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报纸的版面设计和人性化阅读
者在报摊上购买报纸的原因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被内页的某个报道吸引,而这个报道的内容提要出现在了导读上。
在一些西方的报纸上,导读的位置常常处于报头之上,因为报纸放在报摊上出售,报头是一定会被关注的,导读处于这个位置,恰恰能被很好的阅读。大部分报纸的导读都配有照片,可以让读者更快的对信息做出反应。国内的报纸也越来越重视导读的作用,开始学用西方报纸的那些方法。大多数报纸的导读也都位于报头附近,并配上了照片。比如《钱江晚报》,在报头下面用了四个图文框,采取照片加标题的形式,告诉读者本期最有价值的新闻是什么?也有一些报纸扩大了导读的应用,把导读扩大到整个头版的新闻安排上。比如《北京青年报》,除了报头附近的导读栏以外,头版上文章也并不是采取全文刊登的方法,而是用大标题+导语+照片,并且说明详细见那一版的报道。使内页有更多的被编辑认为有必读性和可读性的报道在头版上“崭露头角”,使得头版的引导性的功能更为突出。
现代报纸的版面设计和人性化阅读(第4页)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样的策略只是用来吸引临时性的读者的,对忠实读者没有什么用。但是,这样的头版安排策略事实上也符合现代读者阅读的习惯,可以很好的为“易读性”服务,这也是应该固定忠实读者的很好的方法。
照片:第一个吸引读者的元素
Photo: attract reader first
在报纸上,照片总是最能吸引读者的。无论这样照片的是大是小,是黑白或是彩色,只要他出现在版面上,总是最先引起读者注意的。早在1927年,一位记者Fred R. Barnard就说:“一张照片可以抵的上一千个字。”一段文字,不管它的描写有多么具体生动,都不及一张照片来的有说服力。因为照片可以使把抽象的具体化,也可以把发生在远处的事件“拉”得离读者很近,可以让一些事件看起来更有人情味。所以读者都很喜欢接受这些视觉信息。
但是,目前很多编辑倾向于一种做法,就是在版面上安排一张大照片,觉得这样有很大的视觉冲击力。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照片本身已经不是报纸的卖点了。可能在上个世纪中期,一张内容非常乏味的照片——例如一个男人站在街上——也能登上头版,仅仅因为它是一张彩色照片,可以说明报社的印刷技术。但是,这样的事情现在是不可能发生的了。“报纸的版面设计师并不是要去设计某种“造型”的时尚设计师。媒介工作者主要是要使得这个世界上的信息更容易被读者获得。”①所以无论形式怎么样,最重要的还是传播的信息的本身。在选择一张照片时,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是看照片是否在视觉上加强了所配稿件的传播效果。虽然照片记录的只是新闻事件的一个片段,但它所提供的细节信息应该比文字更生动具体。而且照片的内容应该是容易被理解的,也就是说读者可以迅速的从照片上了解到发生了什么事。
同一版面上的照片应该有大有小,尽量避免使用同样大小尺寸的照片,尤其是这些照片之间没有特别的联系。这样往往会使读者误解究竟哪条新闻是最重要的。并不一定一张大照片一定就好,或许多幅小照片的组合更生动。新闻照片作为大众传播信息出现在报纸的版面上,美化版面只是一小部分的作用,更多的还是用来传播新闻信息的。它也应该具有新闻性,真实性,知识性,价值性,娱悦性等特性。 现代的传播学者提出信息图象化正是信息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给受众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的惰性,使读者习惯于接受这些一目了然的信息而不愿意多思考。
当现代报纸的大照片策略越来越多的被运用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仔细分析究竟照片应该如何被合理运用在版面上。这一张照片是不是有必要占那样大的版面位置?一张照片是不是已经足够说明问题?许多报纸在运用大照片的时候似乎没有想到过这样问题。似乎觉得只要是大就有冲击力,就有吸引力。一张大照片如果在内容上已经能够展现新闻事件,那一定比用两张稍微小一点的照片更有视觉冲击里。《北京青年报》2001年8月20日头版用了接近半个版的大照片报道19日傍晚京城上空出现巨型彩虹的消息。照片用广角镜拍摄,把整个彩虹都包括进去,而且彩虹的色彩也很明显,照片气势恢弘。由于彩虹并不是常见的景象,尤其出现在立秋以后的城市,所以照片本身有很大的价值,而且同时具有了新闻性和娱悦性。用这样的大版面是有价值的。
有时候,一张照片上会出现很多的人物和细节,而这些人物和细节正是读者所关心的内容,或者正是这些人物和细节能很生动的反映新闻事实,这样的照片当然应该放大了。《北京青年报》2001年8月2日报道海南截获带登革热的埃及伊蚊的时候,用了一张埃及伊蚊的大的资料照片。照片上是一只被放大了千倍的伊蚊。,让人看了有一些的恐怖和不舒服,但是同时也激起了对登革热的警惕。如果只用一张小小的蚊子的照片,可能就起不到这样的效果了。反过 《现代报纸的版面设计和人性化阅读(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4163.html
在一些西方的报纸上,导读的位置常常处于报头之上,因为报纸放在报摊上出售,报头是一定会被关注的,导读处于这个位置,恰恰能被很好的阅读。大部分报纸的导读都配有照片,可以让读者更快的对信息做出反应。国内的报纸也越来越重视导读的作用,开始学用西方报纸的那些方法。大多数报纸的导读也都位于报头附近,并配上了照片。比如《钱江晚报》,在报头下面用了四个图文框,采取照片加标题的形式,告诉读者本期最有价值的新闻是什么?也有一些报纸扩大了导读的应用,把导读扩大到整个头版的新闻安排上。比如《北京青年报》,除了报头附近的导读栏以外,头版上文章也并不是采取全文刊登的方法,而是用大标题+导语+照片,并且说明详细见那一版的报道。使内页有更多的被编辑认为有必读性和可读性的报道在头版上“崭露头角”,使得头版的引导性的功能更为突出。
现代报纸的版面设计和人性化阅读(第4页)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样的策略只是用来吸引临时性的读者的,对忠实读者没有什么用。但是,这样的头版安排策略事实上也符合现代读者阅读的习惯,可以很好的为“易读性”服务,这也是应该固定忠实读者的很好的方法。
照片:第一个吸引读者的元素
Photo: attract reader first
在报纸上,照片总是最能吸引读者的。无论这样照片的是大是小,是黑白或是彩色,只要他出现在版面上,总是最先引起读者注意的。早在1927年,一位记者Fred R. Barnard就说:“一张照片可以抵的上一千个字。”一段文字,不管它的描写有多么具体生动,都不及一张照片来的有说服力。因为照片可以使把抽象的具体化,也可以把发生在远处的事件“拉”得离读者很近,可以让一些事件看起来更有人情味。所以读者都很喜欢接受这些视觉信息。
但是,目前很多编辑倾向于一种做法,就是在版面上安排一张大照片,觉得这样有很大的视觉冲击力。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照片本身已经不是报纸的卖点了。可能在上个世纪中期,一张内容非常乏味的照片——例如一个男人站在街上——也能登上头版,仅仅因为它是一张彩色照片,可以说明报社的印刷技术。但是,这样的事情现在是不可能发生的了。“报纸的版面设计师并不是要去设计某种“造型”的时尚设计师。媒介工作者主要是要使得这个世界上的信息更容易被读者获得。”①所以无论形式怎么样,最重要的还是传播的信息的本身。在选择一张照片时,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是看照片是否在视觉上加强了所配稿件的传播效果。虽然照片记录的只是新闻事件的一个片段,但它所提供的细节信息应该比文字更生动具体。而且照片的内容应该是容易被理解的,也就是说读者可以迅速的从照片上了解到发生了什么事。
同一版面上的照片应该有大有小,尽量避免使用同样大小尺寸的照片,尤其是这些照片之间没有特别的联系。这样往往会使读者误解究竟哪条新闻是最重要的。并不一定一张大照片一定就好,或许多幅小照片的组合更生动。新闻照片作为大众传播信息出现在报纸的版面上,美化版面只是一小部分的作用,更多的还是用来传播新闻信息的。它也应该具有新闻性,真实性,知识性,价值性,娱悦性等特性。 现代的传播学者提出信息图象化正是信息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给受众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的惰性,使读者习惯于接受这些一目了然的信息而不愿意多思考。
当现代报纸的大照片策略越来越多的被运用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仔细分析究竟照片应该如何被合理运用在版面上。这一张照片是不是有必要占那样大的版面位置?一张照片是不是已经足够说明问题?许多报纸在运用大照片的时候似乎没有想到过这样问题。似乎觉得只要是大就有冲击力,就有吸引力。一张大照片如果在内容上已经能够展现新闻事件,那一定比用两张稍微小一点的照片更有视觉冲击里。《北京青年报》2001年8月20日头版用了接近半个版的大照片报道19日傍晚京城上空出现巨型彩虹的消息。照片用广角镜拍摄,把整个彩虹都包括进去,而且彩虹的色彩也很明显,照片气势恢弘。由于彩虹并不是常见的景象,尤其出现在立秋以后的城市,所以照片本身有很大的价值,而且同时具有了新闻性和娱悦性。用这样的大版面是有价值的。
有时候,一张照片上会出现很多的人物和细节,而这些人物和细节正是读者所关心的内容,或者正是这些人物和细节能很生动的反映新闻事实,这样的照片当然应该放大了。《北京青年报》2001年8月2日报道海南截获带登革热的埃及伊蚊的时候,用了一张埃及伊蚊的大的资料照片。照片上是一只被放大了千倍的伊蚊。,让人看了有一些的恐怖和不舒服,但是同时也激起了对登革热的警惕。如果只用一张小小的蚊子的照片,可能就起不到这样的效果了。反过 《现代报纸的版面设计和人性化阅读(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