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理工论文 >> 农学论文 >> 正文

信息时代城市功能及其空间结构的变迁


摘要:城市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面临的两大主题。这两者是相互作用、彼此促进的。该文论述了信息时代城市交通、居住、工作和游憩四大功能的转变,并进而通过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影响到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最后讨论了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1)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变革;2)城市增长极的重新思考;3)注重城市的绿色设计;4)注重非物质的城市规划;5)利用网络技术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关键词:信息时代;城市功能;空间结构

  城市化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面临的两大主题。历史发展表明,这两个过程是相互作用、彼此促进的。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汽车的普及推动了西方国家(如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郊区化的过程,但带来了土地的大量闲置、低利用率以及城市的过度蔓延,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新城市主义(New—Urbanism)和地区主义(Regionalism)思潮,用来限制城市的过度蔓延和复苏城市中心区[1,2]。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西方城市郊区化的发展和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美国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于2002年2月12日公布了全球因特网普及情况的最新调查结果,全球互联网用户几乎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网络对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及其对城市规划的深刻影响也成为近二十年来西方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国际上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领域、建筑规划领域、城市地理领域、文化和通讯技术领域等。在经济社会研究领域,Castells M 为其代表性人物[3—5];在建筑规划领域,Michtell J W最有影响[6,7];城市地理领域研究也独具特色[8]。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相应的新名词,如“连线城市(Wired City)”、“电子时代城市(City in the Electronic Age)”、“信息城市(Information City)”、“知识城市(Knowledge—based City)”、“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9];“虚拟城市(1nvisibleCity)”[10]、“远程城市(Telecity)”[11]、“信息化城市(Informational City)”[3]、“比特之城(City Of Bits)”[6]、“网络城市(Network City)”[12]等。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起飞阶段[13],网络的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国内目前缺乏对网络影响下的城市研究,大多侧重于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的城市发展[14-17],还没有关于网络对城市空间系统的、定量化和实证式研究的文章发表。网络技术发展速度惊人,学者对于网络的研究所收集的资料往往滞后于网络的发展,很多研究成果不具有时效性。网络技术发展时间短,很多研究成果还不成熟,并且西方国家与我国的城市功能结构不同,有些研究不一定适合我国。因此,本文在分析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进行了探讨。

  1.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功能的变迁

  信息及其网络已经渗透到城市的交通、居住、工作和游憩等各个领域,传统的城市功能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型。

  第一,影响城市的交通功能。由于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就必然产生了城市的通勤。技术决定论者认为随着远程工作的盛行,城市有形的物理交通将被无形的电子化交通所代替,因此,城市的交通功能将会有很大程度的下降[4-18]。但是人们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仍将存在,依然需要交通。不少学者认为,网络技术将增加城市的交通量[7,8,19-21]。概括起来主要由于:1)人们的居住与工作相距更远,虽然可以减少通勤次数,但并不能减少通勤距离;2)人们可能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它活动的通勤;3)由于人们通勤时间的错开,也能增加人们潜在的通勤量;4)远程工作者更倾向于私家车而取代公共交通;5)由于车载工作台的运用,人们可以利用在路上时间进行远程工作,从而导致道路交通的拥挤。近年来,西方国家过度的依赖私家车,不发达的公共交通导致了通勤时间增长,通勤里数增加,城市总通勤量居高不下,为上述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L21]。但中国学者研究得出,上海市的交通量同信息技术(电话)呈负相关关系,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使城市总的交通量呈下降趋势[22]。

  第二,影响城市的居住功能。随着未来工作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区的功能将会多样化,社区的形态将会发生改变,社区的边界将会更加模糊。虚拟社区与物质社区相融合,出现了许多如电子村落(Televillages)的新型社区类型。洛杉矶的Bule Line Televillage是—个两平方英里的电子村落,原先是公共交通走廊,规划师将土地利用、交通和电子通讯联系起来,创造一个可居住的社区,减少了机动车交通,增加了社区活动,提高了社区密度[20]。信息技术还使得某些衰落的社区获得了新生的机会,如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许多高层建筑增加了吸引力[23]。信息时代的住宅不仅是一个休憩场所,还是一个活动中心。住宅公寓需要提供接待室、会议室和其它家庭办公室无法具备的专用设施。信息时代住宅的吸引力不再是卧室的大小,而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带度(网络速度)。居住空间将会更加集中在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乡村地区,这些地区将会吸引那些可以自由地进行远程工作的白领阶层人士到此居住。

  第三,影响城市的工作功能。Castells将信息时代的工作者分为网络组织者(Networker)、网络工作者(Networked)和线下工作者(Switch—off Workers)[4]。信息时代的工作方式将出现更加分化的趋势,人们不但可以在传统的办公室工作,还可以居家工作,或利用车载台在旅行中工作,后两种被称为远程工作(Teleworking)。Gillespie将远程工作分为五类:电子家庭作业(Electronic Homework)、电子村落(Telecottage)、移动工人(Nomadic Or Mobile workers)、远程办公(Remote Offices)、团队远程工作(Group Or Team Telework)[20]。从事远程工作的男性多于女性,任职者多是社会地位高、待遇高的管理、研究、销售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当然也有很多常规和低工资的职业,如数据处理和秘书职业等。然而,从雇主的角度看,远程工作不利于进行有效的管理;从雇员的角度看,远程工作也不利于员工之间的交流,从而使得传统的工作场所依然需要[20]。即便是职业管理人员和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一周中有两天以上进行远程工作被认为是低效的。

  2.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远程工作、远程服务,企业和员工的流动性也将增大,出现所谓的距离消失(the Death of Distance)[18]的论调。Gilswe认为网络将把图书馆、音乐厅、商业聚会等带进家庭和办公室,促成了城市的消亡(the Death of Cities)[24]。网络技术使汽车带来的离心化趋势得到加强

,城市将趋向于更加分散。但是,一方面由于远程工作和远程服务目前只占有很小的部分,未来仍将有大部分的实际工作存在。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专业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面对面交流的作用加强,仍然需要有集中的场所,那就是城市。新的集聚因子仍将存在,城市将会在新的层次上实现重新集聚。Castells预测未来城市发展将以巨大的城市簇 ( Megacity Huge Urban Agglomerations)成为全球经济的节点[4]。随着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发展,Kolko认为远程通讯使得距离消失,而并不是城市消亡,并且还得出城市的规模与网络地址的密度呈正相关的结论[25]。在集聚和分散两种因子的作用下,信息时代城市空间结构由圈层式向网络化方向发展,打破了汽车时代的空间结构。具体来说,影响到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城市中央商务区(CBD)的影响

  Graham针对近年来世界城市出现

《信息时代城市功能及其空间结构的变迁》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369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农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