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与“激进主义”
新文化运动与“激进主义”
发布时间: 2003-4-20 作者:袁伟时
近年来,颇多论著指摘新文化运动应对本世纪激进主义泛滥负责。论者认为,这个运动激进地“全盘反传统”,造成中国文化的“断裂”,妨碍“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是中国现代化不能顺利实现的重要原因。有的论者进一步认为:文化激进带来政治激进,新文化运动后期,国民革命接踵而至,其结果是开创了“以党治国”一党专政的体制,后果十分恶劣。笔者认为,这些指摘都似是而非,与历史实际不符。澄清事实,有助于理好地理解新文化运动,继承五四精神。
应该说明的是,近年人们使用“激进主义”这一概念,各人所指不尽相同,有的没有对自己使用的这个要领作出严格的界定。本文化说的“激进”指的是急剧改变现存事物的言论或行动,是中性的概念,其后果应根据每一言行的情况,具体地分析。
二十世纪中国战乱频仍,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也对社会的发展十分不利。时贤企盼悲剧不再重演,善意地谴责激进。在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的同时,避开笼统的论断,才能很好地汲取历史教训。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文化“激进”
学术办早就对五四爱国运动与严格意义的新文化运动的联系与区别有广泛的共识。就思想文化运动而言,它与“激进”有什么联系?请从一些具体问题谈起。
第一,新文化运动是古今中西文化的大讨论,其基本内容之一,是集中和尖锐地批评以儒学为主的中世纪意识形态已不适应现代生活。
时至九十年代,仍有人为此愤愤不平,说此举是“走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歧途”或是“造成中国意识的危机”。
包括笔者在内的一些学人早已指出,这些指摘不符合历史实际。理由是:
1、新文化运动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都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至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全盘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陈独秀等人严历批判三纲,此道德观念仍有所肯定。早在1916、1917年陈独秀就曾一再申明:“记者之非孙,非谓其温良恭俭让信义廉耻诸德及忠怒之道不足取。①说他们“全盘性反传统”有过于武断之嫌。
2、这个运动完全采用思想文化批评和学术讨论的形式进行,个别论断或有偏颇,完全没有超出文字讨论和法律之外的激烈行动。
3、在社会生活变化过程中,它不过是本世纪初以来乃至更早以前思想观念变革过程的延伸,不是思想观念没来由突然全盘变化。辛亥革命前,梁启超、章太炎等人已经开始清理传统文化的积垢。民国元年,有识之士深感要巩固刚诞生的民主共和制度,当务之急是对国民进行共和思想补课。为此,唐绍仪、蔡元培、汪兆铭、.宋教仁等二十六人特地组成社会改良会,指出“数个年君权之影乡未沫,其与共和思想抵触者颇我。同人以此建设兹会,以人道义主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②他们提昌财产独立权、个人自立、男女平等、结婚自主、离婚自由……如此等等,简直说是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与此同时,随着民国的建立,三纲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有公民意识的中国人所抛弃。民国元年,身为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尊孙两项内容。他说:“满清时代,有所谓钦定教育宗旨者,曰忠君,曰尊孙,曰尚公,曰尚武,曰尚 。”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孙与信教自由相连(孙子之学术,与后世所谓儒教、孙教当分别论之。词后教育界何以处孙子,及何以处孙教,当特别讨论之,兹不 ),可以不论。③袁世凯科帝,立即遭到各界人士强烈的公开反对,连其嫡系部将亦有不少人坚决反对,此闹戏以失败告终,有力证明“君为臣纲,的观念已被不少人弃若敝 。而女子参政连动屡仆屡起,婚姻自主,男女平等的呼声日趋高涨,也在动摇着”夫为妻纲,的观念。政治制度的变迁和社会生活特别是城市生活的发展,推动着人们观念的变迁,新文化运动可说是这个变革潮流的高潮,而不是没有来由的突变。
4、新文化支运动是中国现代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和开创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化繁荣期之一。不能说固守孙孟之道或先秦其他流派的观点才叫中国文化。吸收西方文化是分享世界文明成果,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条件而不是灾难。
第二,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这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到代文言文。有人也目之为造成文化「断裂」的激进。时至今日,这类责难恐怕已不值得认直答覆。上一世纪下半叶语文合一的呼声已此起彼伏。由等级森敢和愚昧的中世纪向现代商业社会转型,少数社会精英垄断主要交往手段――文字的局面肯定无法维持。面对琳琅满目的现代文学和硕果累累的人文和社会科科学,这样的「断裂」和「革命」,肯定会赢得多数人的赞许。
第三,新文化运动是多个思想流派的汇合,其中确有极端激进的流派,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或社会动荡的根源。
这些流派中最偏激的莫於无政府主义者。他们中朱谦之科得上是最彻底的「革命者」。他号召进行「宇宙革命」要革到「天翻地覆人类灭亡」,「举宇宙的存在物而悉灭尽之」!可是,没有多久,他便大声疾呼:「我的朋友们呀!我恳求你,不要怀疑,不要想打破一个东西,甚至一微 都不须打破,这些形形色色,都要信他本来让你真诚恻怛的一点情……这么一来,就能把宇宙的一切,都化於「真情之流」,都复归於神的当中,而人们的不自由不幸福,自然而然个解脱,而实现真情生活在人间上了。」⑤从要消灭宇宙间的一切到一粒微 都无须打破,最极端转化为最平和,是激进还是保守,实在说不清楚。
另一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也有类似的情况。1919年1月,他写道:「现在社会的政治、宗教、法律、资本家,阻止人类全体的自由的幸乐,使他不能实现,都是强权的,我们应该「面尺竿头,更进一步」,从根本上将他们扫除。(全世界革命)由平民自己去行那「互助」的生活(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才算进化的公理(无政府,无私产),完全战媵强权呀!」真是壮怀激烈,溢於言表。可是,二十年代初北京大学毕业后回到广东,他便「以钓游为乐,间或有事乎蕉学,金石残碑,观摩不己」,⑦敢于出世的高人隐士。1922年赴美留学后,更以公开忏悔,表示与遇去决裂:「当清夜自思,有生以来,所作之事,所为之文,所读之书,至今无一不为忏悔之材料,比达新大陆以后,睹哥伦比,华盛顿之遗泽,欲深自振拔,恢复人生价值於一二,当以曾条生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之言自期,前路茫茫,不知有所造就否也。”
无政府主义在本世纪初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前信仰无政府主义的人们不但言
任何时候,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认识不可能统一,言论也不可能一律,如果把激进界定为冀图急剧改变现状的言行,那么,这样的言行即使不是所在皆有,也是颇为普遍的。
新文化运动完全是民间的思想文化运动。是非和成败完全是在自由讨论是由广大的参与者自行判断、自 《新文化运动与“激进主义”》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3972.html
发布时间: 2003-4-20 作者:袁伟时
近年来,颇多论著指摘新文化运动应对本世纪激进主义泛滥负责。论者认为,这个运动激进地“全盘反传统”,造成中国文化的“断裂”,妨碍“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是中国现代化不能顺利实现的重要原因。有的论者进一步认为:文化激进带来政治激进,新文化运动后期,国民革命接踵而至,其结果是开创了“以党治国”一党专政的体制,后果十分恶劣。笔者认为,这些指摘都似是而非,与历史实际不符。澄清事实,有助于理好地理解新文化运动,继承五四精神。
应该说明的是,近年人们使用“激进主义”这一概念,各人所指不尽相同,有的没有对自己使用的这个要领作出严格的界定。本文化说的“激进”指的是急剧改变现存事物的言论或行动,是中性的概念,其后果应根据每一言行的情况,具体地分析。
二十世纪中国战乱频仍,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也对社会的发展十分不利。时贤企盼悲剧不再重演,善意地谴责激进。在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的同时,避开笼统的论断,才能很好地汲取历史教训。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文化“激进”
学术办早就对五四爱国运动与严格意义的新文化运动的联系与区别有广泛的共识。就思想文化运动而言,它与“激进”有什么联系?请从一些具体问题谈起。
第一,新文化运动是古今中西文化的大讨论,其基本内容之一,是集中和尖锐地批评以儒学为主的中世纪意识形态已不适应现代生活。
时至九十年代,仍有人为此愤愤不平,说此举是“走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歧途”或是“造成中国意识的危机”。
包括笔者在内的一些学人早已指出,这些指摘不符合历史实际。理由是:
1、新文化运动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都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至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全盘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陈独秀等人严历批判三纲,此道德观念仍有所肯定。早在1916、1917年陈独秀就曾一再申明:“记者之非孙,非谓其温良恭俭让信义廉耻诸德及忠怒之道不足取。①说他们“全盘性反传统”有过于武断之嫌。
2、这个运动完全采用思想文化批评和学术讨论的形式进行,个别论断或有偏颇,完全没有超出文字讨论和法律之外的激烈行动。
3、在社会生活变化过程中,它不过是本世纪初以来乃至更早以前思想观念变革过程的延伸,不是思想观念没来由突然全盘变化。辛亥革命前,梁启超、章太炎等人已经开始清理传统文化的积垢。民国元年,有识之士深感要巩固刚诞生的民主共和制度,当务之急是对国民进行共和思想补课。为此,唐绍仪、蔡元培、汪兆铭、.宋教仁等二十六人特地组成社会改良会,指出“数个年君权之影乡未沫,其与共和思想抵触者颇我。同人以此建设兹会,以人道义主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②他们提昌财产独立权、个人自立、男女平等、结婚自主、离婚自由……如此等等,简直说是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与此同时,随着民国的建立,三纲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有公民意识的中国人所抛弃。民国元年,身为临时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尊孙两项内容。他说:“满清时代,有所谓钦定教育宗旨者,曰忠君,曰尊孙,曰尚公,曰尚武,曰尚 。”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孙与信教自由相连(孙子之学术,与后世所谓儒教、孙教当分别论之。词后教育界何以处孙子,及何以处孙教,当特别讨论之,兹不 ),可以不论。③袁世凯科帝,立即遭到各界人士强烈的公开反对,连其嫡系部将亦有不少人坚决反对,此闹戏以失败告终,有力证明“君为臣纲,的观念已被不少人弃若敝 。而女子参政连动屡仆屡起,婚姻自主,男女平等的呼声日趋高涨,也在动摇着”夫为妻纲,的观念。政治制度的变迁和社会生活特别是城市生活的发展,推动着人们观念的变迁,新文化运动可说是这个变革潮流的高潮,而不是没有来由的突变。
4、新文化支运动是中国现代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和开创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化繁荣期之一。不能说固守孙孟之道或先秦其他流派的观点才叫中国文化。吸收西方文化是分享世界文明成果,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条件而不是灾难。
第二,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这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到代文言文。有人也目之为造成文化「断裂」的激进。时至今日,这类责难恐怕已不值得认直答覆。上一世纪下半叶语文合一的呼声已此起彼伏。由等级森敢和愚昧的中世纪向现代商业社会转型,少数社会精英垄断主要交往手段――文字的局面肯定无法维持。面对琳琅满目的现代文学和硕果累累的人文和社会科科学,这样的「断裂」和「革命」,肯定会赢得多数人的赞许。
第三,新文化运动是多个思想流派的汇合,其中确有极端激进的流派,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或社会动荡的根源。
这些流派中最偏激的莫於无政府主义者。他们中朱谦之科得上是最彻底的「革命者」。他号召进行「宇宙革命」要革到「天翻地覆人类灭亡」,「举宇宙的存在物而悉灭尽之」!可是,没有多久,他便大声疾呼:「我的朋友们呀!我恳求你,不要怀疑,不要想打破一个东西,甚至一微 都不须打破,这些形形色色,都要信他本来让你真诚恻怛的一点情……这么一来,就能把宇宙的一切,都化於「真情之流」,都复归於神的当中,而人们的不自由不幸福,自然而然个解脱,而实现真情生活在人间上了。」⑤从要消灭宇宙间的一切到一粒微 都无须打破,最极端转化为最平和,是激进还是保守,实在说不清楚。
另一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也有类似的情况。1919年1月,他写道:「现在社会的政治、宗教、法律、资本家,阻止人类全体的自由的幸乐,使他不能实现,都是强权的,我们应该「面尺竿头,更进一步」,从根本上将他们扫除。(全世界革命)由平民自己去行那「互助」的生活(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才算进化的公理(无政府,无私产),完全战媵强权呀!」真是壮怀激烈,溢於言表。可是,二十年代初北京大学毕业后回到广东,他便「以钓游为乐,间或有事乎蕉学,金石残碑,观摩不己」,⑦敢于出世的高人隐士。1922年赴美留学后,更以公开忏悔,表示与遇去决裂:「当清夜自思,有生以来,所作之事,所为之文,所读之书,至今无一不为忏悔之材料,比达新大陆以后,睹哥伦比,华盛顿之遗泽,欲深自振拔,恢复人生价值於一二,当以曾条生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之言自期,前路茫茫,不知有所造就否也。”
无政府主义在本世纪初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前信仰无政府主义的人们不但言
辞激烈,有的还积极参加暗杀,行动亦极为激烈。民国建立后,以刘师复为代表的力量最强的晦学舍除了印发一些宣传资料外,没有任何反抗「强权」的实际行动。据一些学者的粗略统计,新文化运动中先后有六十多种无政府主义的刊物出版,相应有一大批无政府主义的小围体出现。但他们均与上述几位明星式的人物一样,或敏于言而钝于行;或如擎雷闪电,旋踵即逝。对刘师复等人的宣传有过镇压,唯一的效果是迫使他们将自己的刊物易地出版,这一流派式微的原因主要是自身失去吸引力。
任何时候,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认识不可能统一,言论也不可能一律,如果把激进界定为冀图急剧改变现状的言行,那么,这样的言行即使不是所在皆有,也是颇为普遍的。
新文化运动完全是民间的思想文化运动。是非和成败完全是在自由讨论是由广大的参与者自行判断、自 《新文化运动与“激进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