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进食中的教育与心理问题
最后,通过幼儿间及师幼间的交流,教师可以加深对幼儿认知水平、交往的技能、语言水平、思维方式等的了解。还可以了解当前幼儿的兴趣、特点和需要,这对于改进及进一步开展教学十分有利。幼儿的学习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在交谈中,教师可以把握教育的契机,不失时机地促进幼儿在各方面的提高。
由此可见,创设一个宽松的就餐环境,多给一些就餐时间,鼓励师幼共同进餐,边吃边聊,是一种本质上不同于当前幼儿园普遍实行的“过多强调纪律”的就餐活动,而这种不同源于不同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给幼儿自由说话的权利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幼儿身心虽然尚处于稚嫩状态,但具有发展潜能。他们有自己的兴趣、愿望和需求,有独立的人格,成人必须尊重儿童,将儿童作为独立的人来对待。教师允许并积极鼓励幼儿提出合理的愿望和要求,主动参与自由自主的活动,从而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对幼儿说话自由的限制强调了成人权威的不可违抗性,在教育上表现为无视幼儿的特点、需要,以传递固有知识技能,维护既有规则为主,无视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这无疑是对幼儿信任感、认可感、自尊感的剥夺,更多地助长幼儿的自卑、怯懦、退缩的体验,扼杀了幼儿主动性、创造性,造成幼儿缺乏学习和适应生活的主动性能力。给幼儿自由说话的权利,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必须做的是帮助儿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教育不应限于对幼儿提供成型的观念、知识技能,更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充满探索的机会,富于个性化的环境,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特点去思考、尝试、发现、创造,让幼儿挖掘自身潜力,获得不断学习和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从而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的进食活动反映出人们长期以来对幼儿教育中的“保育”和“纪律”的认识,值得在今后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继续探索。
参考资料
1. 万钫 《学前卫生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3月第1版
2. 陈帼眉 《学前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年5月第1版
3. 薛烨 《小朋友们,吃饭不许说话》 《中国青年报》 1999年9月13日
4. 张博 《正确认识学前儿童的主体性》 《学前教育》 1996年第4期
5. 李岱玲 《幼儿心理卫生浅议》 《教育导刊》 1998年第6期
6. 唐华 《幼儿的进餐环境及其创设》 《学前教育》 1995年第5期
7. 刘馨 《全面保育--维护和增进幼儿健康的重要保证》 《学前教育》 1999年第6期
8. 徐颖 《更新教育观念--维护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教育》 1995年第12期
9. 姚念玖 《孩子为什么不快乐》 《启蒙》 1994年第11期
10.涂艳国 《教育中的自由与纪律》 《上海教育科研》 1999年第10期
11.张博 《哪些因素影响纪律的维持》 《学前教育》 1998年第9期
12.张博 《纪律及其维持》 《学前教育》 1998年第6期
13.曹能秀 《蒙台梭利关于自由和纪律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 《幼儿教育》 1999年第2期
14.唐继宏 徐月芽 《帮助幼儿建立自我纪律和自我控制》 《学前教育研究》 1995年第5期
15.冯晓霞 《面向可持续发展--幼儿教育的新课题》 《学前教育研究》 1999年第6期
点 评
该文对幼儿园中幼儿进餐现象、教师的要求及幼儿反应的观察切入,提出并研究了幼儿园教育环节中以往较少受到重视的一个问题--幼儿进餐中的教育与心理问题。文章首先讨论了幼儿的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和个性培养等方面所受到的传统进餐习惯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自己在幼儿进步方面的独到观点--传统的就餐习惯对幼儿的发展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民主、宽容的就餐环境的阐述。
文章选题有意义,论述有条理,分析较深入。
北京师范大学:霍力言副教授
《幼儿进食中的教育与心理问题(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