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我们已经跨入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世纪。回首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犹如壮丽的日出,照耀着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进程。瞻望新世纪,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迅速进步的发展趋势,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我们党和人民的三大历史任务,要不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个关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问题,必须正确认识、认真对待。
一面久经考验的旗帜: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不可动摇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80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胜利,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党和全国人民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我们党80年奋斗取得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党和党的事业历经艰难曲折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根本保证。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的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历史的必然,实践的选择。这首先取决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它把严格的科学性与高度的革命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哲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不容置辩的逻辑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实践价值。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许多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在取得震撼世界的伟大胜利之后,20世纪80年代末遭遇了严重挫折,苏东剧变后,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理论家滥言马克思主义“死亡”了。但是,客观地公正地分析这一社会现象,人们得出的是相反的结论。苏东剧变恰恰是因为没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它从反面说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就要遭受挫折。
上世纪下半叶,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国内社会矛盾趋于缓和,管理行为得到认可。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吸取历史的教训,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积极对资本主义进行修补的结果。正如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所坦白的:《资本论》把资本主义描绘得千疮百孔,我们正是按照《资本论》的描绘来修补资本主义这条船,才使它没有沉没,照样在航行。但不论航行多久,最终是要沉没的。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管各种学说、理论、主义多么纷纭繁杂,但没有一种理论能与马克思主义相抗衡,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对改变世界面貌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不断遭受各种诽谤、攻击、歪曲、谩骂,但马克思主义真理如燧石一样,越敲击越放出耀眼的光芒。就连西方一些有识之士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座不可逾越的思想高峰”。
中国人民从近百年来的沧桑巨变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摆脱苦难、建设强国之根本,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为了寻求强国富民之道,从19世纪开始,我们也曾多次多方面向西方学习,但得到的结果是“先生”侵略学生,我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实践结合之后,中国的面貌才为之一新。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变化证明,没有毛泽东同志,没有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的毛泽东思想,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将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我们党80年艰苦卓绝奋斗的历史揭示了一个真理:什么时候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结合好了,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就胜利;什么时候理论脱离了实际,我们的事业就要走弯路。
一个重大的课题:坚定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使我们国家出现了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出现了经济成份、利益主体、社会组织、生活方式、就业方式、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出现了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这使一些人对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出了疑问。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疑问之一:在多种所有制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情况下,还应不应该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没有一个社会是单一所有制的社会,但这并没有妨碍任何社会都有一种思想处于统治地位。而一个社会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取决于社会形态的性质和处于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关系。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我国当前虽然存在多种所有制,但社会形态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作为这种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所有制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既是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表现,同时也赋予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的新任务。社会变化越是丰富深刻多样,人们的思想越是活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越要巩固和加强。否则,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多样性,就有可能走向混乱和无序的状态,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荡,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
疑问之二: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不会束缚发展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人的个性自由?
马克思主义从来尊重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强调共产主义是“个人独创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并把“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一个价值目标。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强调的自由,是与纪律相统一的自由,不是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它所强调的个性,是与集体性相和谐的个性,不是极端个人主义宣扬的那种自私的个性;它所崇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不但不会压抑个人的创造性,而且会激励和鼓舞每个人在为国家的利益,为美好的理想锐意进取中丰富和完美个性。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但不会束缚人的个性,反而有利于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个性丰富完美的社会主义新人。实践已经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从社会制度和经济活动方式上为个性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自主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竞
疑问之三: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不会妨碍发展民主?
马克思主义是民主的积极倡导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追求人民民主作为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目标。马克思主义所讲的民主,从来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总是与一定阶级的思想、一定国家的制度相联系;它强调的是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所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理论科学揭示了民主建设的规律,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民主愿望,为我们的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它要求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要有自由,又要有纪律;既要有个人心情 《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4808.html
一面久经考验的旗帜: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不可动摇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80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胜利,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党和全国人民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我们党80年奋斗取得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党和党的事业历经艰难曲折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根本保证。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的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历史的必然,实践的选择。这首先取决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它把严格的科学性与高度的革命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哲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不容置辩的逻辑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不朽的思想丰碑。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实践价值。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和其他许多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在取得震撼世界的伟大胜利之后,20世纪80年代末遭遇了严重挫折,苏东剧变后,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理论家滥言马克思主义“死亡”了。但是,客观地公正地分析这一社会现象,人们得出的是相反的结论。苏东剧变恰恰是因为没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它从反面说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就要遭受挫折。
上世纪下半叶,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国内社会矛盾趋于缓和,管理行为得到认可。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吸取历史的教训,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积极对资本主义进行修补的结果。正如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所坦白的:《资本论》把资本主义描绘得千疮百孔,我们正是按照《资本论》的描绘来修补资本主义这条船,才使它没有沉没,照样在航行。但不论航行多久,最终是要沉没的。因为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管各种学说、理论、主义多么纷纭繁杂,但没有一种理论能与马克思主义相抗衡,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对改变世界面貌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不断遭受各种诽谤、攻击、歪曲、谩骂,但马克思主义真理如燧石一样,越敲击越放出耀眼的光芒。就连西方一些有识之士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座不可逾越的思想高峰”。
中国人民从近百年来的沧桑巨变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摆脱苦难、建设强国之根本,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为了寻求强国富民之道,从19世纪开始,我们也曾多次多方面向西方学习,但得到的结果是“先生”侵略学生,我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实践结合之后,中国的面貌才为之一新。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变化证明,没有毛泽东同志,没有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的毛泽东思想,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将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我们党80年艰苦卓绝奋斗的历史揭示了一个真理:什么时候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实际结合好了,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就胜利;什么时候理论脱离了实际,我们的事业就要走弯路。
一个重大的课题:坚定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使我们国家出现了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出现了经济成份、利益主体、社会组织、生活方式、就业方式、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出现了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性。这使一些人对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出了疑问。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疑问之一:在多种所有制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情况下,还应不应该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没有一个社会是单一所有制的社会,但这并没有妨碍任何社会都有一种思想处于统治地位。而一个社会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取决于社会形态的性质和处于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关系。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我国当前虽然存在多种所有制,但社会形态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作为这种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所有制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既是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表现,同时也赋予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的新任务。社会变化越是丰富深刻多样,人们的思想越是活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越要巩固和加强。否则,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多样性,就有可能走向混乱和无序的状态,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荡,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
疑问之二: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不会束缚发展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人的个性自由?
马克思主义从来尊重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强调共产主义是“个人独创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并把“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一个价值目标。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强调的自由,是与纪律相统一的自由,不是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它所强调的个性,是与集体性相和谐的个性,不是极端个人主义宣扬的那种自私的个性;它所崇尚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不但不会压抑个人的创造性,而且会激励和鼓舞每个人在为国家的利益,为美好的理想锐意进取中丰富和完美个性。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但不会束缚人的个性,反而有利于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个性丰富完美的社会主义新人。实践已经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从社会制度和经济活动方式上为个性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自主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竞
争意识、效率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普遍增强,一代个性丰富完美的社会主义新人正在成长。
疑问之三: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不会妨碍发展民主?
马克思主义是民主的积极倡导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追求人民民主作为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目标。马克思主义所讲的民主,从来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总是与一定阶级的思想、一定国家的制度相联系;它强调的是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所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理论科学揭示了民主建设的规律,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民主愿望,为我们的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它要求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要有自由,又要有纪律;既要有个人心情 《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