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医学论文 >> 特种医学论文 >> 正文

内隐认知:认识人类认知与学习的新窗口


  【内容提要】内隐认知是人类认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隐认知的发现和研究打破了仅仅重视外显认知的单一局面,为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人类认知系统的多重性和认知过程及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提供了新的角度。当前的内隐认知研究广泛涉及了感知、记忆、语言理解、规则抽取、动作技能、情感反应等多个方面,揭示出内隐认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已有研究指出,内隐认知在种系发展和个体发展中均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充分利用内隐认知将有助于促进认知效率的提高以及认知发展,并可
  人类的认知能力及其发展是心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当前的研究中,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存在着以有控制的、分析性和逻辑性为特征的认知过程为中心的倾向,认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认知功能在于有明确目的、以概念为基础的认知能力[1]。然而仅从这种抽象、外显的认知功能、意识性思维的角度来认识人类的认知能力及其发展是不全面的,应当从综合、历史、辩证的角度看待人类的认知功能及其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内隐认知现象开始受到关注,有关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不断突破以目的性、逻辑性的外显认知为研究中心的局面,日益深入地揭示出内隐认知过程的特点和心理机制,为深刻认识人类的认知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众多研究者对此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并使之成为当前认知科学与心理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2]。深入研究人类认知的内隐侧面,不仅有可能为揭示人类认知的本质与规律提供新的证据,而且对于科学认识个体的学习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拟结合国内外重要研究成果,在简要介绍内隐认知的概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从适应主义原则出发,综合种系发展、个体发展及病理康复等角度分析、讨论内隐认知过程的独特作用和地位,并进一步说明利用内隐认知的心理机制促进人类认知能力发展的可能性。
    一、内隐认知的研究兴起及其特点、层次和主要研究领域
  内隐认知研究兴趣的兴起与外显认知研究的发展有内在的联系。正是由于在对外显认知的研究中出现传统认知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人们开始进入内隐认知的研究领域。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行为主义思想在心理学领域逐渐失去统治地位,对意识研究的兴趣重新兴起,心理学家不再满足于仅仅去推测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的功能,还想尽力找出和理解在刺激—反应间起中介作用的内部心理结构和机制[3]。研究者很快发现,一些与人类行为有关的心理结构和机制是在意识之外的,无法通过内省和自主控制的手段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人们日益认识到内隐认知是在人类外显认知系统之外另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机制,是人类认知体系中最基本和初级的行为调节器,具有外显认知机制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对美国心理学文摘数据库的统计,在1986年以前很少有关于内隐认知的文章,而在80年代后期出现了很多以内隐认知为研究主题的文章,内隐认知日益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4]。
  当前内隐认知的研究涉及到内隐感知、内隐记忆、内隐学习等不同内容,其中研究较为深入的是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两个领域。这两种内隐认知概念的区别主要在于,内隐记忆指获得关于单个事件或物体的过去经验的效果,而内隐学习指获得关于事物或事件之间(通常在两者以上)关系的结构属性的知识。不过,从广义的知识获得的角度看,内隐学习获得的规则也是一种知识,而且所获得规则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阶段记住的范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是不可分的,很多研究者将内隐学习理解为是内隐记忆的一种[5]。在本文中,我们也不对内隐记忆和学习作太多区分,而将其置于内隐认知的大框架中予以讨论。
  内隐认知的概念是相对于外显认知提出的。早期的研究者直接将内隐认知与外显认知在认知的意识性上对立起来,认为外显认知的过程完全受意识控制并需要一定的注意资源,而内隐认知完全不需要意识和注意的参与,是一种自发的机制。如有研究者指出[6],内隐学习是指个体能获得特定知识、但是既不能说出也不能意识到他们已经获得了这种知识的一种学习机制。不过由于意识性不是“有”或“无”的存在,而具有连续的量的变化特征,因此从意识性角度划分内隐与外显认知过程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近年来,研究者越来越认识到,在内隐认知过程中,其与外显认知过程的区别不仅仅在于认知全过程中意识参与程度的多少,更重要的还在于认知的非直接目的性、自动加工性和心理资源的节约性。这两种认知机制的基本差别主要存在于认知加工的目的性、资源占用、加工方式及其机制等方面(见表1)。
    表1 内隐认知和外显认知的基本区别  
                内隐认知      外显认知
知识获得的目的性      非直接目的       直接目的
心理资源的耗费     不占或占很少心理资源     占心理资源
加工系统          情节加工系统     语义加工系统
驱动系统           数据驱动       概念驱动
受表面特征的影响性     受表面特征的影响  不受表面特征的影响
知识运用对情境的依赖性      依赖        不依赖

  
  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内隐认知存在多种不同的表现,如阈下刺激的感知、重复启动效应、对规则的无意识学习和概括抽象等。可以说,内隐认知是一个有层次的结构系统,既可能加工如刺激的表面特征,也可能抽取复杂系统的内在规律。不同层次的内隐认知对所涉及的内隐认知过程也有所不同,因而在研究中人们常采用不同的操作性界定。在阈下刺激的感知研究中,人们假设即使是在个体感觉阈限以下呈现的事件也会在人脑中存留下痕迹,使个体对出现过的事件的表面特征敏感或者存在情感偏好,因此在测查任务中,只需要个体判断是否感知过在感觉阈限以下呈现的事件(再认任务),或者与其他事件相比是否对呈现过的事件存在偏好(情感偏好任务)。而在规则的无意识学习和概括抽象的研究中,人们假设个体能在没有意识努力的情况下去发现任务的隐含规则和潜在结构,并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种知识在特定任务环境中对复杂关系做出适当反应,因此在测查任务中,需要个体解决一系列外显认知无法胜任的复杂任务(如序列结构学习任务、复杂系统任务)。即使是同种性质的内隐认知,其本身内部也存在不同类别。如重复启动效应指个体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回忆,就能对先前获得的信息进行无意识提取,其本身就包含知觉性启动效应和语义性启动效应两个方面。
    二、内隐认知的发展特性
  逻辑分析性的、以语词概念为基础的外显认知是成熟、正常人类个体所独有的功能,其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受到发展心理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不过,就人类认知发展的种系和个体历程来看,外显认知只是一个侧面,事实上,内隐认知也是人类认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人类进化和个体发展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种系发展的角度看,内隐认知机制是人类进化的必然和继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内隐认知在外显认知功能的出现之前就已存在,对个体生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适应生存的过程中,个体对经历过但不一定能有意识回忆的情境和事物存在敏感性,这是内隐认知在进化过程中趋利避害作用的典型表现。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人们感觉一些人看起来似曾相识,但是无法回忆起在哪里见过。这种熟悉感觉就与个体对以前某些场景的内隐记忆有关,而人们很多时候就根据这种熟悉感做出判断和决定。在实验室内运用“偏好判断任务”对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所进行的研究中,被试先学习一系列符合一定语法的语词(被试并不知道这些语词具有一定语法规则),然后呈现新的语词进行宜人性评价,结果表明被试对其中符合人工语法的语词评价更高一些。这就说明在被试外显地记住一些语词的时候,尽管他们对习得过程以及为

《内隐认知:认识人类认知与学习的新窗口》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413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特种医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