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哲学理论论文 >> 正文

海德格尔:词语


两节诗都与第一节相关涉。这两节诗同样地都以一个“宛若”(Sowie )开头:

    宛若坚固的树枝傲然耸立

    以及:

    宛若大海以尖利的呼啸

    看起来,这两节诗的前后次序似乎有着相同的排列。但其实并非如此。中间第二节
结尾处的冒号使下面最后一节明显地回溯到第一节,因为这个冒号把第二节纳入第一节
的提示中。第一节说的是其安全被扰乱的诗人。光是“意外的惊恐”并没有毁灭诗人。
但诗人彻底地向这种惊恐屈服了,宛若树枝之于风暴,诗人从而得以向启发性的冒号之
后的第三节诗的咏唱保持敞开。大海一次次地以它的神秘莫测的声音撞击诗人的耳朵—
—即所谓“早已被遗弃的贝壳”;因为迄今为止,诗人始终没有完全获得词语之支配作
用。

    倒是为命运女神所要求的名称培育了诗人的专横宣告的自我确信。

    诗人所学会的弃绝并非对一种要求的彻底拒绝,而是把道说(Sagen )转换为对那
种不可名状的道说(Sage)的回响——一种几乎隐蔽地鸣响的、歌一般的回响。现在,
我们或许能更好地思索《词语》的最后一节诗,从而让它本身作为整首诗的聚集点来说
话。

    如果我们哪怕只是偶尔成功地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趁机更清晰地倾听这首诗的标
题——《词语》,并且搞清楚最后那节诗不仅结束了全诗,也不仅启发了这首诗,而且
同时还锁闭了词语的神秘。

    我于是哀伤地学会了弃绝: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

    最后这节诗以弃绝的方式道说词语。弃绝本身就是一种道说(Sagen ):自身拒绝
……

    (das Sich-versagen …),亦即向自身拒绝对某物的要求。如此看来,弃绝就含
有某种否定特征:“无物”就是没有一物:“词语破碎”就是词语是不可支配的。按规
则而言,双重否定得出一个肯定。弃绝道出:只有在词语获得允诺之处,一物才存在。
弃绝以肯定方式说话。彻底的拒绝非但不能涵盖弃绝的本质,根本上,它甚至并不含有
弃绝的本质。虽然弃绝有否定的一面,但同时也有积极的一面。然而,这一面那一面的
说法在这里是大伤脑筋的。这种说法把肯定与否定等量齐观,从而掩盖了真正地在弃绝
中起作用的道说。这是我们首先要思索的。不待如此,我们还必需思索最后一节诗所指
的是何种弃绝。弃绝的方式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并非相关于对无论何物的何种占有。
作为自身拒绝,亦即作为一种道说,弃绝关涉于词语本身。弃绝把那种与词语的关系带
动起来,带向那个关涉于每种道说之为道说的东西。我们猜度,在这一自身拒绝中,那
种与词语的关系赢获了一种近乎“过度的亲密性”。最后一节诗的神秘特质令我们吃惊。
我们也并不想解开这个谜团,只是想阅读这个谜团,把我们的思想聚集到这个谜团上。

    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作为“自身拒绝某物”(Sich-etwas-versagen )的弃绝。从语
法上讲,“自身”(sich)是第三格,指的是诗人。诗人所拒绝的东西处于第四格。这
乃是对词语的表象性支配地位的要求。这当儿,这种弃绝的另一个特征显露出来了。弃
绝把自身允诺给那让一物成其为一物的词语的更高权能。词语决定物成为物。我们可以
把词语的这一支配作用命名为造化。(3 )这个古老的词语已经在我们的语言用法中消
失了。歌德还知道这个词。但在眼下的语境中,造化(Bedingnis )一词的意思全然不
同于人们所说的条件(Bedingung )——歌德也还是把Bedingnis 理解为条件的。条件
乃是某个存在者的存在根据。条件设立原因、建立根据。条件满足根据律。但词语并不
为物设立原因。词语让物作为物而在场。这一让(Lassen)就是造化。诗人并没有说明
这种造化是什么。但诗人把自己,亦即把他的道说,允诺给词语的这一神秘。在这种自
身允诺中,弃绝者自身拒绝了他从前所意图的要求。这种自身拒绝的意思已经改变了。
“自身”(sich)不再是第三格

而是第四格,要求不再是第四格而是处于第三格中。
“向自身拒绝要求”这个短语转变为“向要求拒绝自身”;(4 )在这一语法意义的转
变中隐含着诗人本身的转变。诗人已经让自身,也即他以后还有可能的道说,来直面词
语的神秘,直面在词语中的物的造化。

    然而,即便在这一转变了的自身拒绝中,弃绝的否定特性也还占着上风。但越来越
清楚的是,诗人的弃绝绝不是一种否定,而是一种肯定。自身拒绝看起来不过是回绝和
取消,其实却是一种自身不拒绝(Sich-nicht-versagen ):向词语之神秘自身不拒绝。
这种自身不拒绝只能以下述方式说话,即它说:“它是”。(5 )从此以后,词语就是
物之造化。这一“是”(sei )让存在(lasst sein),让词与物的关系真正地存在
(ist )并且如何存在:无词便无物存在。在“它是”(es sei)中,弃绝向自身允诺
这一“存在”(ist )。因此,为了使这一“存在”显露出来,毋需把最后一行诗改变
为一个陈述句。“是”(sei )隐蔽地,从而更纯粹地,把“存在”(ist )呈示给我
们了。

    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sei )。

    在这种自身不拒绝中,弃绝作为那种完全归功于词语之神秘的道说向其本身道出。
在自身不拒绝中,弃绝是一种自身归功。其中有弃绝之居所。弃绝是归功(Verdank ),
因而是一种谢恩(Dank)。弃绝既不是彻底的回绝,更不是一种损失。

    但何以诗人有哀伤的心情呢?

    我于是哀伤地学会了弃绝:

    是弃绝使诗人哀伤吗?或者,唯当诗人学会弃绝之际,哀伤才侵袭了他?就后一情
形而言,一旦诗人从事作为归功的弃绝,那种刚刚压在他心头的哀伤又会烟消云散了;
因为作为谢恩的自身归功具有欢乐的基调。我们在另一首歌中听到了这种欢乐的基调。
这首诗也没有标题。但它包含着一个如此异乎寻常的、独一无二的标志,以

《海德格尔:词语(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369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哲学理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