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斯洛动机理论看班级文化建设
要在一个班级营造家庭的气氛,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对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根据马斯洛动机理论可以知道:一个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是行为的一种内在原因。他随着个体的发育成长会逐步出现从低到高五个层次的需要,其中最基础的是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在满足这种基本生理需要之后,更深层次就是一种归属与爱的需要。只有使学生对班级有归属感,才能使班级在个体的力量之上向前发展,要产生这种归属感,又必须使学生对这个班级有种认同感:他能否接受这个班,取决于他在这个班级中能否按他的理想发展,能否满足他在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需要汲取的营养,这包括必要的人际关系,是否受到必要的尊重,是否被别人认可等属性。从学生汇集到班级的第一天,我首先将全班同学的生日统计出来,等到每次有同学过生日时,利用早操前几分钟时间,以班级名义送一份小纪念品,上面签满全体老师与同学的签名,然后全班同学为他唱首生日歌,使他能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对班级的亲近感。实际效果出乎我的意料,很多同学在周记里反映:生日的前一天晚上睡觉前总会美美地憧憬第二天全班同学给他唱生日歌的情形。心理学家指出:青少年有很强归属心理,倾向于寻找能确定自我价值的组织,如果他们不被班级接纳或认可,年轻的冲动的情欲就会使并不坚强的理智土崩瓦解。在长时期的校园生活中,班级的面貌是这个班级内部文化底蕴的一种外在体现。一个班级众多的学生,家庭情况复杂,心理状况也很复杂。有很多很多孤僻的冷漠的学生,成绩也很不理想,但实际上这只能说明他对学习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兴趣,并不能说明他的其他方面。即便没有过人之处,也不能断定他一无是处,也应该使用鼓励这种驱除心理阴影的良药。比如有一位学生,他在球场上生龙活虎,在下乡学农时主动与老师聊天,一旦回到教室就不声不响整天坐在座位上,上课也开小差,因此成绩居于中下等,而事实上他还拿过省航模冠军。这种现象应该引发我们如何评价学生的思考。
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在班级内部开展丰富的业余文化活动,比如棋类比赛,男女混合篮球比赛,或是小型的自编自导的晚会,使许多学习上不是出类拔萃的学生能在他所擅长的领域向班上同学展示他的另一面,实际上也有助于班级同学对他的一种重新的全面认识,培养对班级的亲近感和一种家的归属。在这儿没有批评,只有鼓励,形成一种积极的活泼的班风,为培养一种积极健康的个性添砖加瓦。
(二)培养学生对家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仅仅让学生对班级有一种溶合的感情归属,只能使班级很团结。要使班级向前进一步发展就应该让学生肩负起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意识。一个人缺少进取心将会碌碌无为,一个班级如果不能对自己的纪律,班风,学习等方面提出高标准和严要求,是不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种群体精神是由个体对同一目标的认可凝结而成。这一点在德意志和大和两个民族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班主任作为一个家长,只是在班级生活中起一个平衡与决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适应青少年心理的发育过程和渴求成熟的愿望,培养一种自立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管理班级全方位事务。同时,学生以班级为家,就可以向学生提出一种责任感,要求他们承担一定的义务。在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认识和磨合以后,开始由全体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符合班级实际的班规。因为现行的许多规章制度尽管很全面,但是比较抽象,因此很容易流于形式。这种实践性强的班规有针对性,而且给学生灌输一种主体意识,从人格与道德的角度要求学生言出必行。有很多学生在家里与家长沟通很少,原因在于家长总认为孩子太小,没有把他也当成家庭的一个成员,家庭事务从不顾及孩子意见,忽视了孩子日益增强的主体意识。要建设班级的文化氛围决不能忽视这种意识。这种主体意识实际上是责任意识的一种雏形。珍视和逐渐培养他们这种责任意识对于他今后对事业、对工作、甚至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意识都是一脉相承的。
(三)通过责任感的培养塑造学生人格
当学生逐渐担负起对班级的责任感,那么班级就会朝着共同的良好的预期目标发展。在这种良性发展过程中,随着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同时也促进学生人格的塑造。个体的人格表现为一种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的权利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中学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很多观念逐步成型。所以这个时期的心理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心理,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如果说培养责任感要求统一划一,那么塑造人格是为了学生能在集体中更好的发展,体现他的自我意识与创新精神。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首先选择了班级管理这个角度,让学生由过去的管理的对象变成管理的主动参与者,在这种角色变换中加强自我控制与自我监督。我们把原来固定的班干部制度变为一种流动机制。在班干部产生上,采取竞选制和轮任制。班长轮流担任,班委会由班长提名,经同学表决通过,充分调动同学积极性,也使班长在管理工作上驾轻就熟。形成一种班主任——班长——班委——同学的管理体制,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这种多层次、全方位的轮流竞争上岗,不仅加强班级工作透明度,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此同时,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还应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来拓展思维的外延空间,营造一种浓郁的人文精神氛围,而不是靠一味的说教。比如在处理早恋问题上,尽量不用这个敏感字眼,改用“交往过密”。同时,开展主题班会,讨论《泰坦尼克》的主人公在回到陆地结婚以后是以离婚告终还是白头到老,以一种观念讨论的文化形式代替苦口婆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四)通过人格塑造完成素质教育任务
教育归根到底是塑造具有健全人格和心理的人,而不是培养一批考试机器,或是只知道学习而不知道艺术与生活的人。马斯洛动机理论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一名学生,能够在班级里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追求的统一,说明他的自我意识能够令他实现自我价值。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把学生从考试中拯救出来,回归到一种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能够在班级生活中实现自我意识的价值所在,拥有健全人格,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称之为成功。在这方
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所采取的一些做法也只是一种探索,权做抛砖引玉之论。(限于文体引述的具体措施较少,偏重于理论阐述)
《从马斯洛动机理论看班级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