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弗莱的大文化观:来源与表征
关注的是个体人的潜意识的情绪复合体,性欲或者用弗洛伊德的专有名词"力比多",被解释成一种决定性的力量,"俄狄浦斯情绪"是这种本能力量的一种基本范型。荣格同样也关注人的潜意识或者说无意识领域,但他与弗洛伊德不同,他在潜意识中分出两个层次:较浅层,即与个体经验相联属的个体层次,是为任何心理或精神病症"复合体"贮存之处;较深层,即集体层次,其发展并不仰赖个体,而借助于传承,而且只有历经再传,才表现为意识的,这便是荣格所关注的"集体无意识"。在荣格看来,浅层的个体经验层次,是"复合体"贮存之处;而深层的集体潜意识,则是"原型"的容纳之所。
荣格赋予无意识以极其深广的内容和意义。首先,他从理论预设上假定无意识具有非个人和超个人的特性,因为他认为个人意识即使再加上个人无意识,其范围也是十分狭窄有限的。荣格说:"或多或少属于表层的无意识无疑含有个人特性,作者愿将其称之为’个人无意识’。但是这种个人无意识却有赖于更深一层,它并非来源于个人经验,并非从后天中获得,而是先天就存在的。我把这更深一层定名为’集体无意识’。选择’集体’一词是因为这部分无意识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它与个性心理相反,具备了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皆有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换言之,由于它在所有人身上都是相同的,它便组成了一种超个性的心理基础,并且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39]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之间的区分,荣格用一个形象的譬喻说:个人无意识的显现,"就像人类海洋中渺小而零落的岛屿;然而实际上,它们只是淹没于水下的那些巨大山脉露出的山峰而已。"他又说:"如果允许我们将无意识人格化,则可以将他设想为集体的人,既结合了两性的特征,又超越了青年和老年、诞生与死亡,并且掌握了人类一二百万年的经验,因此几乎是永恒的。如果这种人得以存在,他便超越了一切时间的变化,对他说来,当今犹如公元前一百世纪的任何一年。他会做千百年前的旧梦,而且由于有极丰富的经验,他又是一位卓越的预言家。他经历过无数次个人、家庭、氏族和人群的生活,同时对于生长、成熟和衰亡的节律有着生动的感觉。"[40]在荣格的这种譬喻中,集体无意识俨然成了全能的上帝,它成了一种世界的具有决定力量的本体。
荣格将"集体无意识"用一个他的特殊概念"原型"来表述。他说:"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由带感情色彩的情结所组成,它们构成了心理生活中个人和私人的一面,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是所说的原形。"实际上,集体无意识,有些类似于中国古代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说法,它构成了一种恒定模式,凝固成一种结构。他说:"我们在无意识中发现了那些不是个人后天获得而是经由遗传具有的性质……发现了一些先天固有的直觉形式,也即知觉与领悟的原型,它们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必不可少的先天因素,正如一个人的本能迫使他进入一种特定的存在模式一样,原型也迫使知觉与领悟进入某些特定的人类范型。和本能一样,原型构成了集体无意识。"[41]"原型"是荣格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弗莱神话批评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当然,荣格一方面认为"原型"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但另一方面,又变得具有了亚里斯多德的"形式"的语义。荣格说:"原型不是由内容而仅仅是由形式决定的……。原型本身是空洞的、纯形式的,只不过是一种先天的能力,一种被认为是先验地表达的可能性。"[42]荣格实际上对究竟什么是原型也把握不准,在《论原型及其与阿尼玛观念之关联》一文中,荣格作了以下表述:"原型处于静止的、未加投射的状态时,不具备固定不变的形态,而其自身却是非固定的结构,只有处于投射中才具有固定的形态。"[43]有时,荣格将它与原始意象联在一起,他说原型是"自从远古时代就已存在的普遍意象"。有时又被视为心理学中不可逆转的本能反应的形象的再现。从心理学的角度,荣格认为原型是心理结构的普遍模式,原型是领悟的典型模式。因而,他认为,它可以被设想为一种记忆蕴藏,一种印痕或记忆痕迹,它来源于同一种经验的天数过程的凝缩,或心理经验的积淀。
应该说荣格的原型理论都对弗莱产生了影响,但弗莱本人总是拒绝承认。他说:"人们经常问,我与荣格之间,尤其是我
弗莱谈到荣格的德文版原作《里比多的变化与象征》说:"这部著作与弗雷泽的《金枝》一样,奠定了原型批评的基础",他还认识到荣格的重要意义之一是,"无论如何,荣格确是在把弗洛伊德的伟大发现引向直接地研究文学"。[46]而且,荣格对弗莱的影响,超过了文学批评范围本身,渗透到了弗莱的整个文化观。
弗莱的原型,有时候指神话原型, 进而又从神话原型,连接到整个文化。《诺思洛普·弗莱文论选集》的编者前言中提到:"阅读诺思洛普·弗莱的著述,第一个感觉是他不仅就文学批评读文学批评,而且仿佛在审视整个人类文明,论述涉及许多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从而为我们展示一个非常广阔的学术视野。弗莱曾说过,’人文学科比自然科学更有力地抵制不同学科间的分工,在人文科学里,不同的知识总是汇聚在一起,相互渗透,结集成更大的结构模式’。"[47]可以看出弗莱在一个大的综合的文化背景中考察文学批评与艺术。作为神话的主要变体,弗莱视艺术的主要作用为变革社会,实现一种理想状况,他说"艺术的社会功能是紧密地关联着要在人类的生活中形象地展现自己努力的目标。就其主要性而言,艺术的主要神话必须勾勒出社会为之努力的最终情景,欲望付诸实现后的纯洁无邪的世界,充分自由的人类社会。"[48]弗莱关注与神话密切相连的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功能。弗莱在《心明眼亮,茅塞顿开》一文中认为一切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学科,都因文学中的神话而关联起来。他说:"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尚不理解,他们所研究的不仅是科学,同样还是应用人文学科;文学中的神话和隐喻渗? 冈谒?堑牧煊蛑校?嗌儆械阆袷?е??赣谧匀豢蒲А?quot;[49]因此,弗莱自己的治学方法上的一大特点,通常是把许多文化现象追溯到非常遥远的古代,在所有这些还原中,最集中的是围绕着神话。而神话在弗莱的学说中,也如同原型在弗莱的学说中一样,经常被表述为不同的层次与不同的涵义。有时,它是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而有时它又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当它作为文化载体时,神话显然就是有广泛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多意识与无意识的因素。弗莱界定说:"神话是一种归属于艺术而不是自然的构思体系:它并非对外在世界的描述,也不是哲学或科学的粗陋形式,而是一种文化的模式,表达人类想如何塑造及再塑造他们自己建立起来的文明。"[50]在《文学的原型》一文中,弗莱又说:"神话是主要的激励力量,它赋予仪式以原型意义,又赋予神谕以叙事的原型。因而神话就是原型,不过为方便起见,当涉及叙事时我们叫它神话,而当涉及含义时更改称为原型。"[51]弗莱的神话原型,是一种文化模式,它与仪式相关联,无论是文化意义,还是作为具体的仪式,都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包容着传统、群体的意识与无意识。弗莱说:"在仪式中,我们可以发现叙述、故事的起源,因为仪式是在时间中发生的一系列动作,其中潜藏着人们意识到的重要含义","仪式的力量在于能激发一种纯叙述,如确有这样的叙述的话,它必定是自发和无意识的"。[52]从此可以看出,弗莱的神话原型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具有意义完全重合之处。"神话赋予仪式以原型意义",而弗莱认为,"仪式通常具有向包罗万象的知识发展的趋向。自然界中一切重大的反复现象,如白昼、黑夜、月亮盈亏、四季更迭、夏至冬至,以及人生在世的重大转折,无不有相应的仪式附着在其后;大多数发达的宗教都具备一整套明确的仪式,这些仪式向我们提示人类生活中范围宽广的具有更大潜在含义的行动。"[53]可以看出,弗莱的神话原型学说势必成为一种文化批评。弗莱的神话原型,在另一层面上是"关怀神话"。它指涉与包括宗教、政治、价值学说等更广泛的内容,弗莱在《有教养的想象力》 《诺·弗莱的大文化观:来源与表征(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4226.html
荣格赋予无意识以极其深广的内容和意义。首先,他从理论预设上假定无意识具有非个人和超个人的特性,因为他认为个人意识即使再加上个人无意识,其范围也是十分狭窄有限的。荣格说:"或多或少属于表层的无意识无疑含有个人特性,作者愿将其称之为’个人无意识’。但是这种个人无意识却有赖于更深一层,它并非来源于个人经验,并非从后天中获得,而是先天就存在的。我把这更深一层定名为’集体无意识’。选择’集体’一词是因为这部分无意识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它与个性心理相反,具备了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皆有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换言之,由于它在所有人身上都是相同的,它便组成了一种超个性的心理基础,并且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39]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之间的区分,荣格用一个形象的譬喻说:个人无意识的显现,"就像人类海洋中渺小而零落的岛屿;然而实际上,它们只是淹没于水下的那些巨大山脉露出的山峰而已。"他又说:"如果允许我们将无意识人格化,则可以将他设想为集体的人,既结合了两性的特征,又超越了青年和老年、诞生与死亡,并且掌握了人类一二百万年的经验,因此几乎是永恒的。如果这种人得以存在,他便超越了一切时间的变化,对他说来,当今犹如公元前一百世纪的任何一年。他会做千百年前的旧梦,而且由于有极丰富的经验,他又是一位卓越的预言家。他经历过无数次个人、家庭、氏族和人群的生活,同时对于生长、成熟和衰亡的节律有着生动的感觉。"[40]在荣格的这种譬喻中,集体无意识俨然成了全能的上帝,它成了一种世界的具有决定力量的本体。
荣格将"集体无意识"用一个他的特殊概念"原型"来表述。他说:"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由带感情色彩的情结所组成,它们构成了心理生活中个人和私人的一面,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是所说的原形。"实际上,集体无意识,有些类似于中国古代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说法,它构成了一种恒定模式,凝固成一种结构。他说:"我们在无意识中发现了那些不是个人后天获得而是经由遗传具有的性质……发现了一些先天固有的直觉形式,也即知觉与领悟的原型,它们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必不可少的先天因素,正如一个人的本能迫使他进入一种特定的存在模式一样,原型也迫使知觉与领悟进入某些特定的人类范型。和本能一样,原型构成了集体无意识。"[41]"原型"是荣格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弗莱神话批评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当然,荣格一方面认为"原型"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但另一方面,又变得具有了亚里斯多德的"形式"的语义。荣格说:"原型不是由内容而仅仅是由形式决定的……。原型本身是空洞的、纯形式的,只不过是一种先天的能力,一种被认为是先验地表达的可能性。"[42]荣格实际上对究竟什么是原型也把握不准,在《论原型及其与阿尼玛观念之关联》一文中,荣格作了以下表述:"原型处于静止的、未加投射的状态时,不具备固定不变的形态,而其自身却是非固定的结构,只有处于投射中才具有固定的形态。"[43]有时,荣格将它与原始意象联在一起,他说原型是"自从远古时代就已存在的普遍意象"。有时又被视为心理学中不可逆转的本能反应的形象的再现。从心理学的角度,荣格认为原型是心理结构的普遍模式,原型是领悟的典型模式。因而,他认为,它可以被设想为一种记忆蕴藏,一种印痕或记忆痕迹,它来源于同一种经验的天数过程的凝缩,或心理经验的积淀。
应该说荣格的原型理论都对弗莱产生了影响,但弗莱本人总是拒绝承认。他说:"人们经常问,我与荣格之间,尤其是我
所使用的’原型’一词与荣格用语’原型’是什么关系。我向来否定存在什么联系,因为经验告诉我,每当有人这样一提起,他下面的话准是十分无聊的。"[44]但应该注意到,弗莱实际上是受到了荣格的影响的。弗莱在《四重象征的由来》一文中,提到全套英文版《荣格全集》的出版情况,并论述荣格与弗洛伊德思想上的差别,还讨论了荣格的"人格面具","社会面具",以及阿尼玛(anima,女性意向),与阿尼姆斯(animas,男性意向)。[45]
弗莱谈到荣格的德文版原作《里比多的变化与象征》说:"这部著作与弗雷泽的《金枝》一样,奠定了原型批评的基础",他还认识到荣格的重要意义之一是,"无论如何,荣格确是在把弗洛伊德的伟大发现引向直接地研究文学"。[46]而且,荣格对弗莱的影响,超过了文学批评范围本身,渗透到了弗莱的整个文化观。
弗莱的原型,有时候指神话原型, 进而又从神话原型,连接到整个文化。《诺思洛普·弗莱文论选集》的编者前言中提到:"阅读诺思洛普·弗莱的著述,第一个感觉是他不仅就文学批评读文学批评,而且仿佛在审视整个人类文明,论述涉及许多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从而为我们展示一个非常广阔的学术视野。弗莱曾说过,’人文学科比自然科学更有力地抵制不同学科间的分工,在人文科学里,不同的知识总是汇聚在一起,相互渗透,结集成更大的结构模式’。"[47]可以看出弗莱在一个大的综合的文化背景中考察文学批评与艺术。作为神话的主要变体,弗莱视艺术的主要作用为变革社会,实现一种理想状况,他说"艺术的社会功能是紧密地关联着要在人类的生活中形象地展现自己努力的目标。就其主要性而言,艺术的主要神话必须勾勒出社会为之努力的最终情景,欲望付诸实现后的纯洁无邪的世界,充分自由的人类社会。"[48]弗莱关注与神话密切相连的文学艺术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功能。弗莱在《心明眼亮,茅塞顿开》一文中认为一切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学科,都因文学中的神话而关联起来。他说:"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尚不理解,他们所研究的不仅是科学,同样还是应用人文学科;文学中的神话和隐喻渗? 冈谒?堑牧煊蛑校?嗌儆械阆袷?е??赣谧匀豢蒲А?quot;[49]因此,弗莱自己的治学方法上的一大特点,通常是把许多文化现象追溯到非常遥远的古代,在所有这些还原中,最集中的是围绕着神话。而神话在弗莱的学说中,也如同原型在弗莱的学说中一样,经常被表述为不同的层次与不同的涵义。有时,它是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而有时它又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当它作为文化载体时,神话显然就是有广泛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多意识与无意识的因素。弗莱界定说:"神话是一种归属于艺术而不是自然的构思体系:它并非对外在世界的描述,也不是哲学或科学的粗陋形式,而是一种文化的模式,表达人类想如何塑造及再塑造他们自己建立起来的文明。"[50]在《文学的原型》一文中,弗莱又说:"神话是主要的激励力量,它赋予仪式以原型意义,又赋予神谕以叙事的原型。因而神话就是原型,不过为方便起见,当涉及叙事时我们叫它神话,而当涉及含义时更改称为原型。"[51]弗莱的神话原型,是一种文化模式,它与仪式相关联,无论是文化意义,还是作为具体的仪式,都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包容着传统、群体的意识与无意识。弗莱说:"在仪式中,我们可以发现叙述、故事的起源,因为仪式是在时间中发生的一系列动作,其中潜藏着人们意识到的重要含义","仪式的力量在于能激发一种纯叙述,如确有这样的叙述的话,它必定是自发和无意识的"。[52]从此可以看出,弗莱的神话原型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具有意义完全重合之处。"神话赋予仪式以原型意义",而弗莱认为,"仪式通常具有向包罗万象的知识发展的趋向。自然界中一切重大的反复现象,如白昼、黑夜、月亮盈亏、四季更迭、夏至冬至,以及人生在世的重大转折,无不有相应的仪式附着在其后;大多数发达的宗教都具备一整套明确的仪式,这些仪式向我们提示人类生活中范围宽广的具有更大潜在含义的行动。"[53]可以看出,弗莱的神话原型学说势必成为一种文化批评。弗莱的神话原型,在另一层面上是"关怀神话"。它指涉与包括宗教、政治、价值学说等更广泛的内容,弗莱在《有教养的想象力》 《诺·弗莱的大文化观:来源与表征(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