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政治理论论文 >> 正文

浅议毛泽东的唯物史观


,从而得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的结论。然而,农民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农民起义的结果,最终成为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毛泽东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动力的观点运用于当时中国的实际,指出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沉沦,人民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苦苦挣扎,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动力,有无产阶级、有农民阶级,还有其它阶级中一切愿意反帝反封建的人,他们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力量,目的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共和国。毛泽东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改天换地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革命胜利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观点。  
四、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理论  
马克思阐明并运用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生产方式变革的规律性和社会革命的必然性。毛泽东则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原理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进行了独创性研究。  
(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毛泽东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相适应是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是崭新的,充满了生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新的生产关系的保护下,充分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生产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比较旧时代生产关系更能够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就是指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因而生产不断扩大,因而使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相矛盾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还有不完善的方面,要不断地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方面和环节,不断地调整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方面和环节,以保证生产力长期高速地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种社会基本矛盾的调整,决不能一蹴而就,在解决这些矛盾之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又需要人们去解决。矛盾的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2)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根据,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人际关系上的表现。因此,毛泽东指出,怎样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一门科学,值得好好研究。其一,要划清两种界限,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解决敌我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其二,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历来就主张,在人民民主专政下面,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其三,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转化的,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不适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其四,在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是主要矛盾,而敌我矛盾是次要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浅议毛泽东的唯物史观(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386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政治理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