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东扩、华约瓦解之渊源
武器。那么俄罗斯使用核武器要打谁呢?目标不是北约。俄罗斯说:使用核武器的目的只是——反恐。那么谁又是“恐”呢?谁威胁到俄罗斯国家安全,谁就是“恐”,这可能就是普京的立场吧。国际反恐在俄罗斯也将成为一种外交手段和维护国家安全的一种“招牌”。
俄罗斯的另外一个杀手锏——核动力潜艇:北约在最近一段时期的海军演习,也以“反航母”转变到“反潜”中。俄罗斯在二战时期潜艇的开发和研究已经很先进了,至今俄罗斯还保留着很多核潜艇以及所谓“静音杀手”的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而这些潜艇大多分布在北大西洋。如果战争开始,这些潜艇将在第一时间切断北约的航线,这个战术则有点类似当年希特勒的“狼群潜艇战术”。
普京的橄榄枝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北约的“领导国”美国现在的重要活动在中东,伊拉克事件则牵扯到布什很大的精力。而就是此时,借此契机普京给予了美国橄榄枝。你反恐、我支持你,同时你就不要在北约驻扎那么多军队了吧——这或许就是普京立场。而这个讯息得到了很好的反馈。
曾经美国有十几个主力师驻扎在西德,而现在则慢慢将这些部队调到伊拉克,中东国家等敏感地带,留在北约国的驻军也渐渐降到了现在几万人了。这也标志着北约的战略,也从当初的反俄,反苏,逐渐找到与俄罗斯的共同点“反恐”。
“东风压倒西风”后
当今国际趋势,国家现在向单边主义发展的。如我们把美国作为国家扩张的一个代表国,那从军事同盟的阵营上讲,北约的东扩给欧洲开创了一个新天地,同样它是一个单一阵营独大化的趋势。
那么是不是给你的感觉,“北-华”的军事力量发展不均衡呢?其实,在冷战时期“北-华”两个军事集团的力量是相对均衡的。现在华约瓦解了,苏联崩溃了造成了一边独大局面,所以让人感觉到力量不均衡了。但这个一边独大,不是代表美国的一边独大,而是整个欧洲的独大,我们寻根问源应该是基督教文化的独大。这只是一个果,那么因在何处?让我们通过回顾冷战岁月来探悉。
回顾冷战时期苏联大国沙文,看祸起萧墙。
四十年代的柏林危机。
1948年3月30日,苏联驻柏林代表通知柏林的美国军事长官,从4月1日期,苏方将检查所有通过苏占区的美国人证件,并检查所有货运和私人行李以外的一切物品。苏联开始对柏林实行一系列地面交通限制。1948年6月19日,苏联政府在西德实现了马歇尔计划后随即发表声明, "大柏林在苏联占领区内,经济上为苏占区的一部分,为了保护苏占区居民和该区经济利益, 防止对苏占区货币流通的破坏",决定对西方国家进入柏林的通路实施下列"交通管制":1、停止火车客运交通;2、禁止西占区汽车和马匹进入苏占区;3、水路运输须经允许并彻底检查后始能放行;4、个人通行证无效;5、货运列车须经彻底检查后始能通行等等。24日,苏联关闭了从汉诺威至柏林高速公路上的赫尔姆施泰特检查站(位于占领区边界),同时,封闭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所有通往柏林的公路、铁路和水路的交通运输,并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电力和煤炭。
1948年6月26日,在美国的内阁会议上,杜鲁门下令,“空运应在全面组织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命令美国驻欧洲部队将能够获得的一切飞机都投入空运。也就在这一天,美国空军的1架运输机从法兰克福将一批急需的物资运入柏林,代号为"运粮行动"的空运作业正式开始。世界航空史上罕见的特大规模的空中运输--柏林空运,拉开了序幕。此次空中运输立时13个月,据统计有每天进入几个规定机场迫降的运输机达868架次以上,差不多每1分钟就有1架飞机迫降。266644架次飞机在三条仅3公里宽的狭窄通道里来回穿梭飞行着,创造了人类空运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五十年代匈牙利事件(1956年10月23日~11月4日)
匈牙利想向西方靠拢,作为苏联的小兄弟不想搞社会主义了,这个可是不行的了,之后苏联的坦克直接开进了布达佩斯。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全面否定之后使东欧各国共产党中出现了持不同政见者。在匈牙利这种动荡局面由于对本民族历史的爱国主义狂热而进一步恶化,左翼知识分子则唤起了对匈牙利1849年革命时的爱国诗人和革命烈士——裴多菲的纪念。
苏联为了平息匈牙利的这种局面,促使斯大林忠实追随者拉科西的下台,但这只能进一步强化对民主化的要求,匈牙利人对苏军撤出本国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10月23日,匈牙利学生和工人示威游行,推倒了斯大林的雕像,苏军开始撤出,两位以前遭受拉科西迫害的领导人伊雷姆·纳吉和亚诺什·卡达尔分别被任命为总理和党第一书记。
最初苏联还相信可以与匈牙利的新政府合作,但纳吉上台后实行了一系列新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宣布匈牙利退出华约,寻求一种类似于奥地利和瑞士那样中立地位。
这些改变对苏联来说太快、太激烈了,卡达尔于是离开了布达佩斯在匈牙利东部建立了新政府,宣称要把共和国从法西斯的反革命暴乱中拯救出来。卡达尔在苏军坦克的支持之下于11月4日返回布达佩斯。
六十年代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最后的较量)
1962年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斗智的情景时常还浮现在我们眼前,肯尼迪被美国军方“逼迫”与苏联正面对抗。肯尼迪说:对抗可以,你们拿出证据吧。那么就有了U2高空侦察,A7舰载低空轰炸机对古巴的苏联导弹基地近距离拍摄的一幕。
那么为什么苏联要在古巴设立导弹基地,让我们一起看看。六几年的苏联觉得很恼火,因为北约把自己的导弹从最北边的冰岛,一直布到南边的土耳其,最近的只要有两三千的射程就能打倒苏联首都莫斯科及圣彼得堡。反过来苏联只有使用近万公里的洲际导弹才能打倒美国本土,所以苏联领导人就想,只许你搞弧行包围,我何不让你也后院起火。
1962年赫鲁晓夫支援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目的在于可以以中程导弹威慑美国本土。当时就美苏核能力而言,美国处于绝对优势。美国核弹头数量是苏联的6倍(5000:300)。美国核运载工具数量是苏联的5倍:(洲际弹道导弹294:75;潜射弹道导弹144:0;远程轰炸机600:190)。当时美国的军事基地包围着苏联,可以威胁苏联的
然而美国依然无法承受几十枚苏联核弹的打击,正如戴高乐将军对某国领导人说的那样:你们的核弹可以杀死我们1千次,而我们的核弹只能杀死你们1次,但1次就够了。
针对这一举措美国肯尼迪下令封锁加勒比海,检查任何有可能运送导弹给古巴的船只,以及苏联应该在一周撤除古巴导弹基地的“最后通谍”,否则则进行轰炸。因为他知道苏联的导弹基地还未安装完毕。
一次一触即发的世界大战,最终以北约撤除位于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基地为条件,苏联撤除了古巴导弹基地。
古巴危机把俄美拖到了核战争的边缘,对最终的妥协,美苏双方各执一辞:美国认为自己以强硬手段逼迫苏联撤走导弹是一次胜利,而苏联军方则认为古巴危机是“战略火箭军打赢的第1仗”。
就是这个妥协,最后成为华沙条约组织解体的一个契机。就是这个妥协,让只出产雪茄烟和古巴糖、只有600万人口的古巴成为最后的冤大头。
1963年肯尼迪被美国军火利益集团谋杀,1964年赫鲁晓夫被赶下台。
七十年代布拉格之春1968年8月20日
安东诺夫式运输机吐出了一辆辆苏联坦克,华沙条约军队从四面八方冲进了捷克斯洛伐克。捷共领导人杜布切克成了苏军的俘虏。布拉格,一夜之间从暖春坠入严寒。
1968年 8月 20日深夜,11点多钟。 一架苏联民航客机飞抵布拉格上空向地面上的鲁津机场发出信号:由于飞机发生机械故障,请求在鲁津机场迫降。情况紧急,鲁津机场的地勤人员没有犹豫,立即发出信号:同意迫降,并采取措施,引导苏联客机在机场降落。
飞机降落,机场工作人员并没有怀疑。但是,这架飞机降落后,不是停在跑道上,而是径直滑到了机场大门前,飞机上迅速跳下几十名荷枪实弹的苏军突击队员。他们手持冲锋枪,几分钟后占领了机场指挥系统。由于苏联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国,而这一切又进行得极其迅速,地勤人员根本来不及作出任何反 《北约东扩、华约瓦解之渊源(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4239.html
俄罗斯的另外一个杀手锏——核动力潜艇:北约在最近一段时期的海军演习,也以“反航母”转变到“反潜”中。俄罗斯在二战时期潜艇的开发和研究已经很先进了,至今俄罗斯还保留着很多核潜艇以及所谓“静音杀手”的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而这些潜艇大多分布在北大西洋。如果战争开始,这些潜艇将在第一时间切断北约的航线,这个战术则有点类似当年希特勒的“狼群潜艇战术”。
普京的橄榄枝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北约的“领导国”美国现在的重要活动在中东,伊拉克事件则牵扯到布什很大的精力。而就是此时,借此契机普京给予了美国橄榄枝。你反恐、我支持你,同时你就不要在北约驻扎那么多军队了吧——这或许就是普京立场。而这个讯息得到了很好的反馈。
曾经美国有十几个主力师驻扎在西德,而现在则慢慢将这些部队调到伊拉克,中东国家等敏感地带,留在北约国的驻军也渐渐降到了现在几万人了。这也标志着北约的战略,也从当初的反俄,反苏,逐渐找到与俄罗斯的共同点“反恐”。
“东风压倒西风”后
当今国际趋势,国家现在向单边主义发展的。如我们把美国作为国家扩张的一个代表国,那从军事同盟的阵营上讲,北约的东扩给欧洲开创了一个新天地,同样它是一个单一阵营独大化的趋势。
那么是不是给你的感觉,“北-华”的军事力量发展不均衡呢?其实,在冷战时期“北-华”两个军事集团的力量是相对均衡的。现在华约瓦解了,苏联崩溃了造成了一边独大局面,所以让人感觉到力量不均衡了。但这个一边独大,不是代表美国的一边独大,而是整个欧洲的独大,我们寻根问源应该是基督教文化的独大。这只是一个果,那么因在何处?让我们通过回顾冷战岁月来探悉。
回顾冷战时期苏联大国沙文,看祸起萧墙。
四十年代的柏林危机。
1948年3月30日,苏联驻柏林代表通知柏林的美国军事长官,从4月1日期,苏方将检查所有通过苏占区的美国人证件,并检查所有货运和私人行李以外的一切物品。苏联开始对柏林实行一系列地面交通限制。1948年6月19日,苏联政府在西德实现了马歇尔计划后随即发表声明, "大柏林在苏联占领区内,经济上为苏占区的一部分,为了保护苏占区居民和该区经济利益, 防止对苏占区货币流通的破坏",决定对西方国家进入柏林的通路实施下列"交通管制":1、停止火车客运交通;2、禁止西占区汽车和马匹进入苏占区;3、水路运输须经允许并彻底检查后始能放行;4、个人通行证无效;5、货运列车须经彻底检查后始能通行等等。24日,苏联关闭了从汉诺威至柏林高速公路上的赫尔姆施泰特检查站(位于占领区边界),同时,封闭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所有通往柏林的公路、铁路和水路的交通运输,并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电力和煤炭。
1948年6月26日,在美国的内阁会议上,杜鲁门下令,“空运应在全面组织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命令美国驻欧洲部队将能够获得的一切飞机都投入空运。也就在这一天,美国空军的1架运输机从法兰克福将一批急需的物资运入柏林,代号为"运粮行动"的空运作业正式开始。世界航空史上罕见的特大规模的空中运输--柏林空运,拉开了序幕。此次空中运输立时13个月,据统计有每天进入几个规定机场迫降的运输机达868架次以上,差不多每1分钟就有1架飞机迫降。266644架次飞机在三条仅3公里宽的狭窄通道里来回穿梭飞行着,创造了人类空运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五十年代匈牙利事件(1956年10月23日~11月4日)
匈牙利想向西方靠拢,作为苏联的小兄弟不想搞社会主义了,这个可是不行的了,之后苏联的坦克直接开进了布达佩斯。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全面否定之后使东欧各国共产党中出现了持不同政见者。在匈牙利这种动荡局面由于对本民族历史的爱国主义狂热而进一步恶化,左翼知识分子则唤起了对匈牙利1849年革命时的爱国诗人和革命烈士——裴多菲的纪念。
苏联为了平息匈牙利的这种局面,促使斯大林忠实追随者拉科西的下台,但这只能进一步强化对民主化的要求,匈牙利人对苏军撤出本国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10月23日,匈牙利学生和工人示威游行,推倒了斯大林的雕像,苏军开始撤出,两位以前遭受拉科西迫害的领导人伊雷姆·纳吉和亚诺什·卡达尔分别被任命为总理和党第一书记。
最初苏联还相信可以与匈牙利的新政府合作,但纳吉上台后实行了一系列新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宣布匈牙利退出华约,寻求一种类似于奥地利和瑞士那样中立地位。
这些改变对苏联来说太快、太激烈了,卡达尔于是离开了布达佩斯在匈牙利东部建立了新政府,宣称要把共和国从法西斯的反革命暴乱中拯救出来。卡达尔在苏军坦克的支持之下于11月4日返回布达佩斯。
六十年代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最后的较量)
1962年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斗智的情景时常还浮现在我们眼前,肯尼迪被美国军方“逼迫”与苏联正面对抗。肯尼迪说:对抗可以,你们拿出证据吧。那么就有了U2高空侦察,A7舰载低空轰炸机对古巴的苏联导弹基地近距离拍摄的一幕。
那么为什么苏联要在古巴设立导弹基地,让我们一起看看。六几年的苏联觉得很恼火,因为北约把自己的导弹从最北边的冰岛,一直布到南边的土耳其,最近的只要有两三千的射程就能打倒苏联首都莫斯科及圣彼得堡。反过来苏联只有使用近万公里的洲际导弹才能打倒美国本土,所以苏联领导人就想,只许你搞弧行包围,我何不让你也后院起火。
1962年赫鲁晓夫支援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目的在于可以以中程导弹威慑美国本土。当时就美苏核能力而言,美国处于绝对优势。美国核弹头数量是苏联的6倍(5000:300)。美国核运载工具数量是苏联的5倍:(洲际弹道导弹294:75;潜射弹道导弹144:0;远程轰炸机600:190)。当时美国的军事基地包围着苏联,可以威胁苏联的
心脏地区。而苏联大部分导弹只能威胁欧洲而不是美国本土。
然而美国依然无法承受几十枚苏联核弹的打击,正如戴高乐将军对某国领导人说的那样:你们的核弹可以杀死我们1千次,而我们的核弹只能杀死你们1次,但1次就够了。
针对这一举措美国肯尼迪下令封锁加勒比海,检查任何有可能运送导弹给古巴的船只,以及苏联应该在一周撤除古巴导弹基地的“最后通谍”,否则则进行轰炸。因为他知道苏联的导弹基地还未安装完毕。
一次一触即发的世界大战,最终以北约撤除位于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基地为条件,苏联撤除了古巴导弹基地。
古巴危机把俄美拖到了核战争的边缘,对最终的妥协,美苏双方各执一辞:美国认为自己以强硬手段逼迫苏联撤走导弹是一次胜利,而苏联军方则认为古巴危机是“战略火箭军打赢的第1仗”。
就是这个妥协,最后成为华沙条约组织解体的一个契机。就是这个妥协,让只出产雪茄烟和古巴糖、只有600万人口的古巴成为最后的冤大头。
1963年肯尼迪被美国军火利益集团谋杀,1964年赫鲁晓夫被赶下台。
七十年代布拉格之春1968年8月20日
安东诺夫式运输机吐出了一辆辆苏联坦克,华沙条约军队从四面八方冲进了捷克斯洛伐克。捷共领导人杜布切克成了苏军的俘虏。布拉格,一夜之间从暖春坠入严寒。
1968年 8月 20日深夜,11点多钟。 一架苏联民航客机飞抵布拉格上空向地面上的鲁津机场发出信号:由于飞机发生机械故障,请求在鲁津机场迫降。情况紧急,鲁津机场的地勤人员没有犹豫,立即发出信号:同意迫降,并采取措施,引导苏联客机在机场降落。
飞机降落,机场工作人员并没有怀疑。但是,这架飞机降落后,不是停在跑道上,而是径直滑到了机场大门前,飞机上迅速跳下几十名荷枪实弹的苏军突击队员。他们手持冲锋枪,几分钟后占领了机场指挥系统。由于苏联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国,而这一切又进行得极其迅速,地勤人员根本来不及作出任何反 《北约东扩、华约瓦解之渊源(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