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2.冯友兰说:“理之观念有似于希腊哲学(如柏拉图, 亚力士多德的哲学)中及近代哲学(如黑格尔的哲学)中底‘有’之观念。气之观念有似于其中底‘无’之观念。道体之观念, 有似于其中底‘变’之观念。大全之观念, 有似于其中底‘绝对’之观念。”(《新原道》, 《三松堂全集》第五卷,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第155页)
13.参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5册, 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第283页。
14.冯友兰:《三松堂自序》, 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 第247页。
15.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 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版, 第3页。
16.同上书, 第7页。
17.牟宗三激烈的抨击“中国哲学”研究中逻辑与知识论的取向, 例如他批评胡适等人说:“五四前后, 讲中国思想的, 看中了墨子, 想在墨子里翻筋斗。……彼等又大讲墨辩。盖因此篇实含有一点粗浅的物理学的知识, 又含有一点名学与知识论。虽然这些理论都极为粗浅, 而又语焉不详, 不甚可解, 但在先秦诸子思想中, 单单这些已经足够吸引那些浅尝西方科学哲学的中国学者。”(《中国哲学的特质》, 台湾学生书局1980年版, 第1-2页)
18.例如德国学者傅敏怡(Michael Friedrich)在《中国哲学的创造──当代儒家的一个主题》一文中, 就认为当代儒学存在着两难的处境: 一方面它必须彻底理性化, 才能够以“哲学”的身份与西方对话,; 而另一方面, 如果儒学中所包含的某种“信仰的基础”(“宗教因素”)受到理性的检验, “现代儒学或许就不再是儒学了”。(傅氏文章的中译本, 载台北《当代》第65期, 1991年9月)
19.在《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一书中, 牟氏批评了两种相反的观点: 一是认为“哲学是普遍的, 所以哲学只有一个, 没有所谓中国哲学, 也没有所谓西方哲学”; 二是认为“无所谓普遍的哲学, 就是没有philosophy as such, 也即只有个别的, 如各个不同民族的, 国家的或个人的哲学, 而没有所谓universal philosophy”。(《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台湾学生书局1990年版, 第6、7页)牟本人讲的很辩证: “哲学虽然是普遍的真理, 但有其特殊性, 故有中国的哲学也有西方的哲学, 普遍性与特殊性均要承认。……以其有普遍性, 通过中华民族或希腊罗马民族来表现也可以相沟通。可以沟通就有普遍性, 由此可言会通, 若无普遍性就不能会通。虽然可以沟通会通, 也不能只成为一个哲学, 这是很微妙的。”(《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第9页)
20.参见David L. Hall, Roger T. Ames, Thinking Through Confuciu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7); David L. Hall, Roger T. Ames, Anticipating China: Thinking through the Narrativ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3825.html
13.参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5册, 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第283页。
14.冯友兰:《三松堂自序》, 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 第247页。
15.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 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版, 第3页。
16.同上书, 第7页。
17.牟宗三激烈的抨击“中国哲学”研究中逻辑与知识论的取向, 例如他批评胡适等人说:“五四前后, 讲中国思想的, 看中了墨子, 想在墨子里翻筋斗。……彼等又大讲墨辩。盖因此篇实含有一点粗浅的物理学的知识, 又含有一点名学与知识论。虽然这些理论都极为粗浅, 而又语焉不详, 不甚可解, 但在先秦诸子思想中, 单单这些已经足够吸引那些浅尝西方科学哲学的中国学者。”(《中国哲学的特质》, 台湾学生书局1980年版, 第1-2页)
18.例如德国学者傅敏怡(Michael Friedrich)在《中国哲学的创造──当代儒家的一个主题》一文中, 就认为当代儒学存在着两难的处境: 一方面它必须彻底理性化, 才能够以“哲学”的身份与西方对话,; 而另一方面, 如果儒学中所包含的某种“信仰的基础”(“宗教因素”)受到理性的检验, “现代儒学或许就不再是儒学了”。(傅氏文章的中译本, 载台北《当代》第65期, 1991年9月)
19.在《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一书中, 牟氏批评了两种相反的观点: 一是认为“哲学是普遍的, 所以哲学只有一个, 没有所谓中国哲学, 也没有所谓西方哲学”; 二是认为“无所谓普遍的哲学, 就是没有philosophy as such, 也即只有个别的, 如各个不同民族的, 国家的或个人的哲学, 而没有所谓universal philosophy”。(《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台湾学生书局1990年版, 第6、7页)牟本人讲的很辩证: “哲学虽然是普遍的真理, 但有其特殊性, 故有中国的哲学也有西方的哲学, 普遍性与特殊性均要承认。……以其有普遍性, 通过中华民族或希腊罗马民族来表现也可以相沟通。可以沟通就有普遍性, 由此可言会通, 若无普遍性就不能会通。虽然可以沟通会通, 也不能只成为一个哲学, 这是很微妙的。”(《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第9页)
20.参见David L. Hall, Roger T. Ames, Thinking Through Confuciu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7); David L. Hall, Roger T. Ames, Anticipating China: Thinking through the Narrativ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 ; David L. Hall, Roger T. Ames, Thinking From the Han, Self, Truth, and Transcendence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8)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