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家庭治疗评析
【内容提要】对系统化家庭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优势和局限性本文进行了一定分析,并说明了它对心理咨询的可借鉴性意义。
【摘 要 题】心理健康与咨询
早期的心理治疗不涉及整个家庭成员,它主要针对个体,如婚姻咨询中心处理离婚问题、孩子养育、经济问题、交往问题和性障碍等,儿童指导中心处理儿童问题,有的婚姻咨询也会讨论到孩子问题,但并不处理儿童问题,儿童问题要转到儿童指导中心。20世纪50年代儿童精神病学家Nathan Ackerman认为社会情境容易导致情绪困扰,他开始一起会见家庭成员,并且把治疗的重点从过去经历转到当前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上。Nathan Ackerman因此被认为是家庭治疗的创始人。1959年Don Jackson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家庭精神研究中心,从事家庭关系的训练、研究和治疗。1960年Ackerman在纽约建立了家庭治疗中心。家庭治疗打破了早期治疗的局限,成为处理家庭问题,恢复家庭功能的更有效的治疗模式。
随着家庭治疗的扩展和深入,出现了许多不同的适用不同情况的方法,如系统家庭治疗,它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把整个家庭看作一个系统,它的处理方法是理解和改变整个家庭的结构,治疗的关注点是家庭而不是个人的症状。系统家庭治疗也有几种不同的学派,其中结构化、策略化、系统化家庭治疗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系统化家庭治疗的代表人物包括Milan小组、Hoffma、Penn和Temn等等。
一、系统化家庭治疗的基本理念
1.家庭是一个有边界的系统,它可以适应家庭成员的变化,促进家庭成员的成长,同时为了让家庭正常运转,家庭成员应该共同努力实现家庭功能。而夫妻、亲子、兄弟姐妹分别构成家庭系统中的子系统。
2.家庭的边界必须是半渗透的,以确保它的生存和对社会的适应。因为人在一生中会发生许多变化,如上学、落榜、结婚、生子、升迁、降职、退休等等,每个变化都可能成为一个转析点,如果家庭不能适应这个变化,那么家庭成员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孩子到了青春期,想独立、自主,如果父母仍象过去那样包办代替,孩子就会出现逆反心理,并可能出现问题行为。
3.家庭是一个可调节的自稳态系统,它有能力对外界和内部的改变做出调整来保持自身的稳定。当家庭内部的一部分元素发生改变时,另一部分也发生相应的改变,两者共同作用使家庭恢复稳定。这一过程叫做负反馈,通过负反馈使家庭系统功能稳定和自适应。与负反馈相对应的正反馈指的是,家庭内部发生一个小改变,都因为其他成员的互动作用,使这种改变扩大化甚至异常加剧。一般一个人做了某件事,家庭成员会赞成或反对,会强化或减弱他的行为,比如你有一个12岁的女儿,她告诉你她想与同学一起坐公共汽车到商店买新年礼物,你会同意吗?如果你仍象过去那样认为她尚小,没有大人陪伴会不安全,那么她以后可能再也不会征求你的意见,或者以后始终谨小慎微,没有独立精神,这就是正反馈。
二、系统化家庭治疗的指导原则
系统化家庭治疗人员要遵循三条原则:建立假设,迂回询问和中立。
建立假设指治疗人员以对他所要访谈的家庭收集的信息为基础建立一个明确的假定。在治疗中可以有多个假设,假设多一些,思路就会多一些,对方接受的可能性也大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于惯性思维,往往对不同的人采用同样的假设,比如一个女人说我最近心情糟透了,我们马上就会想可能又是婚外情。米兰学派认为提供一个问题的多种假设,来访者的思路就会宽一些,如果第一个假设不对,就用第二个假设。提出假设可以使治疗人员收集到信息,也可以引导来访者思考。米兰学派认为治疗的任务是让来访者用不同的方法看问题,而不是强迫对方改变。
迂回询问指治疗人员针对他所征求的各种关系、变化和差异以来自家庭的反馈为基础而进行的调查。我们在治疗中经常发现,问“你们夫妻关系怎么样?”“你觉得你爸爸和妈妈关系怎么样?”其结果可能是不同的,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别。前一种问法可能会遇到阻抗,而后一种则不会,甚至还可以掌握有关家庭关系的多种信息。
保持中立。中立原则对于家庭会谈和建立与家庭的关系十分重要。中立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所有家庭成员的中立态度,不站在任何一个家庭成员的一边,对每一个家庭成员保持客观和公正的立场;二是指治疗者对待家庭的信仰、价值观、种族立场、社会准则和阶层观念持一种“非评价”的态度;三是治疗者不视症状为病理学性质的,而是家庭系统功能失调的表现;四是治疗者对家庭的改变和家庭结果保持中立,这意味着治疗者并不提倡某种改变,也绝不能将某种改变强加于某个家庭之上。
系统化家庭治疗之所以强调中立原则,是因为它认为治疗的目的是增强家庭改变时的自由和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治疗人员应该做到不判断、不责备。
三、干预性的谈话
系统化家庭治疗主张不判断、不责备,只是倾听,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呢?系统化家庭治疗认为干预性的谈话是最佳途径。
治疗师的每一个问题都会带有某种意图或是源于某种假设。有些问题的目的是使治疗师能够把握来访者的处境和经历,而另一些问题主要是为了激起治疗上的改变。问题可分为四种:直接的问题、迂回的问题、策略性的问题和内省性的问题。每种问题的目的效果是不同的。
直接的问题,目的是调查性的。主要用于了解家庭成员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这些问题往往会对来访者或家庭产生保守的效果。如一个家庭的妻子对你说她的孩子不听话、难以管教,那么你可能会问孩子什么地方不听话?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不听话?等等,这就是直接的问题。直接的问题有两个弊端:一是使这个家庭更深地陷入到直接的感受中,无助于挑战家庭已有的信念;一是可能引发判断性的态度,不利于家庭治疗。
迂回的问题,目的是探索性的。问题是要引出人物行动、认知、观点、感情、事件、信念、环境等等之间反复或循环的关系。它往往以对事件间的可能联系的好奇心为特征,而不是特别需要知道问题的来龙去脉。迂回的问题对家庭有潜在的释放作用,使他们逐渐意识到家庭成员固有的方式。例如问妻子:孩子不服管教时你丈夫在做什么?问这样的问题会使丈夫意识到妻子不仅对孩子的行为感到苦恼,也对他的行为不满。迂回问题的主要弊端是随着问询范围的逐渐扩大,可能会偏离问题的核心。
策略性的问题,目的是用一种特定的方式影响来访者或家庭,是矫正性的。治疗师的行为更象老师或教育者,告诉家庭成员他们错在哪儿和他们应该如何做。如:你有没有请你丈夫帮助你管教孩子?这种问题往往对家庭有约束强迫的作用。治疗师尝试着影响来访者按照治疗师认为更健康更正确的方式去想去做。常见的副作用是家庭成员对自己过去的方式感到有罪感或羞耻感。不过,在治疗过程中偶而使用策略性问题也非常具有建设性。这些问题在挑战有问题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时可以大胆使用。
总体来说,采用迂回问题和内省问题,家庭成员更可能感受到尊重和新奇,并自发产生转变,而采用直接的和策略性的问题,家庭成员更可能感受到评判、交互讯问和强迫。
为了使家庭成员发生改变,系统化家庭治疗除了采取干预性谈话方式外,还采取其他策略:
1.正性暗示。治疗者给予症状行为一个良好的解释,来改变家庭其他成员对症状成员和症状本身的知觉,进而改变围绕症状行为的互动方式。比如:孩子也许并不是有意拒绝上学,而是因为她怕妈妈独自在家会因为沮丧而自杀,孩子非常害怕失去妈妈和家庭解体。这种鼓励症状的方式,最终却能起到建设性的改 《系统化家庭治疗评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4106.html
【摘 要 题】心理健康与咨询
早期的心理治疗不涉及整个家庭成员,它主要针对个体,如婚姻咨询中心处理离婚问题、孩子养育、经济问题、交往问题和性障碍等,儿童指导中心处理儿童问题,有的婚姻咨询也会讨论到孩子问题,但并不处理儿童问题,儿童问题要转到儿童指导中心。20世纪50年代儿童精神病学家Nathan Ackerman认为社会情境容易导致情绪困扰,他开始一起会见家庭成员,并且把治疗的重点从过去经历转到当前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上。Nathan Ackerman因此被认为是家庭治疗的创始人。1959年Don Jackson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家庭精神研究中心,从事家庭关系的训练、研究和治疗。1960年Ackerman在纽约建立了家庭治疗中心。家庭治疗打破了早期治疗的局限,成为处理家庭问题,恢复家庭功能的更有效的治疗模式。
随着家庭治疗的扩展和深入,出现了许多不同的适用不同情况的方法,如系统家庭治疗,它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把整个家庭看作一个系统,它的处理方法是理解和改变整个家庭的结构,治疗的关注点是家庭而不是个人的症状。系统家庭治疗也有几种不同的学派,其中结构化、策略化、系统化家庭治疗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系统化家庭治疗的代表人物包括Milan小组、Hoffma、Penn和Temn等等。
一、系统化家庭治疗的基本理念
1.家庭是一个有边界的系统,它可以适应家庭成员的变化,促进家庭成员的成长,同时为了让家庭正常运转,家庭成员应该共同努力实现家庭功能。而夫妻、亲子、兄弟姐妹分别构成家庭系统中的子系统。
2.家庭的边界必须是半渗透的,以确保它的生存和对社会的适应。因为人在一生中会发生许多变化,如上学、落榜、结婚、生子、升迁、降职、退休等等,每个变化都可能成为一个转析点,如果家庭不能适应这个变化,那么家庭成员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孩子到了青春期,想独立、自主,如果父母仍象过去那样包办代替,孩子就会出现逆反心理,并可能出现问题行为。
3.家庭是一个可调节的自稳态系统,它有能力对外界和内部的改变做出调整来保持自身的稳定。当家庭内部的一部分元素发生改变时,另一部分也发生相应的改变,两者共同作用使家庭恢复稳定。这一过程叫做负反馈,通过负反馈使家庭系统功能稳定和自适应。与负反馈相对应的正反馈指的是,家庭内部发生一个小改变,都因为其他成员的互动作用,使这种改变扩大化甚至异常加剧。一般一个人做了某件事,家庭成员会赞成或反对,会强化或减弱他的行为,比如你有一个12岁的女儿,她告诉你她想与同学一起坐公共汽车到商店买新年礼物,你会同意吗?如果你仍象过去那样认为她尚小,没有大人陪伴会不安全,那么她以后可能再也不会征求你的意见,或者以后始终谨小慎微,没有独立精神,这就是正反馈。
二、系统化家庭治疗的指导原则
系统化家庭治疗人员要遵循三条原则:建立假设,迂回询问和中立。
建立假设指治疗人员以对他所要访谈的家庭收集的信息为基础建立一个明确的假定。在治疗中可以有多个假设,假设多一些,思路就会多一些,对方接受的可能性也大一些。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于惯性思维,往往对不同的人采用同样的假设,比如一个女人说我最近心情糟透了,我们马上就会想可能又是婚外情。米兰学派认为提供一个问题的多种假设,来访者的思路就会宽一些,如果第一个假设不对,就用第二个假设。提出假设可以使治疗人员收集到信息,也可以引导来访者思考。米兰学派认为治疗的任务是让来访者用不同的方法看问题,而不是强迫对方改变。
迂回询问指治疗人员针对他所征求的各种关系、变化和差异以来自家庭的反馈为基础而进行的调查。我们在治疗中经常发现,问“你们夫妻关系怎么样?”“你觉得你爸爸和妈妈关系怎么样?”其结果可能是不同的,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别。前一种问法可能会遇到阻抗,而后一种则不会,甚至还可以掌握有关家庭关系的多种信息。
保持中立。中立原则对于家庭会谈和建立与家庭的关系十分重要。中立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所有家庭成员的中立态度,不站在任何一个家庭成员的一边,对每一个家庭成员保持客观和公正的立场;二是指治疗者对待家庭的信仰、价值观、种族立场、社会准则和阶层观念持一种“非评价”的态度;三是治疗者不视症状为病理学性质的,而是家庭系统功能失调的表现;四是治疗者对家庭的改变和家庭结果保持中立,这意味着治疗者并不提倡某种改变,也绝不能将某种改变强加于某个家庭之上。
系统化家庭治疗之所以强调中立原则,是因为它认为治疗的目的是增强家庭改变时的自由和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治疗人员应该做到不判断、不责备。
三、干预性的谈话
系统化家庭治疗主张不判断、不责备,只是倾听,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呢?系统化家庭治疗认为干预性的谈话是最佳途径。
治疗师的每一个问题都会带有某种意图或是源于某种假设。有些问题的目的是使治疗师能够把握来访者的处境和经历,而另一些问题主要是为了激起治疗上的改变。问题可分为四种:直接的问题、迂回的问题、策略性的问题和内省性的问题。每种问题的目的效果是不同的。
直接的问题,目的是调查性的。主要用于了解家庭成员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这些问题往往会对来访者或家庭产生保守的效果。如一个家庭的妻子对你说她的孩子不听话、难以管教,那么你可能会问孩子什么地方不听话?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不听话?等等,这就是直接的问题。直接的问题有两个弊端:一是使这个家庭更深地陷入到直接的感受中,无助于挑战家庭已有的信念;一是可能引发判断性的态度,不利于家庭治疗。
迂回的问题,目的是探索性的。问题是要引出人物行动、认知、观点、感情、事件、信念、环境等等之间反复或循环的关系。它往往以对事件间的可能联系的好奇心为特征,而不是特别需要知道问题的来龙去脉。迂回的问题对家庭有潜在的释放作用,使他们逐渐意识到家庭成员固有的方式。例如问妻子:孩子不服管教时你丈夫在做什么?问这样的问题会使丈夫意识到妻子不仅对孩子的行为感到苦恼,也对他的行为不满。迂回问题的主要弊端是随着问询范围的逐渐扩大,可能会偏离问题的核心。
策略性的问题,目的是用一种特定的方式影响来访者或家庭,是矫正性的。治疗师的行为更象老师或教育者,告诉家庭成员他们错在哪儿和他们应该如何做。如:你有没有请你丈夫帮助你管教孩子?这种问题往往对家庭有约束强迫的作用。治疗师尝试着影响来访者按照治疗师认为更健康更正确的方式去想去做。常见的副作用是家庭成员对自己过去的方式感到有罪感或羞耻感。不过,在治疗过程中偶而使用策略性问题也非常具有建设性。这些问题在挑战有问题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时可以大胆使用。
内省性的问题,目的是促进性的。治疗师更象一位指导者,鼓励家庭成员调动他们自身解决问题的资源。内省性的问题对家庭更具有促动性的作用。如:你如果请丈夫和你一同管教孩子会怎么样?治疗师影响性的意图由于对来访者自主性的尊重而弱化了,因此问题的语气往往更温和,家庭成员感觉自己象是被邀请进入新的观点而不是被推拉着。这些问题往往给予家庭成员新的认知状态、新的看法、新的方向或新的选择空间。他们也能重新评价家庭目前的认知和行为,找出问题所在,从而产生新的关系和新的解决办法。
总体来说,采用迂回问题和内省问题,家庭成员更可能感受到尊重和新奇,并自发产生转变,而采用直接的和策略性的问题,家庭成员更可能感受到评判、交互讯问和强迫。
为了使家庭成员发生改变,系统化家庭治疗除了采取干预性谈话方式外,还采取其他策略:
1.正性暗示。治疗者给予症状行为一个良好的解释,来改变家庭其他成员对症状成员和症状本身的知觉,进而改变围绕症状行为的互动方式。比如:孩子也许并不是有意拒绝上学,而是因为她怕妈妈独自在家会因为沮丧而自杀,孩子非常害怕失去妈妈和家庭解体。这种鼓励症状的方式,最终却能起到建设性的改 《系统化家庭治疗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