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文史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正文

虚拟的千座高原——游牧文化与网络乌托邦


请躁着我》等,现任“榕树下”副coo。
     邢育森:几年前在北邮BBS上以涅磐的名字发表小说《活得象个人样》一炮而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被评为网络写手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后来又连续创作了《柔人》、《丝婚之年》、《逃离海面》等在网络中广为流传的作品。
     心有些乱:音乐人,六十年代被诞生,七十年代被迷惑,八十年代被开除,九十年代被吹捧,零零年代被网络套牢,从此出文入墨,不亦快哉,你当然会喜欢他的东西。他的网络作品有《护士小雯》、《青色片段》、《今天可能有爱情》等。
     Pass:一个自称为有浪子本性的人,大上下长城内外走过很多地方,从商从文都很执着,虽然还是很年轻,可自己的经历写起来就是一本大书。主要作品有《湘女多情之八天七夜》、《为了忘却的纪念》等。
     俞白眉:以《网络论剑之大梦谁先觉篇》走红网络的,有评论称其像变魔法一样转换文体语体、叙述方式、题材人物以及思考与表达的切入点,常常把读者弄得如坠五里雾里,只记得他的幽默搞笑。作品还有《寻常男女》、《网络论剑之刀剖周星驰篇》等。
     Mikko:网络著名写手,曾获“榕树下”首届网络原创文学大赛二等奖,据说是一个优秀的、异于常人的人,尽管他至今仍然以一种恶俗的状态生活着,但他觉得自己总有一天会成为天鹅的。其作品有《英雄时代》、《政府上网年》等。19
     在网络作家的自述中,可以明确地感觉到其游戏性质。当传统作家面对他们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一种被“解构”的对象。在他们看来,不仅没有必要成为传统作家,而且面对传统作家的时候,他们甚至还透露出一丝可以觉察的某种优越感。但可以肯定的是,网络文学和作家自由的“话语实践”,也并没有多少值得谈论的新鲜东西,在“后现代”文学乃至王朔的小说中,类似的幽默或机智、自嘲、插科打诨等,已经很“普及”了。因此,网络文学的“形象”没有树立起来,并不是它对传统文学构成的挑战,说到底还是因为它的文学性仍然在被质疑的过程中。比如“搜狐文学社区”和“汉青文化公司”联合举办的网络征文,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三卷本:小说卷、散文卷和另类卷。选题策划唐敏在“序”中说:“无论是谁,用一根电话线通过电脑,就能与这片虚拟的精神世界产生亲密的接触。这是一种超能力的体验,各种网站为所有人提供了平等的条件,BBS成为公众写作的最好园地,曾经是无法描述、也无法让人评论的内心感受,终于在网上得到了回应。写作不再孤寂,在互联网上找到合适自己的伙伴,写出来的文章或段子有人欣赏,写作的热情从来没有如此地火热过。曾经那么遥远的文学,还有那些高高在上的作家们,都不再遥远和高深莫测,每个人的才质和本性在望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20她对这次活动和入选征文表示了极大的满足。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征文还要通过印刷媒体来证实其“水准”,这无意间透露了网络文学的某种不自信。当唐敏称这些网络作家“已经具备了相当专业的水平”时,她评价、衡量文学的尺度,事实上还是没有离开传统的写作标准。因此,网上写作最大的自由,是任何人都可以当“作家”,但是否能写出文学作品是另外一回事。
     2002年第一期的《大家》杂志上,发表了林焱的“传媒链接小说”——《白毛女在1971》,这篇小说被南帆等人认为是“网络文学的革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篇被称为“传媒链接小说”的本文,确有独到之处,它所可能呈现的形态,是印刷杂志上难以表达的,因此那个有链接符号的地方,需要在各种网站上链接之后才能得到完整的体现。如果网站发生变化,或其中的某些内容发生变化,那每个人所独到的“白毛女”就将是各种各样的。应该说,这个有着极大“戏仿”性质的小说,充分利用了网络的特性,虽然我们在文字本文中仍可读到故事的大概情况,但因网络链接多种可能性的存在,我们对这篇小说的真实情况可能是永远难以把握的。作家自己介绍,通过雅虎网站检索的结果,共有6170个网页与白毛女相符。不要说读者,即便是作者大概也难以把所有与白毛女相关的网页全部检索过。这样,《白毛女在1971》从诞生的一刻开始就意味着是一部永远不可能有人读完的作品。我们不能不惊异作家奇特的想象力,他在利用电脑无限可能性这一点

上的确是空前的。
     因此,有批评者指出:“这篇‘传媒链接小说’具有‘敞开’特质。文字、图象、音响、诠释、链接等等表现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在阅读这样的小说的时候,会多次中断阅读的冲动,从依靠情节和语言维持的传统阅读走出,循作者提供的种种‘阅读线索’展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冒险’,一次大胆的游戏式阅读。打破以文字牵制读者的‘传统线性阅读方式’让多种阅读媒介创造阅读的‘晕旋效应’。作者在开放式的多媒体文本中,与读者展开多种方式的情感、智慧的交流和‘较量’。面对多种的艺术表达媒介,作家创造的因子发生写作的‘多媒体效应’,即图像、声音、文字对同一艺术创造对象同时发生多重复合式的创造冲动:如果如此叙事,我将用什么样的‘影像’去‘再创造’?如果我已经拍摄或编辑了这样的‘影像’,将让我导入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之中?在我‘找到’了某种故事的时候,我是否可以用音乐、用镜头写作?作家的身份随着想象变成了文本的策划者、导演、音响师、编辑、美工和摄影师。这样的艺术构思只有在网络时代才能想象,这样的游戏规则也只有在网络时代才能实现。”21这个分析应该说是可以接受的。但值得讨论的是,到目前为止,网络文学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大多与戏仿有关,《大话西游》、《悟空传》以及《白毛女在1971》。虽然《白毛女》的演员解构了剧中角色,但如果没有原创的剧本,这个戏仿的网上文学还会产生吗?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方面网络文学在戏仿或“克隆”印刷传媒的作品,另一方面,网民或网络文学的捍卫者又在抗议或抵制网络文学被再“复制”的可能或企图。有篇文章叫做《〈大话西游〉之好莱坞超级模仿秀》,文章说:堪称网络时代后现代文化经典的《大话西游》现身好莱坞指日可待。不过美国NBC电视台早已捷足先登,推出了电视版的《The Monkey King》(猴王),但正像《刮痧》中那个狗屁不通的美国律师一样,让唐僧与观音坠入爱河这样的改编实在是大话得有点离谱,特别是让除了性感一无是处的白灵(《安娜与国王》中饰妃子)出演观音、让《致命罗密欧》中那个只有拳头会说话的混血儿罗素扮孙悟空,不但研究《西游记》的老学究要生气,忠实的大话迷们也要愤怒了。如果好莱坞真要克隆《大话西游》,还是让影迷们自己选角吧!22
     看来,无论任何一种形式的“经典”,都会有人出于不同的动机来捍卫,在这个意义上,网络文学的开放性仍然是有限的。网络文学作为一种形式存在,包括它所表达的文学意识形态的内容,在文化多元主义的时代都有其合理性,但如果把它夸大甚至神话,那么网络文学自身存在的问题,本身就是网络文学不能超越的解构力量。
    
       
     注释:
     1、于洪梅:《读解我们时代的精神症候》见戴锦华主编《书写文化英雄》,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版216页。
     2、戴锦华语:同上216——217页。
     3、严冬:《空气中弥漫着烧钱的味道》,《中华读书报》2000年6月21日。
     4、冯

《虚拟的千座高原——游牧文化与网络乌托邦(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445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文学理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