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占款:上市公司的致命风险
一直以来,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是证券市场的一个痼疾。由于上市公司从市场拿到了钱,成了那个嘴上叼着肥肉的"乌鸦",于是,大股东自然就演变成垂涎那块肥肉的"狐狸"。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一批被采访对象还不约而同地将上市公司戏称为"唐僧肉",引得中国股市层出不穷的
"恶东"们都想"咬"一口。
且看这些"恶东"们,利用自身大股东的位置,将上市公司当成圈钱的工具,通过种种手段将上市公司募集来的资金据为己有,甚至使上市公司沦为空壳。
还有一些非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上市圈钱的目的,利用上市公司重组之机,借壳或者买壳上市,控制上市公司之后,便露狰狞之相,行掏空之实。
这些"恶东"是中国股市上对抗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一支破坏力量,使一个又一个原本可以良性发展的上市公司一步步走上末路,成为自身没有抵抗能力的"唐僧"。最终,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对中国股市的制度完善和健全形成直接挑战。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在我国,"恶东"控制并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已极其严重。我们不妨来看看已被"恶东"们掏空的几大"典型"。
粗暴掠夺型:三九医药神话破灭
要谈大股东占款的"典型",不得不说的就是三九医药,因为它是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检查办法》颁布实施以后,第一家被公开通报的国有大型上市公司。
2004年5月底的一个上午,就在"三九"领袖赵新先被免职后不久,记者约见了三九医药的相关人士,专门就上市公司被大股东"三九药业"及关联公司占用资金的前后过程进行了调查。
在采访开始前,他开门见山地向记者声明,他想谈的就是他所知道的一些关于三九医药资金被占的真实情况,出于职业操守,不涉及企业内幕。
他说,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现在普遍的看法似乎认为是国有企业改制以后常见的现象,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比如说很多大型上市公司由于脱胎于原来的改制,不可避免地和作为母公司的大股东有一些大的关联交易,于是产生了往来欠款。如果仅是这样,尚且可以理解。
"然而,三九医药的情况不一样,不可同日而喻。三九药业占用三九医药资金的方式很简单,就是粗暴地将钱拿走。"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三九医药和大股东在业务上不存在关联交易的前提条件。这一点在中国证监会下发给公司的谴责通知中也可以看出一点名堂。三九药业原来的核心资产是制药资产,后来,这块资产包括销售都划进了上市公司。因此,从企业流程角度讲,不存在占款的条件。它的占款不是交易产生的。
那么,粗暴地拿走钱到底是怎么个拿法?又是怎么个粗暴法呢?
"就是简单到直接划走,不需要任何理由。这其中,既没有董事会决议,信息披露,更没有股东大会审议。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个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一说,三九说到底,别的人说了都不算,唯一就是赵新先一个人说了算。无论是什么决策,都来自于他。而他心里也就认为这个企业就是他的企业。说白了,在赵新先的下意识里,这个企业已经不是国企,其本质更像一个民营企业。"
"基于这个前提,占款的实施实际上只需要两个人就能完成。一个是赵新先,一个是财务部长。财务部长在我们那儿实际上就是一个出纳。"
既然是粗暴地拿走钱,自然就不需要任何的掩饰,三九巨额占款事发于地方监管部门的一次例行的巡检。当时的情景对我们的受访者来讲依然历历在目:"原来只是一次例行的巡检,但当他们查阅相关资料后,立刻发现了占款问题的严重性,监管人员对我说,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做?"
话题进行到此,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三九是如何发端的,这样也许就不难理解赵新先缘何能够"一人独大"说了算,从上市公司把钱拿给集团。
1985年,赵新先开始下海,成立公司。据悉,他当时研制了三九胃泰等药,由于效果不错,就准备申请批号生产。由此,南方制药厂就应运而生。此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资本积累,在南方制药厂的基础上成立了三九企业集团。不可否认,正是因为和赵新先的领导有关,"三九"才得以辉煌。
然而,本质为国企的"三九"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赵新先本人的自我意识也随之发展壮大,他的一些想法或观念开始转变,他俨然把"三九"当成了他个人的企业,他的决策、他的想法就是企业的决策、企业的想法。"一言堂"局面由此形成。
"而这,应该是三九医药被大股东三九药业占据巨额款项的最直接原因。因为赵新先的观念是,这个企业就是我的,我只不过是将钱从左口袋挪到了右口袋而已。"
那么,上市公司这笔高达20多亿元的巨额资金,大股东三九药业拿去干吗了呢?据悉,部分用于还债,部分用于进行缺乏战略的乱投资。
原来,早在三九医药上市之前,大股东三九药业的外债数额已经居高不下。众所周知,企业上市就是为了募集资金。当时三九医药的上市,很大程度上是告诉三九药业的债权人,钱已经在那儿了,没有问题。只要上市,就可以还款。
"应该说,赵氏让三九医药上市很大程度上没想过拿IPO的钱投在药业上。因此,三九医药在上市的时候就是一种扭曲的模式,上市的初衷是变态的。这必然造成其被大股东占款的后果。"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调查结果,截至2001年5月31日,三九医药的大股东三九药业及关联公司占用三九医药资金约25亿元,被占用的资金甚至包括了三九医药未使用的及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25亿元欠款,这相当于"三九医药"当时净资产的96%。
也就是说,在中国股市上市的三九医药由于现金流严重"死血",企业运行的生态链几近中断。
关联占用型:莲花味精淤泥难洗
因大股东占款而被小股东告上法庭的莲花味精,无疑是另一个被大股东占款的"典型"。作为大股东的莲花味精集团占用上市公司款项近10个亿。这笔占款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7月中旬,本报记者特地赶赴河南进行了实地采访调查。
莲花味精自1998年上市后的前两年,其业绩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而其大股东莲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在河南省也是屈指可数的知名企业。
然而,现在的莲花集团已经今非昔比。目前莲花集团账面资产总额66亿元,负债总额54亿元,净资产12亿元,
由于莲花集团与莲花味精在"五分开"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致使集团与上市公司无论是在资金占用、人员交叉任职、经营业务处理、公司人员管理、资金划转等方面均呈现纠缠不清的状态。集团公司沉重的亏损负担通过上市公司替集团公司还息、集团公司拖欠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款项等形式被强压到上市公司头上。
据悉,由于资金严重不足,目前莲花味精原有的两条生产线只开工了一条,二期生产线的建设工作更被一度停止。公司生产味精单位固定成本急速上升,吨味精完全成本比国内同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400元。公司一度陷入停产的危机。业绩危机直接反映在公司年报上。2003年莲花味精的每股收益已自上市之初的0.4元,下降为-0.164元;其净利润也由上市之初的1.68亿下降至2003年亏损1.45亿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莲花集团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由于对财务成本控制不当,造成欠款尤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直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无法负担集团公司的消耗,最终使得占款行为不得不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记者了解的一个数据显示,莲花集团成立20年来,累计支付的银行利息竟高达20亿人民币,超过集团贡献的税收17亿元。有知情人士透露:"莲花2001年增发募集资金后,许多银行都盯着,并向当时的负责人承诺存一块钱贷两块钱,由于管理层并不精通怎么控制财务成本,致使莲花在银行的贷款越贷越多,再加上资金利用效率不高,最终导致巨额欠款。"目前莲花集团、上市公司及其他下属企业总计欠银行贷款总额36亿元,对于巨额的、不断产生的贷款利息,集团自身无力负担,主要依赖上市公司偿还,因此,银行利息已经成为集团不断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一道"催命符"。
另外一个造成大笔巨额占款的原因还在于,集团公司这几年来不仅扮演着上市公司包袱的角色,更加糟糕的,集团还不停地在搞所谓的"多元化"投资,而这些对外投资的效 《大股东占款:上市公司的致命风险》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4522.html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一批被采访对象还不约而同地将上市公司戏称为"唐僧肉",引得中国股市层出不穷的
"恶东"们都想"咬"一口。
且看这些"恶东"们,利用自身大股东的位置,将上市公司当成圈钱的工具,通过种种手段将上市公司募集来的资金据为己有,甚至使上市公司沦为空壳。
还有一些非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上市圈钱的目的,利用上市公司重组之机,借壳或者买壳上市,控制上市公司之后,便露狰狞之相,行掏空之实。
这些"恶东"是中国股市上对抗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一支破坏力量,使一个又一个原本可以良性发展的上市公司一步步走上末路,成为自身没有抵抗能力的"唐僧"。最终,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对中国股市的制度完善和健全形成直接挑战。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在我国,"恶东"控制并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已极其严重。我们不妨来看看已被"恶东"们掏空的几大"典型"。
粗暴掠夺型:三九医药神话破灭
要谈大股东占款的"典型",不得不说的就是三九医药,因为它是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检查办法》颁布实施以后,第一家被公开通报的国有大型上市公司。
2004年5月底的一个上午,就在"三九"领袖赵新先被免职后不久,记者约见了三九医药的相关人士,专门就上市公司被大股东"三九药业"及关联公司占用资金的前后过程进行了调查。
在采访开始前,他开门见山地向记者声明,他想谈的就是他所知道的一些关于三九医药资金被占的真实情况,出于职业操守,不涉及企业内幕。
他说,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现在普遍的看法似乎认为是国有企业改制以后常见的现象,是无可厚非的问题。比如说很多大型上市公司由于脱胎于原来的改制,不可避免地和作为母公司的大股东有一些大的关联交易,于是产生了往来欠款。如果仅是这样,尚且可以理解。
"然而,三九医药的情况不一样,不可同日而喻。三九药业占用三九医药资金的方式很简单,就是粗暴地将钱拿走。"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三九医药和大股东在业务上不存在关联交易的前提条件。这一点在中国证监会下发给公司的谴责通知中也可以看出一点名堂。三九药业原来的核心资产是制药资产,后来,这块资产包括销售都划进了上市公司。因此,从企业流程角度讲,不存在占款的条件。它的占款不是交易产生的。
那么,粗暴地拿走钱到底是怎么个拿法?又是怎么个粗暴法呢?
"就是简单到直接划走,不需要任何理由。这其中,既没有董事会决议,信息披露,更没有股东大会审议。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个企业根本就没有这一说,三九说到底,别的人说了都不算,唯一就是赵新先一个人说了算。无论是什么决策,都来自于他。而他心里也就认为这个企业就是他的企业。说白了,在赵新先的下意识里,这个企业已经不是国企,其本质更像一个民营企业。"
"基于这个前提,占款的实施实际上只需要两个人就能完成。一个是赵新先,一个是财务部长。财务部长在我们那儿实际上就是一个出纳。"
既然是粗暴地拿走钱,自然就不需要任何的掩饰,三九巨额占款事发于地方监管部门的一次例行的巡检。当时的情景对我们的受访者来讲依然历历在目:"原来只是一次例行的巡检,但当他们查阅相关资料后,立刻发现了占款问题的严重性,监管人员对我说,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做?"
话题进行到此,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三九是如何发端的,这样也许就不难理解赵新先缘何能够"一人独大"说了算,从上市公司把钱拿给集团。
1985年,赵新先开始下海,成立公司。据悉,他当时研制了三九胃泰等药,由于效果不错,就准备申请批号生产。由此,南方制药厂就应运而生。此后,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资本积累,在南方制药厂的基础上成立了三九企业集团。不可否认,正是因为和赵新先的领导有关,"三九"才得以辉煌。
然而,本质为国企的"三九"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赵新先本人的自我意识也随之发展壮大,他的一些想法或观念开始转变,他俨然把"三九"当成了他个人的企业,他的决策、他的想法就是企业的决策、企业的想法。"一言堂"局面由此形成。
"而这,应该是三九医药被大股东三九药业占据巨额款项的最直接原因。因为赵新先的观念是,这个企业就是我的,我只不过是将钱从左口袋挪到了右口袋而已。"
那么,上市公司这笔高达20多亿元的巨额资金,大股东三九药业拿去干吗了呢?据悉,部分用于还债,部分用于进行缺乏战略的乱投资。
原来,早在三九医药上市之前,大股东三九药业的外债数额已经居高不下。众所周知,企业上市就是为了募集资金。当时三九医药的上市,很大程度上是告诉三九药业的债权人,钱已经在那儿了,没有问题。只要上市,就可以还款。
"应该说,赵氏让三九医药上市很大程度上没想过拿IPO的钱投在药业上。因此,三九医药在上市的时候就是一种扭曲的模式,上市的初衷是变态的。这必然造成其被大股东占款的后果。"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调查结果,截至2001年5月31日,三九医药的大股东三九药业及关联公司占用三九医药资金约25亿元,被占用的资金甚至包括了三九医药未使用的及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25亿元欠款,这相当于"三九医药"当时净资产的96%。
也就是说,在中国股市上市的三九医药由于现金流严重"死血",企业运行的生态链几近中断。
关联占用型:莲花味精淤泥难洗
因大股东占款而被小股东告上法庭的莲花味精,无疑是另一个被大股东占款的"典型"。作为大股东的莲花味精集团占用上市公司款项近10个亿。这笔占款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7月中旬,本报记者特地赶赴河南进行了实地采访调查。
莲花味精自1998年上市后的前两年,其业绩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而其大股东莲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在河南省也是屈指可数的知名企业。
然而,现在的莲花集团已经今非昔比。目前莲花集团账面资产总额66亿元,负债总额54亿元,净资产12亿元,
负债率达到81.8%。集团及其所属公司的银行贷款总额达到36亿,原材料欠款4.8亿,欠发工人工资6000万,欠职工集资款7000万,欠职工风险金8000万,欠交职工养老保险金2000万。
由于莲花集团与莲花味精在"五分开"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致使集团与上市公司无论是在资金占用、人员交叉任职、经营业务处理、公司人员管理、资金划转等方面均呈现纠缠不清的状态。集团公司沉重的亏损负担通过上市公司替集团公司还息、集团公司拖欠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款项等形式被强压到上市公司头上。
据悉,由于资金严重不足,目前莲花味精原有的两条生产线只开工了一条,二期生产线的建设工作更被一度停止。公司生产味精单位固定成本急速上升,吨味精完全成本比国内同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400元。公司一度陷入停产的危机。业绩危机直接反映在公司年报上。2003年莲花味精的每股收益已自上市之初的0.4元,下降为-0.164元;其净利润也由上市之初的1.68亿下降至2003年亏损1.45亿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莲花集团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由于对财务成本控制不当,造成欠款尤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直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无法负担集团公司的消耗,最终使得占款行为不得不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记者了解的一个数据显示,莲花集团成立20年来,累计支付的银行利息竟高达20亿人民币,超过集团贡献的税收17亿元。有知情人士透露:"莲花2001年增发募集资金后,许多银行都盯着,并向当时的负责人承诺存一块钱贷两块钱,由于管理层并不精通怎么控制财务成本,致使莲花在银行的贷款越贷越多,再加上资金利用效率不高,最终导致巨额欠款。"目前莲花集团、上市公司及其他下属企业总计欠银行贷款总额36亿元,对于巨额的、不断产生的贷款利息,集团自身无力负担,主要依赖上市公司偿还,因此,银行利息已经成为集团不断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一道"催命符"。
另外一个造成大笔巨额占款的原因还在于,集团公司这几年来不仅扮演着上市公司包袱的角色,更加糟糕的,集团还不停地在搞所谓的"多元化"投资,而这些对外投资的效 《大股东占款:上市公司的致命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