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点真实的故事╠╠关于电视文艺纪录片的使命与命运
阶层传统艺术文化这一使命。那么,电视文艺的存在现状,便有了从内容到形式改弦更张的必要性;而人类积淀丰厚取之不竭的传统艺术文化资源,则使其改弦更张具有极大的可能性。
三、 策划会的故事
——关于电视文艺纪录片的命运与使命
[本文]为争取收视率,奈何桥电视台文艺频道大改版,邀阿鼻界名流及象牙塔学者若干,齐聚望乡台大饭店策划改版大计。
阿鼻界诸名流均系欢场耆宿,故共持“娱乐挂帅”观点;但在实施方面,又分“豪华”、“美色”“胡闹”、“高雅”四大流派。
“豪华派”领域夏桀和商纣先生,力主娱乐节目宜以豪华气派制胜——如以琼玉为宫,悬肉为林,醇酒为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更加以裸体男女数千追逐嬉戏于酒池肉林之间,选俳优数百杂演鱼龙百戏劲歌艳舞时装健美操,冲击力孰可当之?收视率笃定爆涨!
“美色派”认为以经济效益计,不妨以美人计智取观众。夫差和李隆基先生各荐西施及玉环小姐,出任节目主持人,称其或擅于颦眉捧心吊人胃口,或丰艳肉感足堪迷翻一片;刘欣先生则荐靓仔董贤与二女搭档,称可获倾国倾城之杀伤力。
“胡闹派”代表刘昱呼吁电视文艺应回归人类游戏天性,并出新出奇不羁常理——譬如选一个箫道成那样的大胖子作肉靶,让小朋友们用箭射他肚脐。“高雅派”陈叔宝、李煜二位不以为然,说不如编几出充满动情点的缠绵肥皂剧,如不爱江山爱美人,灰姑娘变成小公主之类,保管痛赚痴男怨女的鼻涕眼泪。
象牙塔学者闻之皆面有忧色,墨翟先生皱着苦瓜脸叹道:吁!歌舞太盛,嬉游无度,亏夺庶民衣食之财,恐非祥瑞之兆矣!韩愈先生愤愤然道:可恨千载之后,骈俪之风又盛!滥情纵欲,粉饰太平,文彩其表而空乏其里,直置载道之文于八十代之衰!杜少陵性情中人,闻之眼圈一红,击案而歌曰:“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
阿鼻界诸君睹此酸腐之人,尽皆忍俊不禁。会议主人遍敬迷魂汤一盏,嘱副手钟馗礼送诸学者出门,转谓桀、纣等名流:“果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尔等走了好,我们接着谈……”
[释文]针对历史上屡屡出现的“娱乐化艺术”给社会文化造成的糜腐,先秦以降历代学者均在孜孜不倦地探讨人类艺术的真实性质与功能。由初唐陈子昂、韩愈等提出的“文以载道”主张,即是一个具有文化学内涵的艺术观念。形式从属于内容,艺术性从属于文化性,方能使艺术本身与社会文化形成健康互动的发展关系。对电视文艺而言,“文以载道”的艺术观意味着对人类艺术文化真诚的关怀和求知,提倡对传统艺术功能与价值的再发现和再评价。“载道”之文艺是对庸俗娱乐之“文艺”的制衡,使之不至于过度泛滥而引起文化糜烂;“载道”之文艺亦是人类艺术的本相真身,体现着人类为生存而创造艺术这一工具的真实动机。所以,“文以载道”是首先作为观念(而非仅仅是“体裁”)存在的电视文艺纪录片的观念核心;相对于现有电视文艺节目体裁,电视文艺纪录片又是最适于“载道”的电视片体裁——该片型的存在价值取决于以下特殊理由:
1. 能揭示艺术的文化本质
艺术被当做审美或娱乐的对象物,大概始于2000多年前欧亚大陆上的有闲阶层——此可见证于孔子、柏拉图等对艺术的美学阐释。1750年鲍姆嘉通(A.G.Baumgarten)发表其著作《美学》(《AESTHETIC》)以来,艺术的文化本质更是从起源论到目的论,都被界定成为人类审美行为的创造物与对象,或曰人类审美或娱乐的用具。在德国人康德(I.KANT)和朗格(K.LANGE)眼里,艺术不过是令人愉快的或幻觉的“游戏”。⑨英国学者斯宾塞(H.spencer)则断言,由于人类吃得比动物好了许多,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所以创造了艺术这种消磨闲暇的玩物。
20世纪文化人类学对艺术现象广泛的实地调查(field work)所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证明,所谓“艺术”并非19世纪的欧洲书斋学者信口胡诌的那类东西。德国人类学家格罗塞(ERNST GROSSE)注意到,原始艺术都有其直接服务于人类生存的功利目的——如引诱异性,吓唬敌人、祭祀娱神、训练感官与智力等等(《艺术的起源》、《艺术科学研究》);格罗塞的同乡和同行利普斯(J.E.LIPS)认为,“戏剧”这个艺术种类,起源于古代“促进自然界周而复始的更新,获得雨水以及从而获得田地丰收,迫使植物之神生产出农业果实所必需的”丰收仪式上的面具(扮演丰收神角色)的舞蹈。⑴⑽此外,北美、亚洲和中国的人类学者和艺术学者,也有大量著述从多个角度,证明了人类艺术服务于人类生存的泛功能性质,此不赘述。
上述筑基于调查(而不是推理或猜测)的研究成果表明,艺术的本质从一开始就是多功能的人类生存工具。艺术所引发的美感或快感,并不是 《讲一点真实的故事╠╠关于电视文艺纪录片的使命与命运(第6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4299.html
三、 策划会的故事
——关于电视文艺纪录片的命运与使命
[本文]为争取收视率,奈何桥电视台文艺频道大改版,邀阿鼻界名流及象牙塔学者若干,齐聚望乡台大饭店策划改版大计。
阿鼻界诸名流均系欢场耆宿,故共持“娱乐挂帅”观点;但在实施方面,又分“豪华”、“美色”“胡闹”、“高雅”四大流派。
“豪华派”领域夏桀和商纣先生,力主娱乐节目宜以豪华气派制胜——如以琼玉为宫,悬肉为林,醇酒为池,“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更加以裸体男女数千追逐嬉戏于酒池肉林之间,选俳优数百杂演鱼龙百戏劲歌艳舞时装健美操,冲击力孰可当之?收视率笃定爆涨!
“美色派”认为以经济效益计,不妨以美人计智取观众。夫差和李隆基先生各荐西施及玉环小姐,出任节目主持人,称其或擅于颦眉捧心吊人胃口,或丰艳肉感足堪迷翻一片;刘欣先生则荐靓仔董贤与二女搭档,称可获倾国倾城之杀伤力。
“胡闹派”代表刘昱呼吁电视文艺应回归人类游戏天性,并出新出奇不羁常理——譬如选一个箫道成那样的大胖子作肉靶,让小朋友们用箭射他肚脐。“高雅派”陈叔宝、李煜二位不以为然,说不如编几出充满动情点的缠绵肥皂剧,如不爱江山爱美人,灰姑娘变成小公主之类,保管痛赚痴男怨女的鼻涕眼泪。
象牙塔学者闻之皆面有忧色,墨翟先生皱着苦瓜脸叹道:吁!歌舞太盛,嬉游无度,亏夺庶民衣食之财,恐非祥瑞之兆矣!韩愈先生愤愤然道:可恨千载之后,骈俪之风又盛!滥情纵欲,粉饰太平,文彩其表而空乏其里,直置载道之文于八十代之衰!杜少陵性情中人,闻之眼圈一红,击案而歌曰:“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
阿鼻界诸君睹此酸腐之人,尽皆忍俊不禁。会议主人遍敬迷魂汤一盏,嘱副手钟馗礼送诸学者出门,转谓桀、纣等名流:“果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尔等走了好,我们接着谈……”
[释文]针对历史上屡屡出现的“娱乐化艺术”给社会文化造成的糜腐,先秦以降历代学者均在孜孜不倦地探讨人类艺术的真实性质与功能。由初唐陈子昂、韩愈等提出的“文以载道”主张,即是一个具有文化学内涵的艺术观念。形式从属于内容,艺术性从属于文化性,方能使艺术本身与社会文化形成健康互动的发展关系。对电视文艺而言,“文以载道”的艺术观意味着对人类艺术文化真诚的关怀和求知,提倡对传统艺术功能与价值的再发现和再评价。“载道”之文艺是对庸俗娱乐之“文艺”的制衡,使之不至于过度泛滥而引起文化糜烂;“载道”之文艺亦是人类艺术的本相真身,体现着人类为生存而创造艺术这一工具的真实动机。所以,“文以载道”是首先作为观念(而非仅仅是“体裁”)存在的电视文艺纪录片的观念核心;相对于现有电视文艺节目体裁,电视文艺纪录片又是最适于“载道”的电视片体裁——该片型的存在价值取决于以下特殊理由:
1. 能揭示艺术的文化本质
艺术被当做审美或娱乐的对象物,大概始于2000多年前欧亚大陆上的有闲阶层——此可见证于孔子、柏拉图等对艺术的美学阐释。1750年鲍姆嘉通(A.G.Baumgarten)发表其著作《美学》(《AESTHETIC》)以来,艺术的文化本质更是从起源论到目的论,都被界定成为人类审美行为的创造物与对象,或曰人类审美或娱乐的用具。在德国人康德(I.KANT)和朗格(K.LANGE)眼里,艺术不过是令人愉快的或幻觉的“游戏”。⑨英国学者斯宾塞(H.spencer)则断言,由于人类吃得比动物好了许多,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所以创造了艺术这种消磨闲暇的玩物。
20世纪文化人类学对艺术现象广泛的实地调查(field work)所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证明,所谓“艺术”并非19世纪的欧洲书斋学者信口胡诌的那类东西。德国人类学家格罗塞(ERNST GROSSE)注意到,原始艺术都有其直接服务于人类生存的功利目的——如引诱异性,吓唬敌人、祭祀娱神、训练感官与智力等等(《艺术的起源》、《艺术科学研究》);格罗塞的同乡和同行利普斯(J.E.LIPS)认为,“戏剧”这个艺术种类,起源于古代“促进自然界周而复始的更新,获得雨水以及从而获得田地丰收,迫使植物之神生产出农业果实所必需的”丰收仪式上的面具(扮演丰收神角色)的舞蹈。⑴⑽此外,北美、亚洲和中国的人类学者和艺术学者,也有大量著述从多个角度,证明了人类艺术服务于人类生存的泛功能性质,此不赘述。
上述筑基于调查(而不是推理或猜测)的研究成果表明,艺术的本质从一开始就是多功能的人类生存工具。艺术所引发的美感或快感,并不是 《讲一点真实的故事╠╠关于电视文艺纪录片的使命与命运(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