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传统与古典自由主义论纲
一
?公元1世纪初叶,适值罗马帝国如日初升,其权势似乎达到了极点。在它的东方行省的圣城耶路撒冷,一位以救世主的口吻传播上帝福音的犹太青年耶稣面对众人说了一句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特别注意的话:“恺撒的物当归给恺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史料给我们提供的当时的语境是,耶稣被迫回答一个是否应该向皇帝缴税的具体难题,但耶稣所做的回答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此,它表达了一种新的政治态度。作为一个警醒世人认识现实生活的罪恶,号召人们皈依上帝,追求天国幸福的人,如何对待世俗的政治权力和人们的世俗义务?各大宗教的创始人都面对着这个此岸与彼岸关系的难题,然而耶稣的态度却与众不同:他不是将天国与俗世合一,神权与政权溶合;也没有以彼岸完全否定此岸,鼓动隐遁或反叛;而是将两者分开,划出各 自的领域,肯定两者的价值。
?从人类政治意识发展史的角度考察,耶稣这句平实的话语表达的是一种全新的观念,我们这里称它为“二元政治观”。它一方面挑战极端的神权政治和极权的世俗政治传统,另一方面拒绝了消极遁世的宗教传统。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模式的基本原则,即在彼岸与此岸、精神权力与世俗权力、教会与国家、上帝的物与恺撒的物之间作出区分,在肯定前者优越性的同时,划出两者各自的大致范围,并使两者保持某种张力和富于弹性的平衡。西方政治史告诉我们,耶稣的话语似乎判定了教会与世俗国家两者的历史命运:它带来教会与国家的双雄并立。一方面,教会在世俗社会应承担起责任,掌控精神权力和宗教生活领域,抵御世俗国家的侵犯,并以社会道德权威的名义对世俗统治者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国家却要退出精神领域,满足于世俗的政治角色,同时也抵御教会建立极端僧侣政治的欲望。如果说人类政治思想史上曾有一句话改变了历史,塑造了一种政治文化的精神和性格的话,那么这句话就是。
?无论耶稣是否上帝的道成肉身,他的确非同凡响;无论人们是否相信耶稣是救世的基督,他的确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从社会科学的实证观念出发来看,耶稣这句话能有如此的影响,在于有无数的人深信他是上帝的道成肉身,是救世的基督。所以,他的话成为金口玉言,他的训诫化为千万人的信仰。当基督徒高奏凯歌征服了罗马帝国的时候,当他们将十字架插遍西欧日耳曼蛮族国土的时候,他们也将这种信仰深深植入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在西方大约三千年的文明史上,有一千多年是基督教的时代。在这一千多年中,人们按耶稣传播的教义和价值观念定义自己,审视政治生活,构建社会秩序,确立政治关系。基督教的信仰统治一切,渗入各个领域。在这一千多年中,二元政治观是西方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政治观,是西方人的共识。它被 一代代学者们所认可,是神学家、法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们政治论争的共同基点;它外化为一种稳定的政治秩序,表现为教权与王权并列的二元化权力结构;它还透入普通基督徒民众的政治心理,成为他们的政治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特征,形成一种深层的政治文化积淀。
?基督教二元政治观的流行,极大地改变了西方政治发展的方向,重新塑造了西方政治文化的精神和性格。如美国著名政治思想史学者乔治·萨拜因所说,基督教会的兴起是“西欧历史上最革命的事件”。〖ZW(〗乔治·萨拜因:《政治学说史》,盛葵阳,崔妙因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22页。〖ZW)〗这次革命表现在许多领域,就对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的影响而言,它的集中表现就是引进了这种二元主义的政治观念。
?在基督教之前,古典时代的西方人追求统一与和谐。在他们的观念中,整个宇宙是一个巨大的统一整体,内部存在着完美的和谐。城邦与人类社会是宇宙秩序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自然界和宇宙间的和谐关系也透入人类社会,人们以自然秩序为范本,调整或整合社会政治关系,使人类秩序实现内在的统一与和谐。这是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念,也是他们的政治审美观念。但是,当基督教信仰取得西方文化的主导权之后,便将其二元主义的政治观念带给西方社会,从而给西方社会带来深刻的二元裂变。
?二元裂变的基础是对人及人的生活的二元化解析:人被析解为灵魂与肉体两个部分,而人的生活也被分解为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天堂与尘世、彼岸与此岸两个领域和两种境界。从人的二重性观念出发,一道鸿沟将社会劈成两半:社会被分裂为两种秩序或两个等级,即教士(属灵等级)与平信徒(属世等级);社会组织被分裂为教会和国家;政治权力体系被分裂为精神权力与世俗权力、教权与王权,他们分别由教皇与皇帝、主教与王公掌管;法律体系也一分为二,即教会法和世俗法,在理论上,它们都要服从神法和自然法;而司法权力也有两个中心,即主教法庭和领主法庭(或王室法庭);相应地,人的社会角色也被分裂为教徒与臣民(公民)。这便是基督教在西方确立的政治秩序:政治权力双峰对峙,政治资源二水分流,普通民众一仆二主。这种社会的二元裂变有一系列的表象符号:在每个国家,都形成王冠与圣坛两个焦点;欧洲大地被封建庄园的护栏与修道院的围墙所分割;贵族的城堡与主教的教堂在欧洲上空双峰对峙;骑士与圣徒同时成为诗人讴歌的偶像……〖ZW(〗尼·别尔嘉耶夫从不同的角度也描 述了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二元景观:中世纪“不只是最禁欲主义的时代,而且是最富有感情的时代,否定尘世性欲和肯定天堂性欲,同样产生修士理想和骑士理想、封建无政府状态和神圣罗马帝国、教会之否定世界和教会掌管世界、禁欲主义苦行行为和骑士崇拜美丽少妇的时代——这个时代加剧了存在的各个领域的二元论,给未来人类提出了没有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把全部现实搬进教会的围墙,把人类生活变成神权政治的问题”。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董
友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42页。〖ZW)〗
?在基督教统治的一千多年中,这一系列的二元裂变是西方社会冲突与秩序、罪恶与圣洁、思辨的理性和创造性激情的根源。如果说“宗教是历史的钥匙。(阿克顿)”〖ZW(〗转引自约翰·麦克曼勒斯:《牛津基督教史》,张景龙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页。〖ZW)〗那么二元政治观则是理解基督教特别是其政治哲学的钥匙。基督教学者的政治思考都是围绕着上述二元关系展开的。二元政治观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设定了基督教政治哲学与古典时代完全不同的新的政治哲学主题、新的政治理论中轴以及一套新的政治学语汇。〖ZW(〗昆廷·斯金纳指出:“一个社会确实拥有一种新观念的最可靠标志,是一套新语汇的发展,运用这套语汇,可以公开地阐明和讨论这种观念。”(昆廷·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段胜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629页。)基督教的确创造了一套全新的政治学语汇。〖ZW)〗所以,为了理解基督教政治哲学,从其二元政治观入手,也许是一个适当的途径。
二
 
?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下,西方社会走上了世俗化的道路。这样一来,基督教所坚持的二元对立在世俗化进程中渐趋消解:此岸现实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彼岸影像在人们的视野中悄然远逝;个人已经长大成熟,要求独立自主,上帝放弃了干预世俗生活的权力,从尘世中隐退;世俗王权蓬勃向上,步步扩张,教权衰竭不振,屡屡退让。与此同时,政治哲学也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藩篱,思想家们开始以人的眼光认识政治现象,从对人性的分析和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观察中引申出政治的法则。从此,耶稣和使徒们说过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感受、欲望和要求。〖ZW(〗早期自由主义者多是清教徒或自然神论者。上帝是隐于其思想深处的最后支撑,是已经被模糊了的思考的原点,当然有时也会浮上表面。霍布斯从人性出发论证国家主权,但在论证教权时,仍以《圣经》为主要依据;洛克和杰斐逊都将人的自然权利的终极依据追溯到上帝。所以,在他们世俗思想的背后,仍然显示着传统基督教文化的底色。他们并没有否定上帝,上帝是他们最终不得不 《基督教传统与古典自由主义论纲》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3765.html
?公元1世纪初叶,适值罗马帝国如日初升,其权势似乎达到了极点。在它的东方行省的圣城耶路撒冷,一位以救世主的口吻传播上帝福音的犹太青年耶稣面对众人说了一句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特别注意的话:“恺撒的物当归给恺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史料给我们提供的当时的语境是,耶稣被迫回答一个是否应该向皇帝缴税的具体难题,但耶稣所做的回答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此,它表达了一种新的政治态度。作为一个警醒世人认识现实生活的罪恶,号召人们皈依上帝,追求天国幸福的人,如何对待世俗的政治权力和人们的世俗义务?各大宗教的创始人都面对着这个此岸与彼岸关系的难题,然而耶稣的态度却与众不同:他不是将天国与俗世合一,神权与政权溶合;也没有以彼岸完全否定此岸,鼓动隐遁或反叛;而是将两者分开,划出各 自的领域,肯定两者的价值。
?从人类政治意识发展史的角度考察,耶稣这句平实的话语表达的是一种全新的观念,我们这里称它为“二元政治观”。它一方面挑战极端的神权政治和极权的世俗政治传统,另一方面拒绝了消极遁世的宗教传统。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模式的基本原则,即在彼岸与此岸、精神权力与世俗权力、教会与国家、上帝的物与恺撒的物之间作出区分,在肯定前者优越性的同时,划出两者各自的大致范围,并使两者保持某种张力和富于弹性的平衡。西方政治史告诉我们,耶稣的话语似乎判定了教会与世俗国家两者的历史命运:它带来教会与国家的双雄并立。一方面,教会在世俗社会应承担起责任,掌控精神权力和宗教生活领域,抵御世俗国家的侵犯,并以社会道德权威的名义对世俗统治者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国家却要退出精神领域,满足于世俗的政治角色,同时也抵御教会建立极端僧侣政治的欲望。如果说人类政治思想史上曾有一句话改变了历史,塑造了一种政治文化的精神和性格的话,那么这句话就是。
?无论耶稣是否上帝的道成肉身,他的确非同凡响;无论人们是否相信耶稣是救世的基督,他的确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从社会科学的实证观念出发来看,耶稣这句话能有如此的影响,在于有无数的人深信他是上帝的道成肉身,是救世的基督。所以,他的话成为金口玉言,他的训诫化为千万人的信仰。当基督徒高奏凯歌征服了罗马帝国的时候,当他们将十字架插遍西欧日耳曼蛮族国土的时候,他们也将这种信仰深深植入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在西方大约三千年的文明史上,有一千多年是基督教的时代。在这一千多年中,人们按耶稣传播的教义和价值观念定义自己,审视政治生活,构建社会秩序,确立政治关系。基督教的信仰统治一切,渗入各个领域。在这一千多年中,二元政治观是西方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政治观,是西方人的共识。它被 一代代学者们所认可,是神学家、法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们政治论争的共同基点;它外化为一种稳定的政治秩序,表现为教权与王权并列的二元化权力结构;它还透入普通基督徒民众的政治心理,成为他们的政治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特征,形成一种深层的政治文化积淀。
?基督教二元政治观的流行,极大地改变了西方政治发展的方向,重新塑造了西方政治文化的精神和性格。如美国著名政治思想史学者乔治·萨拜因所说,基督教会的兴起是“西欧历史上最革命的事件”。〖ZW(〗乔治·萨拜因:《政治学说史》,盛葵阳,崔妙因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22页。〖ZW)〗这次革命表现在许多领域,就对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的影响而言,它的集中表现就是引进了这种二元主义的政治观念。
?在基督教之前,古典时代的西方人追求统一与和谐。在他们的观念中,整个宇宙是一个巨大的统一整体,内部存在着完美的和谐。城邦与人类社会是宇宙秩序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自然界和宇宙间的和谐关系也透入人类社会,人们以自然秩序为范本,调整或整合社会政治关系,使人类秩序实现内在的统一与和谐。这是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念,也是他们的政治审美观念。但是,当基督教信仰取得西方文化的主导权之后,便将其二元主义的政治观念带给西方社会,从而给西方社会带来深刻的二元裂变。
?二元裂变的基础是对人及人的生活的二元化解析:人被析解为灵魂与肉体两个部分,而人的生活也被分解为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天堂与尘世、彼岸与此岸两个领域和两种境界。从人的二重性观念出发,一道鸿沟将社会劈成两半:社会被分裂为两种秩序或两个等级,即教士(属灵等级)与平信徒(属世等级);社会组织被分裂为教会和国家;政治权力体系被分裂为精神权力与世俗权力、教权与王权,他们分别由教皇与皇帝、主教与王公掌管;法律体系也一分为二,即教会法和世俗法,在理论上,它们都要服从神法和自然法;而司法权力也有两个中心,即主教法庭和领主法庭(或王室法庭);相应地,人的社会角色也被分裂为教徒与臣民(公民)。这便是基督教在西方确立的政治秩序:政治权力双峰对峙,政治资源二水分流,普通民众一仆二主。这种社会的二元裂变有一系列的表象符号:在每个国家,都形成王冠与圣坛两个焦点;欧洲大地被封建庄园的护栏与修道院的围墙所分割;贵族的城堡与主教的教堂在欧洲上空双峰对峙;骑士与圣徒同时成为诗人讴歌的偶像……〖ZW(〗尼·别尔嘉耶夫从不同的角度也描 述了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二元景观:中世纪“不只是最禁欲主义的时代,而且是最富有感情的时代,否定尘世性欲和肯定天堂性欲,同样产生修士理想和骑士理想、封建无政府状态和神圣罗马帝国、教会之否定世界和教会掌管世界、禁欲主义苦行行为和骑士崇拜美丽少妇的时代——这个时代加剧了存在的各个领域的二元论,给未来人类提出了没有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把全部现实搬进教会的围墙,把人类生活变成神权政治的问题”。别尔嘉耶夫:《自由的哲学》,董
友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42页。〖ZW)〗
?在基督教统治的一千多年中,这一系列的二元裂变是西方社会冲突与秩序、罪恶与圣洁、思辨的理性和创造性激情的根源。如果说“宗教是历史的钥匙。(阿克顿)”〖ZW(〗转引自约翰·麦克曼勒斯:《牛津基督教史》,张景龙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页。〖ZW)〗那么二元政治观则是理解基督教特别是其政治哲学的钥匙。基督教学者的政治思考都是围绕着上述二元关系展开的。二元政治观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设定了基督教政治哲学与古典时代完全不同的新的政治哲学主题、新的政治理论中轴以及一套新的政治学语汇。〖ZW(〗昆廷·斯金纳指出:“一个社会确实拥有一种新观念的最可靠标志,是一套新语汇的发展,运用这套语汇,可以公开地阐明和讨论这种观念。”(昆廷·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段胜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629页。)基督教的确创造了一套全新的政治学语汇。〖ZW)〗所以,为了理解基督教政治哲学,从其二元政治观入手,也许是一个适当的途径。
二
 
;
?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下,西方社会走上了世俗化的道路。这样一来,基督教所坚持的二元对立在世俗化进程中渐趋消解:此岸现实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彼岸影像在人们的视野中悄然远逝;个人已经长大成熟,要求独立自主,上帝放弃了干预世俗生活的权力,从尘世中隐退;世俗王权蓬勃向上,步步扩张,教权衰竭不振,屡屡退让。与此同时,政治哲学也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藩篱,思想家们开始以人的眼光认识政治现象,从对人性的分析和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观察中引申出政治的法则。从此,耶稣和使徒们说过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感受、欲望和要求。〖ZW(〗早期自由主义者多是清教徒或自然神论者。上帝是隐于其思想深处的最后支撑,是已经被模糊了的思考的原点,当然有时也会浮上表面。霍布斯从人性出发论证国家主权,但在论证教权时,仍以《圣经》为主要依据;洛克和杰斐逊都将人的自然权利的终极依据追溯到上帝。所以,在他们世俗思想的背后,仍然显示着传统基督教文化的底色。他们并没有否定上帝,上帝是他们最终不得不 《基督教传统与古典自由主义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