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计提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
,它们是博瑞传播(11.68%)、永安林业(19.41%)、吉林化纤(42.32%)和甬成功(43.12%)。
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占利润总额比例的统计结果来看,257家样本公司的算术平均值为3.64%,样本方差为67.03%,这表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影响较小,并且各个公司之间的差异也不是很大。应该说,这和我国监管层不允许上市公司从事股票的二级市场买卖直接相关。从表3也可以看出,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占利润总额比例20%的仅有2家,它们是甬成功(21.71%)和鼎天科技(33.19%)。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我国《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中期期未或年度终了,应对长期投资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并且这种降低的价值在可预计的未来期间内不可能恢复,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帐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过去大多数公司也都不计提)。《补充规定》要求,其它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也应当计提。
统计表明,257家样本公司长期投资的期末余额的算术均值为102192334元,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算术均值为3856125元,占长期投资期末余额的11.86%,其中超过20%的有12家(参见表2),它们是佛山兴华(21.23%)、银广厦A(23.15%)、大理造纸(26.13%)、永安林业(34.28%)、诚成文化(34.43%)、锦州六陆(35.24%)、宏业集团(36.26%)、岳阳兴长(36.91%)、美亚股份(47.90%)、ST东控(50%)、大唐电信(91.06%)和六渡桥(93.95%)。
从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占利润总额比例的统计结果来看,257家样本公司的算术均值为18.68%,而样本方差达7956.58,这表明上市公司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不仅对利润不利影响较大,并且各个公司之间的差异也很大。
几点思考
1、四项准备的计提将引发一批"意外"亏损
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的规定,计提的四项准备作为期间费用直接冲减当期的利润,因此,四项准备的计提可能促使有些公司原有的亏损继续加重,使那些历年徘徊在亏绩边缘、隐含较大潜在亏损风险的微利公司产生实际的亏损。并且甚至可能爆出冷门,使那些原本未计提准备的绩优公司"意外"地变成亏损公司。这一点,部分预亏的上市公司已经作出了印证,如ST渤化、ST英达、PT渝汰白、ST永久、ST郑百文、ST南洋、ST北旅、ST琼华桥、ST水仙、PT农商社、ST中浩、港澳实业、深特力、宁波华联、康赛集团、东海股份等,都是近年市场著名的微利股、亏损股、问题股。应该说,四项准备的影响只是加重了公司的亏损程度,或使公司潜在的问题进行了曝光。其实质亏损原因,应是公司经营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2、坏帐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较大,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影响较小
统计分析表明,四项准备对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坏帐准备,其占利润总额的比例高达35.49%,其次是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其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18.68%,然后是存货跌价准备,其占利润额的比例为16.12%,影响最小的是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其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仅为3.64%.这集中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因企业之间三角债问题,发生相互拖欠的可能性较大;第二,我国上市公司应收帐款的管理比较松懈,呆坏、坏帐和死帐多;第三,我国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资产变现的可能性较差,有不少公司存在"石沉大海"的巨额投资;第四,不少上市公司有大量的滞销残次的存货,并且存货管理的方法比较落后,急待引进"适时制(Just-in-Time)"和"零存货(ZeroStock)"等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
3、四项准备的计提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结构性的
各个行业、
此外,四项准备的计提,对上市时间不同的公司以及发行不同种类股票的公司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并且其影响差异也会很大。对一些1997、1998年及以后上市的公司,由于这些公司在上市时资产大多得到了较好的重组、剥离,进入股份公司的资产多数质量较好,不少公司用于发起设立股份公司的应收帐款资产较少。
另外,这些公司上市时间又不长,上市后又赶上中国证券市场越来越规范的阶段,新的不良资产相对较少。"四项计提"政策对这类公司1999年业绩影响不大。对发行B股和H股的公司而言,主要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是过去境内外审计所用标准差不多的公司,四项准备政策对这类公司业绩影响不大。另一种是过去境内外审计所用标准差异较大、境内外审计利润相差较多的公司。由于四项准备政策比过去更接近国际准则,因而四项计提准备政策可能使它们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外,由于1999年扩大了境外上市公司坏帐准备的计提范围,因而多数发行B股和H股的公司仍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它较早上市的公司,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此前已进行过较大规模资产重组的公司,由于重组时已将不良资产进行处理,因此,新政策对其业绩的不利影响并不大;而对那些上市又早,又没进行过什么有力的资产重组的公司,四项准备政策对它们业绩的不利影响就特别值得关注。
4、四项准备的计提,给上市公司提供了一定的盈余管理空间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补充规定》的出台,规定企业要计提四项准备,并赋予企业较多的职业判断权利,目的在于使企业更稳健地确认当期收益,更真实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但与此同时,新政策本身又带来了一些新问题。这就是上市公司有了从事盈余管理的新工具。
一方面,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公司自己决定,存在较大的弹性。对处在转轨中的中国来说,由于比较特殊的体制背景和一些独特的制度安排,不少上市公司出于种种目的,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强烈动机。因此,运用政策所赋予的职业判断权,就可能随意确定准备的计提比例,而其他人很难找到有说服力的理由进行干涉。所以,上市公司确定的损失计提比例差异很大,也就不足为奇。以应收帐款计提坏帐准备为例,珠海中富根据应收帐款的帐龄确定的坏帐计提比例为:1年以内提3%,1-2年提10%,2-3年提50%,3年以上提100%.吴江丝绸统一按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5%计提坏帐准备。青海明胶的计提比例为:1年以内提5‰,1-2年提1%,2-3年提5%,3年以上提10%.
另一方面,具有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可以通过追溯调整来做文章。例如,假设企业1998年末应收帐款余额很大,1999年余额显著减少,通过提高坏帐的计提比例,就可以追溯调减以前年度的收益,从而达到抬高 《四项计提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4577.html
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占利润总额比例的统计结果来看,257家样本公司的算术平均值为3.64%,样本方差为67.03%,这表明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计提,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影响较小,并且各个公司之间的差异也不是很大。应该说,这和我国监管层不允许上市公司从事股票的二级市场买卖直接相关。从表3也可以看出,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占利润总额比例20%的仅有2家,它们是甬成功(21.71%)和鼎天科技(33.19%)。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我国《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中期期未或年度终了,应对长期投资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并且这种降低的价值在可预计的未来期间内不可能恢复,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帐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过去大多数公司也都不计提)。《补充规定》要求,其它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也应当计提。
统计表明,257家样本公司长期投资的期末余额的算术均值为102192334元,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算术均值为3856125元,占长期投资期末余额的11.86%,其中超过20%的有12家(参见表2),它们是佛山兴华(21.23%)、银广厦A(23.15%)、大理造纸(26.13%)、永安林业(34.28%)、诚成文化(34.43%)、锦州六陆(35.24%)、宏业集团(36.26%)、岳阳兴长(36.91%)、美亚股份(47.90%)、ST东控(50%)、大唐电信(91.06%)和六渡桥(93.95%)。
从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占利润总额比例的统计结果来看,257家样本公司的算术均值为18.68%,而样本方差达7956.58,这表明上市公司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不仅对利润不利影响较大,并且各个公司之间的差异也很大。
几点思考
1、四项准备的计提将引发一批"意外"亏损
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的规定,计提的四项准备作为期间费用直接冲减当期的利润,因此,四项准备的计提可能促使有些公司原有的亏损继续加重,使那些历年徘徊在亏绩边缘、隐含较大潜在亏损风险的微利公司产生实际的亏损。并且甚至可能爆出冷门,使那些原本未计提准备的绩优公司"意外"地变成亏损公司。这一点,部分预亏的上市公司已经作出了印证,如ST渤化、ST英达、PT渝汰白、ST永久、ST郑百文、ST南洋、ST北旅、ST琼华桥、ST水仙、PT农商社、ST中浩、港澳实业、深特力、宁波华联、康赛集团、东海股份等,都是近年市场著名的微利股、亏损股、问题股。应该说,四项准备的影响只是加重了公司的亏损程度,或使公司潜在的问题进行了曝光。其实质亏损原因,应是公司经营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2、坏帐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较大,而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影响较小
统计分析表明,四项准备对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影响是不一致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坏帐准备,其占利润总额的比例高达35.49%,其次是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其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18.68%,然后是存货跌价准备,其占利润额的比例为16.12%,影响最小的是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其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仅为3.64%.这集中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因企业之间三角债问题,发生相互拖欠的可能性较大;第二,我国上市公司应收帐款的管理比较松懈,呆坏、坏帐和死帐多;第三,我国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资产变现的可能性较差,有不少公司存在"石沉大海"的巨额投资;第四,不少上市公司有大量的滞销残次的存货,并且存货管理的方法比较落后,急待引进"适时制(Just-in-Time)"和"零存货(ZeroStock)"等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
3、四项准备的计提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结构性的
各个行业、
各个公司的情况不一样,四项准备的影响亦不相同。对有些公司来说,计提四项准备对其经营业绩影响甚微,如石油类公司,因原油价格去年以来基本处于稳中有涨的状态,春季存货提了跌价损失准备也就无从谈起;相应的,只要应收帐款的管理较好,应收帐款发生呆坏帐的可能性亦较小。传统的冶金、汽车、家电、纺织、电子、机械等行业受产业升级及中国加入WTO的影响,价格整体走低,因此,计提四项准备的冲击较大。以家电板块的四川长虹为例,该公司1998年底曾大量低价采购屯积生产用彩管,1999年中期尚未消化完毕,1999年度中旬,彩虹、广东福地等四家彩管生产厂家曾联手停产保价,9月初长虹与康佳又率先对整机进行提价。其较低的成本与虽有反复但整体尚属稳定的成品价格,亦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的不利影响。并且,企业内部会计核算方法不同,其受计提的影响也会有差异。比如,在计提坏帐准备时,有些采用帐龄分析法,有些采用应收帐款余额法(百分比法),有些企业采用销售额百分比法,即使对于相同的期末应收帐款余额,不同的方法计提的坏帐准备差异是比较大的。比如,存货价值的核算,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而在原材料价格趋涨、且比重较大的生产企业,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其影响就可能会比采取其他方法受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影响要小一些。
此外,四项准备的计提,对上市时间不同的公司以及发行不同种类股票的公司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并且其影响差异也会很大。对一些1997、1998年及以后上市的公司,由于这些公司在上市时资产大多得到了较好的重组、剥离,进入股份公司的资产多数质量较好,不少公司用于发起设立股份公司的应收帐款资产较少。
另外,这些公司上市时间又不长,上市后又赶上中国证券市场越来越规范的阶段,新的不良资产相对较少。"四项计提"政策对这类公司1999年业绩影响不大。对发行B股和H股的公司而言,主要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是过去境内外审计所用标准差不多的公司,四项准备政策对这类公司业绩影响不大。另一种是过去境内外审计所用标准差异较大、境内外审计利润相差较多的公司。由于四项准备政策比过去更接近国际准则,因而四项计提准备政策可能使它们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外,由于1999年扩大了境外上市公司坏帐准备的计提范围,因而多数发行B股和H股的公司仍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它较早上市的公司,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此前已进行过较大规模资产重组的公司,由于重组时已将不良资产进行处理,因此,新政策对其业绩的不利影响并不大;而对那些上市又早,又没进行过什么有力的资产重组的公司,四项准备政策对它们业绩的不利影响就特别值得关注。
4、四项准备的计提,给上市公司提供了一定的盈余管理空间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补充规定》的出台,规定企业要计提四项准备,并赋予企业较多的职业判断权利,目的在于使企业更稳健地确认当期收益,更真实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但与此同时,新政策本身又带来了一些新问题。这就是上市公司有了从事盈余管理的新工具。
一方面,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公司自己决定,存在较大的弹性。对处在转轨中的中国来说,由于比较特殊的体制背景和一些独特的制度安排,不少上市公司出于种种目的,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强烈动机。因此,运用政策所赋予的职业判断权,就可能随意确定准备的计提比例,而其他人很难找到有说服力的理由进行干涉。所以,上市公司确定的损失计提比例差异很大,也就不足为奇。以应收帐款计提坏帐准备为例,珠海中富根据应收帐款的帐龄确定的坏帐计提比例为:1年以内提3%,1-2年提10%,2-3年提50%,3年以上提100%.吴江丝绸统一按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5%计提坏帐准备。青海明胶的计提比例为:1年以内提5‰,1-2年提1%,2-3年提5%,3年以上提10%.
另一方面,具有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可以通过追溯调整来做文章。例如,假设企业1998年末应收帐款余额很大,1999年余额显著减少,通过提高坏帐的计提比例,就可以追溯调减以前年度的收益,从而达到抬高 《四项计提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