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反思
分类,让数学探究更有价值——《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反思
张益趣
《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义务教材新课程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从2、5的倍数的特征中引入的、有让学生通过摆火柴棒研究的,其中不乏好点子好设计。但是,大部分老师都要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火柴棒的总根数跟3的倍数有什么联系?”或者干脆问“3的倍数和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有什么关系?”总觉得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过于直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经过这样的提问,一般都能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也能用语言来表述。我认为,我们的关键不但要让学生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更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发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与3的倍数之间的关系。我考虑,能不能在本节课中运用分类,让学生自主探究呢?以下是两个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一:
让学生用30秒时间,写3的倍数,大部分学生都从小到大写了25个左右
老师板演了10个:105、111、156、273、300、339、504、918、1527、2442……然后提出探究的任务。
师:请你给自己写的3的倍数分类,看看能不能找到规律。限时2分钟。
(结束)学生回答。
生1:3、6、9;12、15、18、21、24……按位数分类。(有3人和他一样分)师:按位数分类,那么3位数里哪些是3的倍数呢:103、208是3的倍数
吗?(学生答不出)
生2:3、6、9、12、15、18、21、24、27、30;
33、36、39、42、45、48、51、54、57、60
63、66……
(有32人和他一样)
师: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生2:个位是0——9的都归为一类,共两类。
生3:共十类。个位是0的一类,个位是1的一类,个位是2的一类,到个位是9的一类。
师:懂了。3、33、63是一类;6、36、66是一类,共十类。那21253是不是3的倍数,能迅速判断吗?(生无语)
师:看来,分类的方法很多。但是,哪一种分类才能帮助我们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是有价值的呢?(学生陷入沉思)
以上学生的分类方法,都有不同的标准,从单一分类的角度来看,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寻求3的倍数的特征,却没有意义。大部分学生是从2、5的倍数的特征中受到启示,这是学生的经验,却是一种负迁移。课前,我也想到了,那么是不是就一定要先提醒学生,不要走弯路呢?我认为,负迁移也是一种宝贵的经验,经历过挫折,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无需刻意回避。
教学片段二:
师:继续观察这些数,还有其它分类方法吗?限时5分钟。(陆续有学生举手,5分钟后,共有15位学生举手,巡视一遍。)
师:谁来介绍自己新的分类方法?
生1:3、21、30;
6、15、24、33、42;
9、18、36、45、63;
12、39、48、57;
……
师: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生1:第一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第二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6;第三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第四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12;以此类推。
师:谁来帮他“以此类推”?
生2: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15,也是3的倍数;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18,也是3的倍数。
生3: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21,也是3的倍数;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24,也是3的倍数。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达吗?
生4: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6、9、12、15、18等,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生5: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很厉害。但是,我们需要验证。判断老师刚才写的3的倍数(前5个)105、111、156、273、300。
生4:1加0加5等于6,6是3的倍数,105也是3的倍数。
生5:1加1加1等于3,3是3的倍数,111也是3的倍数。
……
(一个学生根据规律回答,其他学生用竖式验证。)
生6:3的倍数的特征是找到了,但这样的分类太乱。我一共分3类:
第一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3、12、21、30;
第二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6:6、15、24、42、51;
第三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9、18、27、36、45……,
这样的数是3的倍数。
师:那老师的这些数:339、504、918、1527、2442属于哪一类呢?
生6:339,3加3加9等于15,然后1加5等于6,分到第二类;918,9加1加8等于18,然后1加8等于9,分到第三类;1527分到第二类;2442分到第一类。所有3的倍数没有超出这三类的。
师:厉害!(让其他学生说了两个四位数,用他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大概有三十个左右的学生能用这样的方法分析。老师又举了一个反例。)
师:谁能用几句话来概括?
生6:一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6、9,如果和大于9的,数位上的数再加,直到出现一位数,如果是3、6、9,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真佩服你们!
第二天,有学生告诉我他发现了一种更快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不用把数位上的数都加起来,比如538,3是3的倍数就不要管它了,只要5加8加一下,13不是3的倍数,538就不是3的倍数。我又说了一个五位数2076,学生分析,6是3的倍数,不去管它,2加7是9,9是3的倍数,整个数就是3的倍数。
学生的探究能力如此之强,是我没想到的,学生快速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实际上已经综合了很多的知识,尽管不能很明确地用语言来表达,但是,方法是完全正确的,其实这又是一个学生新的探究的开始。从本节课中,我有几点小小的感悟:
一、教师不要害怕学生探究的失败。学生第一次探究的失败,完全是正常的,这是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探究后的结果。尽管这种经验的迁移是负作用的,但是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记忆是深刻的。负迁移在教学中比比皆是,我们不但不能回避,而且要好好利用,要让学生积累对数学活动的经验,同时能将“经验材料组织化”。
二、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学生的探究能力其实是老师意想不到的。最后一位学生对3的倍数的概括(一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6、9,如果和大于9的,数位上的数再加,直到出现一位数,如果是3、6、9,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尽管实际的意义不是很大,但是它更具有横向的关联,2的倍数特征是: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或许,这种类比联想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更何况是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其实很多教学内容我们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关键是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的载体,一种探究的环境。
三、教师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地进行整合。新教材的特点是有些知识点分得比较散,所以教师要经常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在新知中不知不觉地再应用,再巩固。温故而知新,在复习与巩固中,学生会对旧知有更高的认识,更深的理解,也容易排除学生对新知的畏难思想。同时要经常地对各种知识进行串联,编织学生知识的网络,使学生认识到各种知识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以利于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综合性问题。
四、教师要经常在教学中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数学思维的工具。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学生就接触了分类《整理房间》,第七册《角的分类》、第八册《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对分类有了更多的理解。其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分类:超市货物的摆放、自己书本的整理、性别之间、班级之间等等。对于分类的标准,分类的原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感悟。借助分类,有40%的学生找到了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完全是在观察、尝试、验证的基础上探究的,是自主的行为研究。在小学数学中,渗透了很多数学思想,如集合、对应、假设、比较、类比、转化、分类、统计思想等,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也会让我们的数学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逍林教办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反思》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419.html
张益趣
《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义务教材新课程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从2、5的倍数的特征中引入的、有让学生通过摆火柴棒研究的,其中不乏好点子好设计。但是,大部分老师都要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火柴棒的总根数跟3的倍数有什么联系?”或者干脆问“3的倍数和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有什么关系?”总觉得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过于直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经过这样的提问,一般都能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也能用语言来表述。我认为,我们的关键不但要让学生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更应该引导学生怎样去发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与3的倍数之间的关系。我考虑,能不能在本节课中运用分类,让学生自主探究呢?以下是两个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一:
让学生用30秒时间,写3的倍数,大部分学生都从小到大写了25个左右
老师板演了10个:105、111、156、273、300、339、504、918、1527、2442……然后提出探究的任务。
师:请你给自己写的3的倍数分类,看看能不能找到规律。限时2分钟。
(结束)学生回答。
生1:3、6、9;12、15、18、21、24……按位数分类。(有3人和他一样分)师:按位数分类,那么3位数里哪些是3的倍数呢:103、208是3的倍数
吗?(学生答不出)
生2:3、6、9、12、15、18、21、24、27、30;
33、36、39、42、45、48、51、54、57、60
63、66……
(有32人和他一样)
师: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生2:个位是0——9的都归为一类,共两类。
生3:共十类。个位是0的一类,个位是1的一类,个位是2的一类,到个位是9的一类。
师:懂了。3、33、63是一类;6、36、66是一类,共十类。那21253是不是3的倍数,能迅速判断吗?(生无语)
师:看来,分类的方法很多。但是,哪一种分类才能帮助我们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是有价值的呢?(学生陷入沉思)
以上学生的分类方法,都有不同的标准,从单一分类的角度来看,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寻求3的倍数的特征,却没有意义。大部分学生是从2、5的倍数的特征中受到启示,这是学生的经验,却是一种负迁移。课前,我也想到了,那么是不是就一定要先提醒学生,不要走弯路呢?我认为,负迁移也是一种宝贵的经验,经历过挫折,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无需刻意回避。
教学片段二:
师:继续观察这些数,还有其它分类方法吗?限时5分钟。(陆续有学生举手,5分钟后,共有15位学生举手,巡视一遍。)
师:谁来介绍自己新的分类方法?
生1:3、21、30;
6、15、24、33、42;
9、18、36、45、63;
12、39、48、57;
……
师: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生1:第一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第二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6;第三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第四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12;以此类推。
师:谁来帮他“以此类推”?
生2: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15,也是3的倍数;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18,也是3的倍数。
生3: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21,也是3的倍数;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24,也是3的倍数。
师: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达吗?
生4: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6、9、12、15、18等,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生5: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很厉害。但是,我们需要验证。判断老师刚才写的3的倍数(前5个)105、111、156、273、300。
生4:1加0加5等于6,6是3的倍数,105也是3的倍数。
生5:1加1加1等于3,3是3的倍数,111也是3的倍数。
……
(一个学生根据规律回答,其他学生用竖式验证。)
生6:3的倍数的特征是找到了,但这样的分类太乱。我一共分3类:
第一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3、12、21、30;
第二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6:6、15、24、42、51;
第三类:每个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9、18、27、36、45……,
这样的数是3的倍数。
师:那老师的这些数:339、504、918、1527、2442属于哪一类呢?
生6:339,3加3加9等于15,然后1加5等于6,分到第二类;918,9加1加8等于18,然后1加8等于9,分到第三类;1527分到第二类;2442分到第一类。所有3的倍数没有超出这三类的。
师:厉害!(让其他学生说了两个四位数,用他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3的倍数,大概有三十个左右的学生能用这样的方法分析。老师又举了一个反例。)
师:谁能用几句话来概括?
生6:一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6、9,如果和大于9的,数位上的数再加,直到出现一位数,如果是3、6、9,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真佩服你们!
第二天,有学生告诉我他发现了一种更快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不用把数位上的数都加起来,比如538,3是3的倍数就不要管它了,只要5加8加一下,13不是3的倍数,538就不是3的倍数。我又说了一个五位数2076,学生分析,6是3的倍数,不去管它,2加7是9,9是3的倍数,整个数就是3的倍数。
学生的探究能力如此之强,是我没想到的,学生快速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实际上已经综合了很多的知识,尽管不能很明确地用语言来表达,但是,方法是完全正确的,其实这又是一个学生新的探究的开始。从本节课中,我有几点小小的感悟:
一、教师不要害怕学生探究的失败。学生第一次探究的失败,完全是正常的,这是他们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探究后的结果。尽管这种经验的迁移是负作用的,但是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记忆是深刻的。负迁移在教学中比比皆是,我们不但不能回避,而且要好好利用,要让学生积累对数学活动的经验,同时能将“经验材料组织化”。
二、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学生的探究能力其实是老师意想不到的。最后一位学生对3的倍数的概括(一个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6、9,如果和大于9的,数位上的数再加,直到出现一位数,如果是3、6、9,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尽管实际的意义不是很大,但是它更具有横向的关联,2的倍数特征是: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或许,这种类比联想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更何况是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其实很多教学内容我们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关键是教师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究的载体,一种探究的环境。
三、教师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地进行整合。新教材的特点是有些知识点分得比较散,所以教师要经常把学生学过的知识,在新知中不知不觉地再应用,再巩固。温故而知新,在复习与巩固中,学生会对旧知有更高的认识,更深的理解,也容易排除学生对新知的畏难思想。同时要经常地对各种知识进行串联,编织学生知识的网络,使学生认识到各种知识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以利于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综合性问题。
四、教师要经常在教学中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数学思维的工具。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学生就接触了分类《整理房间》,第七册《角的分类》、第八册《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对分类有了更多的理解。其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分类:超市货物的摆放、自己书本的整理、性别之间、班级之间等等。对于分类的标准,分类的原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感悟。借助分类,有40%的学生找到了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完全是在观察、尝试、验证的基础上探究的,是自主的行为研究。在小学数学中,渗透了很多数学思想,如集合、对应、假设、比较、类比、转化、分类、统计思想等,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也会让我们的数学探究活动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逍林教办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