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地方文献 服务荔湾旅游业
(2)进行专题汇编。制定全面的计划,服从于旅游大局,对文献进行深度挖掘。选择地方文献中最具代表性,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和地位,且馆藏占有一定优势的旅游文献作为开发目标,以荔湾区重点开发的西关民居民俗风情区、陈家祠文化休闲区、沙面欧陆风情旅游区、十三行商埠文化区这四大旅游景区为主,以及特色行业、民俗民风等方面组织人力进行汇编。如十三行地区是我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对外贸易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清乾隆至嘉庆年间,这里还是我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今天的西堤和文化公园一带,曾经是数十个国家开展对华贸易的地方,未来几年荔湾区将着力推动十三行商埠文化区的建设和发展,重点细化旅游区开发规划,力争重现当年外贸之都的繁华气象。又如西来初地、华林寺是达摩祖师登陆中国之地,是中国禅宗文化的发源地,其附近的锦纶会馆是中国首个纺织行业社团活动场所,荔湾区将逐步恢复华林寺原貌,完成锦纶会馆的修复工程,把华林寺建成全国闻名的禅宗文化旅游胜地,把锦纶会馆建成中国纺织行业的展示博览馆,因此图书馆可以利用文献丰富的优势,在这方面收集资料,服务于地方的旅游事业。
(3)开展定题服务。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定题资料的搜集、整理、加工,做到所提供的资料全面、对口、及时,促进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深化利用。如荔湾近几年常举办类似西关庙会、七巧节、美食节等民俗节,需要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的名牌菜式、地方小食等历史资料为借鉴,如果能及时与组办单位挂钩,开展定题服务,为他们提供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资料,将会使他们的活动办得更加出色。同时,对一些致力编写荔湾旅游文化资料的读者,要定题跟踪,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所需资料。
(4)利用信息网络加强对旅游文献的开发。将旅游交通图、导游图、景点图片、自然人文资料等数字化,配合视听、音响资料满足读者多种需求,使旅游文献更系统、更完善。利用计算机,将地方文献开发中编制出来的各种旅游专题目录、提要、题录、索引建立各种专题、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方便读者检索。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充分利用荔湾有关部门建立的数字荔湾、荔湾信息网、十三行网站、玉器街网站等网站,建立本地区统一的文献共享服务制度和文献提供服务网络。在条件成熟时,运用MSN等即时通讯进行实时解答,增强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政协广州市荔湾区第十届委员会.荔湾明珠〔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2〕广州市荔湾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荔湾风采〔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3〕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广州市荔湾区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4〕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别有深情寄荔湾---广州西关文化研讨会文选〔C〕.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8.
〔5〕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州十三行沧桑〔M〕.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
〔6〕钟俊鸣.沙面〔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7〕邓圻同.荔园风华〔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8〕彭丽香.开发惠州地方文献为旅游业服务之构想〔J〕.惠州大学学报,2000,(1).
〔出处〕 图书馆论坛 2004年6月第24卷第3期
《活用地方文献 服务荔湾旅游业(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