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哲学理论论文 >> 正文

讨论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个问题:苦恼意识及其出路(下)


,叫她站在当中,说道,按照摩西的律法,这样的妇人当用石头打死,但耶稣却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这些文士与法利赛人听了这话,都一个个地退去了,于是耶稣对她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1)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其一,宽恕的必要;其二,宽恕是与对“罪”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
而黑格尔以其哲学的话语重释了基督教的上述观点。他对宽恕问题的讨论是从分析“判断意识”与“行动意识”的关系开始的。
什么是判断意识?在黑格尔看来,判断意识是一种为了防止一切有限性的羁绊而放弃行动的意识。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追求普遍的意识,这样的一种自我意识“并不具有特定存在”,它“缺乏外化的力量,缺乏力量把自己变为事物并承受住存在。自我意识生活在恐惧中,深怕因实际行动和实际存在而沾污了自己的内心的光明磊落;并且为了确保内心的纯洁,它回避与现实接触”,“在它的诸环节的这种透明的纯洁性中,它就变成一种不幸的苦恼的所谓优美灵魂”。(2)这种意识以前也许在高尚的道德激励下行动过,可是行动总是一种指向有限的行为,坚持理想的最好办法是不要行动,从而凌驾在一切有限性之上。
而这个世界的存在是不能缺乏行动的,所以,在优美的灵魂之外,总是有人在行动。行动意识就是一种关于具体行为的意识,它以实现具体的目的为满足,不象判断意识那样以抽象的不被特殊性污染的普遍性为目标,它本质上是一种功利意识,它在劳动、占用、享受中获得其现实性。优美的灵魂面对这此行动意识,就开始了判断的工作,成了判断意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已出现了“功利意识”,“道德意识”,而现在又出现了“判断意识”,与之相关的还有“行动意识”,这些意识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功利意识与道德意识本质上虽是苦恼意识,但却表现为快乐意识,一种是在劳动、享受和占有中快乐,另一种是在道德的纯洁性中自我陶醉。而当发生某些悲剧、快乐的面具被撕毁的时候,功利意识与道德意识都可能转化为判断的意识,而对导致悲剧的行动者进行指责。以奥斯维辛为例。我们前面已经分析指出,奥期维辛是苦恼意识的爆发,在此之后,过去的功利意识与道德意识在评论这一悲剧的时候都可能以判断意识自居。所以,判断意识是一种不得不面对苦恼的苦恼意识,或者说,不得不面对苦

恼的时候,苦恼意识改头换面成了判断意识,它的对立面是被它所指责的行动的意识。
下面我们要分析的是黑格尔所展开的判断意识与行动意识之间的一场对话。这场对话中双方彼此揭示出对方的矛盾,从而引出“宽恕”的必要性。
判断意识视一切行动的意识为恶,为卑贱,因为行动涉及的对象总是有限的,但同样,行动意识也可以说这种判断意识是 “卑鄙”的,“因为它把行为割裂开来,制造出行为自身的不一致性并坚持如此。而且,这种判断意识又是伪善,因为,它不认为这种的判断是作恶的另一种方式”。(3)
之所以判断沦为作恶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因为优美的灵魂在追随着行动意识对其进行判断的时候,自身也进入了有限性中。在这里黑格尔用了“侍仆眼中无英雄”来指出,判断意识就象是行动意识的侍仆,“当英雄同他的侍仆打交道的时候,他不是作为一个英雄而是作为一个要吃饭、要喝水、要穿衣服的人,总而言之,英雄在他的侍仆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乃是他的私人需要和私人表象的个别性。同样,在判断意识看来,没有任何行动它不能从中找出个人的个别性方面以与行为的普遍方面相对立”(4)。但侍仆眼中无英雄,恰恰是因为侍仆是一个侍仆,他的眼光只能局限在这些方面。所以,判断意识就沦为了“卑鄙”。
行动的意识认识到判断的意识实际上和自己在同一个水平上。“行动意识不仅知道它自己被判断意识理解为一种外来的和异己的东西,并且从它这一方面看,反而觉得判断意识就其本性而言是和它自己等同的、一样的。行动意识于是向判断意识坦白招认它看到了也说出了这种等同性,并且盼望那已把自己同它放在同一水平上去的判断意识也能用它所说的这种话语来回答它,也能在答话里表示出它这种等同性来,从而出现一个互相承认的局面。”(5)
在黑格尔看来,在这时出现了一个判断意识与行动意识的和解的转机。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双方都互相招认自己的错误,过往的行为就可被“取消”。因为在黑格尔看来,“实践了的行为中的个别性方面,不论作为意图或者是作为意图的实际否定和限制,乃是直接消逝着的东西。有所行为以求实现的自我(恶的意识),或者说,精神的行为的形式,只不过是整体的一个环节;同样,那通过判断而对行为进行规定并对行为的个别方面和普遍方面进行区别的意识,也只不过是整体的一个环节。前者,恶的意识,由于它从对方中直观地认识了自己,被诱致采取了实际认错的行动,可说已对其自身或自已进行了这种外化运动,已使自己外化为环节。但是后者,也必须抛弃它的片面的没有得到承认的判断;而且就象前者已显示精神力量是在它的现实之上那样,它也必须显示精神力量是在它的特定概念之上”。(6)即,在黑格尔看来,判断与行动都只是精神这整体当中的环节,当每一方放弃自己的片面性,就是所谓的“使自己外化为环节”,而不再坚持自己,前来纳容他者,这样,有限的定在就被“取消”了,“显示精神力量是在它的现实之上”。单就判断意识而言,这种“取消”意味着,判断意识“在前者之中直观地认识了它自己。”“它对前? 灰馐端?硎镜目硭。?导噬暇褪撬?运?约旱姆牌??运?姆窍质档谋局实姆牌?薄#?)
这种相互放弃自己而接纳它者的行为,也就是宽恕的本质,而这又是一种精神力量,即那种对立双方之间的统一的力量,表现为两个绝对的自我之间的和解。在黑格尔看来, “和解这个词就是这样一种实际存在着的精神”。(8)这种精神就是真正的自我的实现,原来苦恼意识那种无内容的,孤立的“我”都真正达到了精神之我。“两个我都是在和解性的‘是的’Ja中抛弃它们相互对立着的实际存在的,这个‘是的’就发展到了一分为二的那个我的实际存在。”(9)
所以,以宽恕取代判断,是绝对对立的自我意识达到统一、重建伦理生活的唯一途径。黑格尔在说明判断意识与行动意识的关系时虽未明确指涉基督教,但是,他所用的“和解”二字极有启发性。因为,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宗教”部分将讨论基督教时,着重点就是放在“和解”上,称基督的工作就是完成了人与神的和解,而最种和解最终是表现在人与人的和解上。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基督教中确实看到它对判断始终持批评态度,如,“你在甚么事上论断人(在西方里与判断是同一个词——引者注),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10)“为什么你看到兄弟眼中的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11),而对于宽恕,圣经中的论述就更多了。“‘主啊,我兄弟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七次,乃是七十七次’”等等。(12)
然而,黑格尔看到,判断意识既然把自己视为优美灵魂,就很难放弃判断,很难象行动意识一样招认自己只是精神的一个环节。它否认自己是一种有限的意识,它是“一付硬心肠”,“竟而夸耀自己灵魂的优美,以示不同于恶的意识,竟而摆出‘坚贞不屈’的品格那样的桀傲倔强和决不迁就别人而矜持自负的缄默无言以对抗别人的坦白认错。”(13),即,它看不到自己的仆侍性格反而以英雄自居。
如何改变判断意识这付硬心肠?在黑格尔看来,关键之点在于它必须不再把自己认做优美灵魂,所以,这里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对自己是否是优美灵魂的质问,而且是对“优美”、对“善”本身的质问。因为只有当优美灵魂用以装饰自己的“善”的面具被识破,才可能把那付“硬心肠”软化。
根据黑格尔的观点来看来,基督教对判断意识的否定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从基督论的角度来否定纯善,其次,是从人性论的角度来否定纯善。而否定了纯善,就使判断意识用以维护其优美灵魂的面具破粹了。
首先,从基督论的角度来理解这一点。基督教认为,虽然人们一向期待着神、救世主、或者说弥赛亚的来临,而当基督真的来到世间的时候,他们却把基督以渎神的名义送上了十字架,因为基督作为神的启示与他们这些判断意识的想象完全不同。
基督的一生是极为卑微的一生。他出

《讨论黑格尔哲学中的一个问题:苦恼意识及其出路(下)(第6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428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哲学理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