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归纳问题:一个新模态逻辑语义解
且仅当已经存在扩展后的模型Xi或者Yi,i等于和大于n。
模态词“必然”用L表示,它的定义:Lp等于非M非p,另有L非p等于非Mp。
如果确有P(Sn+1)属于Xn+1,则我们有(P(Sn)并且C1)属于Xn,所以LP(Sn)。假如t2以后可能真,因为在理论t1真的经验知识范围Xn,…,X1内,这两种理论表达的量上的差异超出了实验误差,所以P(Sn)不可能假,所以LP(Sn)。
克里普克已经论证了,经验必然命题是存在的。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命题是必然命题。而事物本质属性是在事物存在的任何可能世界中都具有的。(注:参见冯棉:《可能能世界与逻辑研究》第一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由于我们已经对可能世界作了允许矛盾的处理,所以对经验必然命题,也可以作如同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一样的非本质主义的处理。
t2如果有模型Yn+1,…Y1,所以非P(Sn)不可能假,所以不可能P(Sn)。我们有:如果(如果对所有的i≤n-1,P(Si)并且P(Sn+1),则(P(Sn)并且C1),那么,(如果对所有的i≤n-1,P(Si)并且(非P(Sn)或者非C1),则非P(Sn+1)。根据可能真的定义,所以P(Sn+1)不可能真。
对休谟的疑难,不能看成对抽象的因果关系的否定,它最多导致对具体理论的因果关系的否定。在这同时,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新的与它矛盾的理论,它们的因果关系正好相反(根据我们上述对可能真的定义)。但是新理论有它自己的具体的因果关系,在这个理论上,可以继续应用不完全归纳推理。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4209.html
模态词“必然”用L表示,它的定义:Lp等于非M非p,另有L非p等于非Mp。
如果确有P(Sn+1)属于Xn+1,则我们有(P(Sn)并且C1)属于Xn,所以LP(Sn)。假如t2以后可能真,因为在理论t1真的经验知识范围Xn,…,X1内,这两种理论表达的量上的差异超出了实验误差,所以P(Sn)不可能假,所以LP(Sn)。
克里普克已经论证了,经验必然命题是存在的。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命题是必然命题。而事物本质属性是在事物存在的任何可能世界中都具有的。(注:参见冯棉:《可能能世界与逻辑研究》第一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由于我们已经对可能世界作了允许矛盾的处理,所以对经验必然命题,也可以作如同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一样的非本质主义的处理。
t2如果有模型Yn+1,…Y1,所以非P(Sn)不可能假,所以不可能P(Sn)。我们有:如果(如果对所有的i≤n-1,P(Si)并且P(Sn+1),则(P(Sn)并且C1),那么,(如果对所有的i≤n-1,P(Si)并且(非P(Sn)或者非C1),则非P(Sn+1)。根据可能真的定义,所以P(Sn+1)不可能真。
对休谟的疑难,不能看成对抽象的因果关系的否定,它最多导致对具体理论的因果关系的否定。在这同时,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新的与它矛盾的理论,它们的因果关系正好相反(根据我们上述对可能真的定义)。但是新理论有它自己的具体的因果关系,在这个理论上,可以继续应用不完全归纳推理。
《休谟归纳问题:一个新模态逻辑语义解(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