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女性,都崇尚色彩的繁富与艳丽,尤其是为赴约会的青春少女,更重视打扮的鲜艳。这些审美的习惯与崇尚,都能说明绚丽之美所具有的内在的文化蕴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4685.html
多年来,在美的形态研究中,对绚丽之美所采取的贬抑甚至排斥的态度,影响了我们对美的多样性的认识,而且这种泛道德的美学立场,更把对绚丽之美的形态研究与追求华丽奢侈的生活情趣相提并论,混为一谈,这就更限制了美学研究的开阔视野和求真态度。从美学研究自身的发展看,把绚丽之美作为美的形态研究的一个学术课题,应该是有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 1 ] 泰勒:《文化之定义》,引自庄锡昌等编:《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99—100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
[ 2 ] 康德:《判断力批判》,引自《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158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出版。
[ 3 ] [ 4 ] 王国维:《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引自《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433页,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
[ 5 ] 王朝闻:《美学概论》,38页,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 6 ]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24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
[ 7 ] [ 8 ] 康德:《判断力批判》,引自《美学资料集》335页,337—338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 9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引自《马克思 恩格斯 论艺术》第一册24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出版。
[ 10 ]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81页,商务印书馆1987年出版。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