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及未来趋势
年均增速,%)
年份
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
世界药品市场销售额
1996-2000
13.4
2000年
17.5
10.6
2001-2005
12
8
注: 来自国家经贸委“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数据。
未来五至十年期间,我国医药市场以化学药为主、中药为辅、生物制药为补充的格局不会改变。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和制药产业状况,“十五”期间,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发展现代生物制药、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发展优势原料药。具体内容如下。
(1)发展现代生物制药。生物工程技术方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小。预计未来五年内,我国将开发10-15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药物。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在重点发展生物工程药物的同时,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生物工程技术对化学制药、中药、生化制药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五”期间发展的重点领域是:一是重点利用重组DAN技术和原生质融合技术构建新菌种,或改造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等产品的生产菌种,提高工艺技术水平,降低消耗。二是开发预防、诊断与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免疫缺陷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疾病的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和生物技术药物。三是开发现有的生物技术产品新剂型。四是采用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技术和传统生产相结合的方法,生产稀缺的中药材。“十五”期间,优选一批已取得研究成果且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产品实现产业化,发展医药高新技术产品,促进生物制药产业更快发展。
(2)推进中药现代化。中药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但由于现代化水平较低,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在加入WTO之后将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保持优势,尽快提高国际竞争力,应对“洋中成药”及国外天然药物的冲击和影响,需要在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产品开发等方面加快现代化步伐。一是加强国际性合作,促使我国中药的药理基础、疗效功能、品牌信誉获得国际上的认可(特别是要努力争取美国FDA即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认可),并解决中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和不科学问题,使我国传统中药的生产方式与国际上天然药物的现代化生产方式接轨。二是在充分发掘传统中药的同时,要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中药新产品新品种,加快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的改造、更新和升级,加强中药材和中成药的产业化基础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中药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和规模化生产水平。三是积极推进中药材的生产规范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推广GAP(Good Agriculture Praactice:优良药材种植规范),鼓励和支持中药提取物的标准化、商品化生产。
(3)发展优势原料药。要继续扩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整体素质,增强化学原料药的国际竞争力。重点领域:一是分层次发展化学原料药。在满足基本医疗用药需求的同时,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国内紧缺的产品,更多地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二是重点突破一批大宗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如维生素类、大环内脂类、氨基酸类产品及其中间体生产中的发酵、结晶及分离、提取等技术。开发一批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率、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共性技术。三是充分发挥石家庄、哈尔滨、沈阳、重庆等老医药工业基地的作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进工艺,提高竞争力。同时,建立浙东南(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中心)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形成规模化和国际化的原料药生产中心。
(二)近期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2002年,医药产业和市场中各种因素集中交汇,相互作用。2002年是医药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的一年;是医药生产企业发挥“九五”技改达到生产能力的一年。总体上看,医药产业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生产经营形势较好。2002年前11个月,全国医药行业按可比价格计算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895.4亿元,同比增长17.4%;完成工业增加值852.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在全国重点监测的12个工业行业中,医药行业生产以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而位居第四,仅次于机械、煤炭、电子行业的生产增长速度。
从医药行业对外贸易情况来看,2001年医药商品进出口总额71.54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出口增长10.06%;进口增长37.1%。2002年前10个月,医药进出口总额达到61.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6%,其中出口总额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7%;进口总额30.2亿美元,同比增长8.46%。总体上看,全年出口形势明显好于预期,能够完成全年预定目标。从内部结构来看,在出口贸易中,化学原料药出口贸易占全部医药商品出口的47.8%。整体上讲,医药行业出口格局未发生较大变化,仍然主要是依靠化学原料药出口拉动。化学原料药是我国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稳定的市场份额。2002年以来增长势头较好,有利于这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具体来讲,医药经济运行在2002年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医药产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总体上讲,我国医药产业今年来
2、全球制药产业转移效应进一步显现。2002年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我国加入WTO,我国逐步成为国际制药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目前我国许多化学原料药已经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其中许多产品已经在国际医药产品市场中名列前茅。基于降低制造成本、扩大销售市场等方面的考虑,一些跨国制药公司纷纷在中国设厂,寻求转移生产的合作,我国正在成为全球重要的医药产品生产和分销基地。在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中,一批国内医药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全球制药产业转移生产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和扩大。
3、化学制药工业已经具备成熟工业的特征。2002年以来,国内各项结构调整政策对化学制药工业产生积极影响,产品升级加快。从化学制药工业的经济运行、资产结构及盈利能力状况上看,产业整体运行平稳,盈利水平较好,结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从而促进该行业基本进入成熟工业发展行列。
4、生物制药工业成为产业亮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目前已经基本走出低谷,高科技产业“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特征初步显现。虽然目前行业规模还比较小,但是已经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2002年10月底,生物制药行业资产总计划3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比全行业总资产增幅高3.54个百分点;生物制药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增长17.23%和9.13%,特别是费用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分别达到13. 《2002年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及未来趋势(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4503.html
年份
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
世界药品市场销售额
1996-2000
13.4
2000年
17.5
10.6
2001-2005
12
8
注: 来自国家经贸委“医药行业十五规划”数据。
未来五至十年期间,我国医药市场以化学药为主、中药为辅、生物制药为补充的格局不会改变。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和制药产业状况,“十五”期间,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发展现代生物制药、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发展优势原料药。具体内容如下。
(1)发展现代生物制药。生物工程技术方面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小。预计未来五年内,我国将开发10-15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药物。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在重点发展生物工程药物的同时,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生物工程技术对化学制药、中药、生化制药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五”期间发展的重点领域是:一是重点利用重组DAN技术和原生质融合技术构建新菌种,或改造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等产品的生产菌种,提高工艺技术水平,降低消耗。二是开发预防、诊断与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免疫缺陷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疾病的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和生物技术药物。三是开发现有的生物技术产品新剂型。四是采用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技术和传统生产相结合的方法,生产稀缺的中药材。“十五”期间,优选一批已取得研究成果且有较好市场前景的产品实现产业化,发展医药高新技术产品,促进生物制药产业更快发展。
(2)推进中药现代化。中药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但由于现代化水平较低,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在加入WTO之后将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保持优势,尽快提高国际竞争力,应对“洋中成药”及国外天然药物的冲击和影响,需要在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产品开发等方面加快现代化步伐。一是加强国际性合作,促使我国中药的药理基础、疗效功能、品牌信誉获得国际上的认可(特别是要努力争取美国FDA即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认可),并解决中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和不科学问题,使我国传统中药的生产方式与国际上天然药物的现代化生产方式接轨。二是在充分发掘传统中药的同时,要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中药新产品新品种,加快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的改造、更新和升级,加强中药材和中成药的产业化基础和标准化生产,提高中药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和规模化生产水平。三是积极推进中药材的生产规范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推广GAP(Good Agriculture Praactice:优良药材种植规范),鼓励和支持中药提取物的标准化、商品化生产。
(3)发展优势原料药。要继续扩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整体素质,增强化学原料药的国际竞争力。重点领域:一是分层次发展化学原料药。在满足基本医疗用药需求的同时,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国内紧缺的产品,更多地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二是重点突破一批大宗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如维生素类、大环内脂类、氨基酸类产品及其中间体生产中的发酵、结晶及分离、提取等技术。开发一批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率、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共性技术。三是充分发挥石家庄、哈尔滨、沈阳、重庆等老医药工业基地的作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进工艺,提高竞争力。同时,建立浙东南(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中心)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形成规模化和国际化的原料药生产中心。
(二)近期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2002年,医药产业和市场中各种因素集中交汇,相互作用。2002年是医药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的一年;是医药生产企业发挥“九五”技改达到生产能力的一年。总体上看,医药产业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生产经营形势较好。2002年前11个月,全国医药行业按可比价格计算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895.4亿元,同比增长17.4%;完成工业增加值852.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在全国重点监测的12个工业行业中,医药行业生产以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而位居第四,仅次于机械、煤炭、电子行业的生产增长速度。
从医药行业对外贸易情况来看,2001年医药商品进出口总额71.54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出口增长10.06%;进口增长37.1%。2002年前10个月,医药进出口总额达到61.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6%,其中出口总额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7%;进口总额30.2亿美元,同比增长8.46%。总体上看,全年出口形势明显好于预期,能够完成全年预定目标。从内部结构来看,在出口贸易中,化学原料药出口贸易占全部医药商品出口的47.8%。整体上讲,医药行业出口格局未发生较大变化,仍然主要是依靠化学原料药出口拉动。化学原料药是我国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稳定的市场份额。2002年以来增长势头较好,有利于这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具体来讲,医药经济运行在2002年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医药产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总体上讲,我国医药产业今年来
发展态势良好,工业生产增势较为明显,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经济效益保持较好水平。这种运行和发展格局得来不容易。自2002年年初以来,国际医药市场上不确定因素急剧增多,国内市场波动加剧,上游相关产业价格上扬。这种国内外产业发展环境要求医药产业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波动、适应政策调整变化、降低上游产品价格提高对成本的影响。医药产业正是在实现了上述调整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这种状况也说明,我国医药产业已经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这为“十五”计划后三年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地。
2、全球制药产业转移效应进一步显现。2002年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我国加入WTO,我国逐步成为国际制药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目前我国许多化学原料药已经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其中许多产品已经在国际医药产品市场中名列前茅。基于降低制造成本、扩大销售市场等方面的考虑,一些跨国制药公司纷纷在中国设厂,寻求转移生产的合作,我国正在成为全球重要的医药产品生产和分销基地。在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中,一批国内医药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全球制药产业转移生产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积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和扩大。
3、化学制药工业已经具备成熟工业的特征。2002年以来,国内各项结构调整政策对化学制药工业产生积极影响,产品升级加快。从化学制药工业的经济运行、资产结构及盈利能力状况上看,产业整体运行平稳,盈利水平较好,结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从而促进该行业基本进入成熟工业发展行列。
4、生物制药工业成为产业亮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目前已经基本走出低谷,高科技产业“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特征初步显现。虽然目前行业规模还比较小,但是已经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2002年10月底,生物制药行业资产总计划3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比全行业总资产增幅高3.54个百分点;生物制药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增长17.23%和9.13%,特别是费用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分别达到13. 《2002年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及未来趋势(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