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个的人的基督教生存论——祁克果宗教哲学思想述评(上)
入到我们的视野, 并且为我们进一步趋近个体问题提供了新的角度, 从而使个体问题以更明确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种新进路的一个重要开创者就是祁克果。
我们已经看到,
在上述问题的背景下,祁克果著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去激发,去邀请, 去诱导许多人来通过这一条‘单个人’的隘道”。 为此,祁克果首先在方法或文体上就力求能有此结果,他故而采取了非常别具一格的复调叙述文体或“间接沟通法”。 具体体现为两个系列著作--托名著作和署名著作--的同步出版。这意味着对同一问题, 他同时从信仰之外的感性、道德或生存的维度,与信仰之内的维度对其作出论述。 多个托名作者的同时登场使得读者不能也不必去决定是否跟随作者的观点, 而是要靠自己去决定他自己应有的立场和观点。由这一点看, 祁克果已经把自己在理论上的论述和个人(读者)在实践上的“个体化”关联起来。
祁果克的一个重要托名作者是克里马库斯(Johannes Climacus),他基本上是站在信仰之外从存在论的维度力图把基督信仰描述为一个生存过程, 所以托他名的著作基本是哲学性的著作。就本文所讨论的“个体问题”而言, 克里马库斯的论述一方面能够使我们把曾被西方哲学传统所忽视, 但对个人生存又极具重要性的信仰作为一种现象收入到视野; 同时又使本文就“个体问题”的讨论保持在同一个存在论语境(平台)成为可能。
信仰这个词常常只被看作为名词。在古典哲学中, 信仰基本上被等同于一种不完全的知识或信念。 而在日常人们谈论到“信仰”一词时, 首先关注的问题就是信什么(what)。而克里马库斯从个人生存的角度, 更多地把信仰看作是单个的人生存中的某种状态或过程,因而显露出信仰的动态层面:个人怎样信(how)。在他看来,这两个方面无疑是关联在一起的,并且“怎样”(how)比“什么”(what)更重要。这是由个人首要地在生存着这个出发点所决定的。 并且正是这个“怎样”信的过程使个人成为单个的个人。具体地就“宗教B”来说, 信仰源自于个人在生存中与一个和某历史事件相关的“神-人”(基督)的遭遇。克里马库斯在存在论维度上把这个“神-人”称之为Paradox(悖谬)。因为它既是无限者又是有限者, 或说是无限者进入到有限者(基督教所言道成肉身)。它不能为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合理说法”所接受, 也不为个人的理性所理解或逾越。
人在生存中遭遇这种Paradox(神-人)的存在是宗教B的主要特点。按照祁克果专家斯蒂芬.伊文斯(Stephen Evans)的概括,Paradox 这个观念的提出可以有两个重要作用。首先,Paradox确保了这种途径具有生存的品格(existential character)。 就象康德提出的二律背反一样,个人的理性和经历在遭遇Paradox而发生断裂后,它能引导个人从思辩中转向更具实践性的生存。其次,Paradox保证和加强了人的主体性及其自由。成为一个基督徒或个体的人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要经过对Paradox的一种亲历,在其面前作出一种充满激情的选择。
除了从上述功能方面让我们能看到Paradox与个人生存之间的关系外,从个人遭遇它的过程角度,我们更能进一步领会到Paradox与人之成为单个人的相关性。当个人刚遇到Paradox时,个人首先经历到一种冒犯(offence), 这是由于个人从诸如“合理说法”、理性或伦理的规则等自身中具有普遍性特性的因素出发,不能理解Paradox而造成的。但一旦当这些普遍性的因素被拿去,个人“赤裸的”自己与Paradox有一种直接相关时, 个人在一种激情的中会达到与 Paradox 的和解。 信仰就是个人在生存的激情中与Paradox达成和解的状态。这时个人的生存就是一种拥有“自己”的本真生存状况。
由此我们看到,信仰作为一种生存状况, 与个人的“个体化”过程有极为紧密的关系。祁克果在《恐惧与颤栗》中, 对此种关系作出了概括:“信仰即是这样一种悖论,个体性比普遍性为高;请记住,其表现形式为,该运动重复不断, 致使作单个的人在进入了普遍性之后又将自己作为更高的东西与普遍性分离开来”。 就是说每个人都是抱有普遍性目的的个人,通常在普遍性中表达自身和安定自身, 但在遭遇Paradox之后,这种普遍性遇到挑战。总之,在我们所讨论的“个体问题”方面,祁克果思想的突出特点是把“信仰”收入进我们的视野, 信仰作为人生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层面,与个人是否能够活出真正的自己,即成为一个个体的人,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海德格尔颇有创新因而影响深远的存在论给我们正在讨论的“个体问题”打开了新的视域。可以说他的这个存在论受到了两个思想线索的影响。 它们分别是胡塞尔提倡的现象学方法以及祁克果所强调的生存思想。 前者通过现象学的还原方法把“经验科学”的结论悬置起来,从而达到让具体事物“自身”显现出来, 并且这种“自身”显现在海德格尔那里已经具有非现成性或理念性的特点;就后者说, 生存的思想不仅把人的视野从近代认识论的框架中转换到“存在”的领域, 而且更为优先地集中在人及其生存的生活世界中。
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的追问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他的《存在与时间》中。 在此书的一开始,海德格尔就论证了Dasein (缘在或此在)相对一切其他存在者所具有的几层优先地位。这个优先地位使得对D
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所谓“存在论区别”, 即“存在论上的”与“存在者状态上的”区别。 把此区别用在对Dasein的生存论分析上,海德格尔得到这样的结论:尽管首先和源初地说来,个人在日常世界中的存在者状态上是具体的人, 有其具体的现身情态,但在存在论上,他却处于与他 《关于单个的人的基督教生存论——祁克果宗教哲学思想述评(上)(第8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4181.html
我们已经看到,
祁克果思想的主旨是要在自启蒙以来的人文思想氛围中重新思索基督教对于人的意义。 他因此突出地遭遇到与思辩哲学以及他所处的基督教世界的冲突。作为与当时黑格尔系统化思辩哲学的反动, 他对基督教的思索是从生存角度切入的:基督信仰与其说是一个思想或信念的体系,不如说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或过程。 从这个角度祁克果看他所生存的世界, 他发现他所处的生活世界是一个整体化或观念化了的基督教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公众原则占居着支配性地位, 每个人都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基督徒或个体的人,然而实际却并非如此。对祁克果来说, 人并非凭自然遗传天生就是一个基督徒,也不仅仅因为被所处群体(国家教会)认同而拥有这一身份。 他认为自己全部著作的核心问题就是这个问题:人如何成为一个基督徒,成为一个基督徒的意味所在。 而这个问题在他看来,与人如何成为单个的人是同一个问题。这个“单个的人”(den Enkelte,英译 the single individual 或 that individual)对祁克果而言,不同于日常意义上的个人(individ,即individual),它既具有存在论上的含义, 同时也是基督教思想中的重要范畴:“单个的人--从基督教的观点看,这是个决定性的范畴,对基督教的未来也将会成为决定性的”。
在上述问题的背景下,祁克果著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去激发,去邀请, 去诱导许多人来通过这一条‘单个人’的隘道”。 为此,祁克果首先在方法或文体上就力求能有此结果,他故而采取了非常别具一格的复调叙述文体或“间接沟通法”。 具体体现为两个系列著作--托名著作和署名著作--的同步出版。这意味着对同一问题, 他同时从信仰之外的感性、道德或生存的维度,与信仰之内的维度对其作出论述。 多个托名作者的同时登场使得读者不能也不必去决定是否跟随作者的观点, 而是要靠自己去决定他自己应有的立场和观点。由这一点看, 祁克果已经把自己在理论上的论述和个人(读者)在实践上的“个体化”关联起来。
祁果克的一个重要托名作者是克里马库斯(Johannes Climacus),他基本上是站在信仰之外从存在论的维度力图把基督信仰描述为一个生存过程, 所以托他名的著作基本是哲学性的著作。就本文所讨论的“个体问题”而言, 克里马库斯的论述一方面能够使我们把曾被西方哲学传统所忽视, 但对个人生存又极具重要性的信仰作为一种现象收入到视野; 同时又使本文就“个体问题”的讨论保持在同一个存在论语境(平台)成为可能。
信仰这个词常常只被看作为名词。在古典哲学中, 信仰基本上被等同于一种不完全的知识或信念。 而在日常人们谈论到“信仰”一词时, 首先关注的问题就是信什么(what)。而克里马库斯从个人生存的角度, 更多地把信仰看作是单个的人生存中的某种状态或过程,因而显露出信仰的动态层面:个人怎样信(how)。在他看来,这两个方面无疑是关联在一起的,并且“怎样”(how)比“什么”(what)更重要。这是由个人首要地在生存着这个出发点所决定的。 并且正是这个“怎样”信的过程使个人成为单个的个人。具体地就“宗教B”来说, 信仰源自于个人在生存中与一个和某历史事件相关的“神-人”(基督)的遭遇。克里马库斯在存在论维度上把这个“神-人”称之为Paradox(悖谬)。因为它既是无限者又是有限者, 或说是无限者进入到有限者(基督教所言道成肉身)。它不能为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合理说法”所接受, 也不为个人的理性所理解或逾越。
人在生存中遭遇这种Paradox(神-人)的存在是宗教B的主要特点。按照祁克果专家斯蒂芬.伊文斯(Stephen Evans)的概括,Paradox 这个观念的提出可以有两个重要作用。首先,Paradox确保了这种途径具有生存的品格(existential character)。 就象康德提出的二律背反一样,个人的理性和经历在遭遇Paradox而发生断裂后,它能引导个人从思辩中转向更具实践性的生存。其次,Paradox保证和加强了人的主体性及其自由。成为一个基督徒或个体的人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要经过对Paradox的一种亲历,在其面前作出一种充满激情的选择。
除了从上述功能方面让我们能看到Paradox与个人生存之间的关系外,从个人遭遇它的过程角度,我们更能进一步领会到Paradox与人之成为单个人的相关性。当个人刚遇到Paradox时,个人首先经历到一种冒犯(offence), 这是由于个人从诸如“合理说法”、理性或伦理的规则等自身中具有普遍性特性的因素出发,不能理解Paradox而造成的。但一旦当这些普遍性的因素被拿去,个人“赤裸的”自己与Paradox有一种直接相关时, 个人在一种激情的中会达到与 Paradox 的和解。 信仰就是个人在生存的激情中与Paradox达成和解的状态。这时个人的生存就是一种拥有“自己”的本真生存状况。
由此我们看到,信仰作为一种生存状况, 与个人的“个体化”过程有极为紧密的关系。祁克果在《恐惧与颤栗》中, 对此种关系作出了概括:“信仰即是这样一种悖论,个体性比普遍性为高;请记住,其表现形式为,该运动重复不断, 致使作单个的人在进入了普遍性之后又将自己作为更高的东西与普遍性分离开来”。 就是说每个人都是抱有普遍性目的的个人,通常在普遍性中表达自身和安定自身, 但在遭遇Paradox之后,这种普遍性遇到挑战。总之,在我们所讨论的“个体问题”方面,祁克果思想的突出特点是把“信仰”收入进我们的视野, 信仰作为人生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层面,与个人是否能够活出真正的自己,即成为一个个体的人,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海德格尔颇有创新因而影响深远的存在论给我们正在讨论的“个体问题”打开了新的视域。可以说他的这个存在论受到了两个思想线索的影响。 它们分别是胡塞尔提倡的现象学方法以及祁克果所强调的生存思想。 前者通过现象学的还原方法把“经验科学”的结论悬置起来,从而达到让具体事物“自身”显现出来, 并且这种“自身”显现在海德格尔那里已经具有非现成性或理念性的特点;就后者说, 生存的思想不仅把人的视野从近代认识论的框架中转换到“存在”的领域, 而且更为优先地集中在人及其生存的生活世界中。
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的追问较为集中地体现在他的《存在与时间》中。 在此书的一开始,海德格尔就论证了Dasein (缘在或此在)相对一切其他存在者所具有的几层优先地位。这个优先地位使得对D
asein的生存论分析成为所有存在论分析的基础。 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尔的思想与我们在前面看到的近代以来的转向有相似之处, 即“个体问题”首先是“个(体)人问题”或具体人的“个(体)性”问题。 但我们马上会看到该问题在存在论语境中具有新的内涵。
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所谓“存在论区别”, 即“存在论上的”与“存在者状态上的”区别。 把此区别用在对Dasein的生存论分析上,海德格尔得到这样的结论:尽管首先和源初地说来,个人在日常世界中的存在者状态上是具体的人, 有其具体的现身情态,但在存在论上,他却处于与他 《关于单个的人的基督教生存论——祁克果宗教哲学思想述评(上)(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