛泽东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在不同时期的对外开放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建国初期,毛泽东强调把对外交往与经济技术合作的重点放在苏联东欧国家。这种开放上的倾向性,并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建国后,国际国内多处因素制约的结果。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使我国同东欧苏联的经济关系大大缩小,毛泽东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下,逐渐抛开意识形态的分歧和社会制度的差别,采取了果断而灵活的政策,把对外交往的重点转向第三世界国家,在此期间,我们先后也同日本、法国发展了经济贸易关系。70年代中美关系在经过20年的对峙状态后,终于建立了具有全球意义的建设性的新关系。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全面转变,同第三世界的关系也除去了意识形态的色彩,特别是中国同周边国关系在东西和东南面打开了新局面。
我国在不同时期,选择了不同的开放对象,这是毛泽东善于在不利的环境中,从实际出发,寻找摆脱困境的途径,显示了毛泽东面对困境的勇气和胆略。
三、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局限性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是在马列主义开放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进一步发展了前人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开放理论增添了宝贵的理论财富。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功绩主要在于第一次提出正确的处理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总原则,从理论上解决了向外国学习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全部开放”的思想。按照毛泽东的开放思想,中国本应该更加开放,但由于毛泽东所处的时代复杂性,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在实践中没有很好得到贯彻执行。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所表现出的历史局限性,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一)毛泽东对
1.毛泽东不是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性及相互依存性出发思考中国的对外开放。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使整个世界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铁路交通得到了巨大发展,这种发展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43]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离不开世界,无产阶级夺取胜利后也不能孤立地搞建设。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与世界经济是密切联系的。但马列的正确理论被斯大林的“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44]这是斯大林把两大阵营的政治对立扩展到经济领域,不仅把一个统一的世界经济改造成两个市场,而且认为它们是对立的平行的,可以独立存在,认为社会主义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社会主义能够发展,资本主义都因此陷入“总危机”。而毛泽东受了斯大林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影响,在论述对外开放时,过分强调了从政治上谈世界社会主义整体性,而不是从世界经济整体性说明其必要。
2.毛泽东发展对外经济的指导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自然和计划经济基础上。由于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经济使新中国建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极不发达,而且无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都遭受到敌对势力的严重封锁,极为困难。因此,对外经济活动主要是“调剂余缺,互通有无”,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对外经济活动形式主要局限于“做生意”等,要求中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等,反映了“天朝万物尽有”的自然经济传统观念。这使毛泽东无法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走向国际竞争这一高度来认识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毛泽东过分强调自力更生,限制了对外开放。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基础上是毛泽东一贯的主张,这是无比正确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多次强调要打败日本侵略者,要依靠自力更生。并说:“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我们不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45]抗日胜利后,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败中外一切反动派”[46]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取得的。建国后,中国遭到帝国主义的封锁,特别是中苏关系恶化。毛泽东面对困难的挑战,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选择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并看中了这方面的效力。正如决议所说,“建国以前和建国以后,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没有动摇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决心。没在任何外来的压力面前屈服”[47]。自力更生无疑是毛泽东毕生的经验总结。但实践中往往片面强调了自力更生,把自力更生当作“唯一”,把为“辅”当成可有可无。在民主革命时期,强调自力更生无疑是正确的。在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发展中也需要有自力更生的精神,但是必须要看到经济建设毕竟和革命战争不同,它有自身的规律。后起的国家只有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利 《论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及其历史局限性(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3612.html
2.内涵覆盖面较宽的对外开放。毛泽东对外开放不仅包括经济技术的开放,并且,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的开放。一切国家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37]“世界上所有国家有益的东西,我们都要学,找知识要到各方面去找,只到一方面去找就单调了”[38]。建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阻碍我国的对外开放。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方针,号召学习苏联,吸取苏联的经验,接受苏联的援助,这对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即使是这样,毛泽东仍然主张与西方国家进行经贸来往。
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不仅领域较为广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而且地域也较广阔不仅主张国内地区间的交流,而且主张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开放的对象也广,不仅和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也同资本主义及第三世界国家做生意。可见其开放的内容是较全面的。
3.从实际出发的对外开放。毛泽东强调对外开放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以便符合国情,将外国长处,学来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因此,“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39]学习的时候用脑筋想一下,学那些和我国情况相适合的东西,即吸收对我们有益的经验。[40]“吸收外国的东西要把它改变成中国的”[41]。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首先,用来改进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42]吸收与消化兼顾,以创新为主;其次,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其三,要吸收与创新兼顾,以创新为主;其四,中外兼顾,以中国为主;其五,古代与近代兼顾以近代为主;其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都要学,但主要是学习苏联。毛泽东认为只有切实地坚持这些原则,才能确保向外国学习不致于流于形式,使学到的真正好的东西变成中国文化的有用成份,为新中国建设。服务。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我们的事业也不利。毛泽东这些分析是基于本国实际,阐明开放应立足于国情。
毛泽东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在不同时期的对外开放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建国初期,毛泽东强调把对外交往与经济技术合作的重点放在苏联东欧国家。这种开放上的倾向性,并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建国后,国际国内多处因素制约的结果。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使我国同东欧苏联的经济关系大大缩小,毛泽东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下,逐渐抛开意识形态的分歧和社会制度的差别,采取了果断而灵活的政策,把对外交往的重点转向第三世界国家,在此期间,我们先后也同日本、法国发展了经济贸易关系。70年代中美关系在经过20年的对峙状态后,终于建立了具有全球意义的建设性的新关系。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全面转变,同第三世界的关系也除去了意识形态的色彩,特别是中国同周边国关系在东西和东南面打开了新局面。
我国在不同时期,选择了不同的开放对象,这是毛泽东善于在不利的环境中,从实际出发,寻找摆脱困境的途径,显示了毛泽东面对困境的勇气和胆略。
三、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局限性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是在马列主义开放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进一步发展了前人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开放理论增添了宝贵的理论财富。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功绩主要在于第一次提出正确的处理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总原则,从理论上解决了向外国学习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全部开放”的思想。按照毛泽东的开放思想,中国本应该更加开放,但由于毛泽东所处的时代复杂性,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在实践中没有很好得到贯彻执行。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所表现出的历史局限性,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一)毛泽东对
外开放思想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1.毛泽东不是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性及相互依存性出发思考中国的对外开放。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使整个世界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铁路交通得到了巨大发展,这种发展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43]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离不开世界,无产阶级夺取胜利后也不能孤立地搞建设。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与世界经济是密切联系的。但马列的正确理论被斯大林的“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44]这是斯大林把两大阵营的政治对立扩展到经济领域,不仅把一个统一的世界经济改造成两个市场,而且认为它们是对立的平行的,可以独立存在,认为社会主义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社会主义能够发展,资本主义都因此陷入“总危机”。而毛泽东受了斯大林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影响,在论述对外开放时,过分强调了从政治上谈世界社会主义整体性,而不是从世界经济整体性说明其必要。
2.毛泽东发展对外经济的指导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自然和计划经济基础上。由于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经济使新中国建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极不发达,而且无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都遭受到敌对势力的严重封锁,极为困难。因此,对外经济活动主要是“调剂余缺,互通有无”,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对外经济活动形式主要局限于“做生意”等,要求中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等,反映了“天朝万物尽有”的自然经济传统观念。这使毛泽东无法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走向国际竞争这一高度来认识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毛泽东过分强调自力更生,限制了对外开放。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基础上是毛泽东一贯的主张,这是无比正确的。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多次强调要打败日本侵略者,要依靠自力更生。并说:“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我们不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45]抗日胜利后,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败中外一切反动派”[46]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取得的。建国后,中国遭到帝国主义的封锁,特别是中苏关系恶化。毛泽东面对困难的挑战,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选择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并看中了这方面的效力。正如决议所说,“建国以前和建国以后,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没有动摇过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决心。没在任何外来的压力面前屈服”[47]。自力更生无疑是毛泽东毕生的经验总结。但实践中往往片面强调了自力更生,把自力更生当作“唯一”,把为“辅”当成可有可无。在民主革命时期,强调自力更生无疑是正确的。在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发展中也需要有自力更生的精神,但是必须要看到经济建设毕竟和革命战争不同,它有自身的规律。后起的国家只有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利 《论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及其历史局限性(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