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宪法原则
概念的,但得出了明显不同的结论。霍布斯认为人民通过社会契约交给了国家主权者一个不受任何批评和限制的权利,国家之外没有力量可以对国家进行裁判。而洛克抛弃了霍布斯关于国家主权是最高强制权力的观念,认为政府仅仅是受人民之托,从人民的同意那里取得了合法权,这种同意可能在充分保护个人权利时才能给予政府。
16 Jean_—Jacques Rousseau,The Social Contract and Discourses, G. D. H. Cole翻译,New York:
E. Dutton,1950,14.
17 参见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1页。
18 参见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2—55页。
19 [法]莱昂·狄骥:《宪法学》中译本,春风文艺出版社199年版,第67页。
20 赵宝云著:《西方五国宪法通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37页。
21 参见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6—57页。
22 参见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7页,李龙著,《宪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7页,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96—97页。
23 [澳]约瑟夫·A·凯米莱里,吉米·福尔克著,李东燕译:《主权的终结?》,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0页。
24 参见:《人民代表大会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6页。
25 参见:周叶中、江国华,《主权的逻辑与悖论》,载于中国宪法学研究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
26 本文所列举的诸多问题到底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内在缺憾,还是运用和理解人民主权原则的不当所引致的问题,当然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但这些问题无疑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3854.html
16 Jean_—Jacques Rousseau,The Social Contract and Discourses, G. D. H. Cole翻译,New York:
E. Dutton,1950,14.
17 参见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1页。
18 参见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2—55页。
19 [法]莱昂·狄骥:《宪法学》中译本,春风文艺出版社199年版,第67页。
20 赵宝云著:《西方五国宪法通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37页。
21 参见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6—57页。
22 参见何华辉:《比较宪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7页,李龙著,《宪法基础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7页,周叶中主编,《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96—97页。
23 [澳]约瑟夫·A·凯米莱里,吉米·福尔克著,李东燕译:《主权的终结?》,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0页。
24 参见:《人民代表大会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6页。
25 参见:周叶中、江国华,《主权的逻辑与悖论》,载于中国宪法学研究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
26 本文所列举的诸多问题到底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内在缺憾,还是运用和理解人民主权原则的不当所引致的问题,当然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但这些问题无疑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论宪法原则(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