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正文

佚名:后现代主义的革命


一、随时随地的反抗 后现代主义的革命的最根本的特点是:改变了传统的\"革命\"概念把革命行动扩大到日常文化斗争领域,提倡\"日常生活的革命\"。 日常生活的革命有两大内容。一是颠覆所有制度:文化、生活方式、礼仪规范……例如,福柯提出,应该用游戏和嘲弄的方式来打破习俗:\"应该不修边幅,男孩应该留长发,看上去像女孩(女孩则反其道而行之)。应该戏弄、暴露、改造和颠覆这些悄悄地规范我们的习俗。\"革命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政治斗争和攻击\"文化\":打破束缚性欲的禁忌、限制和区分;建立公社;放松对药品的限制;打破一切规范正常人发展的限制。 二是不提倡建立理想王国。反对提出任何新的取代方案,新的重建模式。因为任何社会都必然是一种\"权力关系\"网络。任何替代性秩序与旧秩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形式上的变化。人必然陷入这种无法逃脱的命运。因此,人应该随时随地进行反抗,但反抗的目的不是建立所谓理想王国,而只是\"去中心\",\"反规范\",\"反权威\",解放人的潜在意志和欲望。 后现代思想家不主张一种统一的政治反抗,而主张一种多元、非中心的反抗,这就是\"随时随地的反抗\"。权力与反抗是联系在一起的,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而权力无所不在,压迫多种多样,因此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反压迫的斗争:\"它们各有特点:有些反抗是可能的确必需却未必发生的;另一些则是自发的、野蛮的、孤立的、联合的、猖狂的、暴力的;还有一些则是妥协的、有利害关系的或做出牺牲的。\"大量存在的是打破整体的反抗点。但是权力系统形成一个密集网络,能够穿行于各种国家机器与机构之中而不受其限制,因此这些大量的反抗也能通行于社会的各阶层和个人组成的整体。关于权力的多元性,福柯认为:权力是社会关系团体运作结果,是一个网络而不集中在国家。福柯指出,现实社会充满了各种不能忍受的压迫:家长权威,警察对日常生活的干预,学校的组织和纪律,宣扬消极态度的媒体。其中,学校是最主要的。因为学校强行灌输某种旨在达到政治服从、社会一律的知识。福柯还在传单上写到:\"这些都是不可忍受的:法庭;警察;医院,疯人院;学校,军队;报刊,电视;国家\"。 福柯将反抗分为短暂的和长期的两种。前者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在这种状况下,人民宁死不屈,一切政权与机构在此达到了它们的临界。在那时,生命不足惜,权力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面对绞刑架和机关枪,人民揭竿而起,权力也就不能再继续统治人民。而福柯赞成的是后者:永久的、分散的反抗,认为长久的反抗对自由才具有重要影响。为此他对新社会运动的发明和实验推崇备志。这些运动无论在运动的成员构成还是在组织形式上都具有很强的分散化特征。通过分散的、小团体为争取本团体的权利的斗争来反对现有体制。福柯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可剥夺的生活方式的权利,我们应该实验新方式来破坏作为整体的社会。小团体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后现代就是小团体泛滥的时代。哪怕是那些保护“猫猫狗狗”的小团体或是“希奇古怪”的另类小团体,对于“革命”来说,也十分重要。 后现代主义革命所要争取的人权是不确定的,变化的。\"新的权利,如工作的权利、获得平等报酬的权利、免除工业污染和核破坏的权利导致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政治表达。\"这些斗争的特点是断裂化和分散化,它们从不联合起来,构成单一的、团结的整体。这种新型的斗争目的是反抗,而不是夺取政权。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自治、权利和自由。后现代主义的革命反对主张从社会生活的局部方面入手,反对全局性的社会革命,而赞成零敲碎打、四面出击式的斗争。 后现代主义者反对传统政党组织,因为这些组织演变为官僚式的和层级化的。他们试图用一种能够使自由、民主以及创造性得到最大化的非中心化的组织形式来取代传统政党。 二、高扬游牧精神 西方一直有一个重要的隐喻,即树的隐喻:知识是按系统原则和等级原则来加以组织的。而这种组织又以\"根\"为基础。这种\"隐喻\"实际上就是建立了一种以庞大的、中心化的、层级化的统一为特征的\"树状\"概念结构,这种树状结构在现代政治中得到了体现。因为现代政治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整体建立了警察组织和官僚组织,控制各种人口、商品和金钱的流动(我们可以想象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的户口政策,至今也没有打算废除)。可见,树状的思维是一种国家式的政治思维。国家式思维是条块分割、画地为牢、定居的,其目的是便于管理。而福柯就提出:\"不以某种代价接受管理!\" 与国家式的政治思维不同,块茎状思维坚持了差异性和多元性原则。它是非地域的,\"解辖域\"的,是强调流动(包括信息的流动),以逃避国家全面控制的异质性运动。块茎状思维是一种非等级体系,强调的是不受\"树根\"限制的,随意的和无规则的联系。这种思维方式就是被德津兹和加塔利所肯定的\"游牧\"思维。\"游牧\"思维是开放的、多样的、肯定的,自由、无拘无束、有创造力的。后现代思想家要通过对\"游牧式思维\"的歌颂向总体化的思维展开斗争,使自身摆脱一切根的束缚,以此来抵制国家和一切规范化的权力。 我想网络是最体现\"块茎状思维\"和\"游牧式思维\"的东西了:网络是非地域的,解辖域化的,网络是没有国界的(虽然某些集团想对它加以管制,但总有办法想法绕过防火墙,在网络的世界里畅行无阻),有大量的信息在其中自由流动。网络是非等级的,非中心化的、平行的、随意而无规则的广泛联系是网络的特色。自由、开放、多元、创造等等无疑也都是网络的特色。一个网虫就好比一个当代的游侠骑士,与极权主义的国家机器对抗。 三、灵魂深处反权威 后现代政治思想反对采取革命的方式,用暴力来反抗,而注重从人的内心世界中展开反抗。主要方式有博德里拉德的\"内爆\"式反抗和德津兹与加塔利的\"精神分裂\"式反抗。 \"内爆\"式反抗看到由消费社会导致的对政治的消极反抗。在大量信息和媒介的冲击下,个人越加个人化,从而远离政治,远离国家而回归到了私人世界中,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政治性的一种挑战,也是对国家权力的一种挑战。他们认为废除一种制度只要通过超逻辑的方式,即正题反作,将事情的发展推向极限,使其变成一种多余的东西。对此,博德里拉德指出:\"想让消费吗,好吧,那我们就消费的更多,哪怕是无用的或是荒谬的东西,我们都去消费。其目的就是依靠欲望的力量使资本主义面临灾难。\"也许就像我写的:他们要腐败吗?那就让他们尽情地腐败好了,让腐败把他们自己打垮。 德津兹与加塔利的\"精神分裂\"式反抗认为,应该把人的无意识中的欲望解放出来,使其成为革命的基本力量。为了与无意识中的法西斯主义和权力主义做斗争,他们主张政治群体要在自己内部展开斗争,解放欲望。 四、五月风暴 用一句话形容1968年的五月风暴,那就是:\"不是社会革命,而是文化造反。\"这句话听着有些像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五月风暴中的很多人也确实是受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甚至自称为毛主义者。但因其出现在不同的环境和语境下,我们对文化大革命的批判不应随便株连到它。福柯对五月风暴性质的理解就是:日常生活的革命。 \"五月风暴外表看起来波澜壮阔,像是一场大革命,但细细考察,无论是学生还是工人,都没有夺取政权的纲领。大学生起来造反,首先是因为对学校的压抑环境不满,因而反对一切权威(教授和政府),反对旧教育制度(尤其是严厉的考试制度),要求\'学校民主化\',与教师平起平坐,甚至要求有任免教师的权利。由此,他们扩展为对社会的种种批判,在校园墙壁上涂抹种种口号:\'消费社会不得好死,异化社会不得好死,我们要一个新的独创的世界,我们拒绝一个用无聊致死的危险去换取免于饥饿的世界\';\'革命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而且也是对工业文明的挑战\';\'我们在这里提倡一种奇异的生活。我们睡,我们吃,我们不碰钱,没人想它,这已是我们创造的社会\';\'我越谈恋爱,我就越要造反,因而我也越要谈恋爱\'等等。\"\"工人罢工,也是对无意义的紧张劳动与严厉的等级管理的反抗。\" 五月风暴其实很像一个狂欢节,学生和工人纷纷占领自己的学校和工厂,知识分子甚至神职人员也占领自己的办公地点,5月10日,人们在巴黎中心地带筑起路障,但整个事件中几乎没有流血。在发生冲突时,警察往往由于群众的包围和起哄而狼狈撤走。这让我们想起了**事件时的5月20日,戒严那一天。那一天北京有一百万人涌上街头,几乎也成了一个狂欢节。但是后来发生的事…… 五月风暴后,法国政府为缓和矛盾,加速“高等教育改革”,在巴黎郊区万塞讷公园新建一个实验学校——万塞讷大学,又称“万塞讷实验中心”。该校实行自治、学科交叉和师生参与以及开放等原则。万塞讷大学从一开学就陷入一片混乱。与其他大学的情形一样,学生发展出两种倾向,一种是崇拜3M,即马克思、毛泽东和马尔库塞:谈政治,侃理论,甚至搞暴力;另一种是生活方式的反叛,讲生态,回乡土,当嬉皮。万塞讷大学尤其是哲学系的教学管理也十分混乱。一些托派师生成立了一个“废除工资和摧毁大学委员会”。拉康的女儿米勒讲:“我将尽一切力量使大学的运转越来越糟。 福柯的《疯癫与文明》在五月风暴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该书的\"大监禁\"主题成为谴责当局镇压和逮捕学生与工人的一个论据。\"反精神病学运动\"也把《疯癫与文明》作为一个经典。福柯回忆说:\"政治的范围改变了。诸如精神病学、监禁和医疗监控都变成了政治问题。\"

五、福柯与监狱情况协

《佚名:后现代主义的革命》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415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社会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