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政治理论论文 >> 正文

政治民主化道路的长期性和艰难性


>

因为政治体制改革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弄不好会带来社会的动荡不安或无序,反而破坏了经济改革的外围环境。

三、中国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决定了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跳跃式经济转型

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状况。1949年建国后,建立起了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商品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抑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才转入市场经济轨道。

可见,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一种跳跃式的。它跨越了西方国家走过的几百年的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并取代自然经济的道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裹胁下,主动、直接地汲取了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及管理经验,跳跃式地跨入了市场经济轨道。

这样做的结果,有利的一面是省却了几百年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不利的一面是市场经济底子薄,基础差。

所以,到目前为止,中国市场体系发育的还很不成熟。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国还要用相当一段时间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其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这样,政治体制改革就必然要往后推迟。

四、东方专制主义统治历史久远,传统文化思想影响至深,公民普遍缺乏民主意识和自由观念。

用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来分析,中国清王朝及其以前的社会是典型的东方专制主义社会。这种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程度最高,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君主和国家垄断了大部分社会资源而凌驾于社会之上,国家通过中央至地方的权力机关对社会进行严密而全面的统治,使社会呈现出高度一元化的倾向,任何独立的民间社会组织都难以生存。

这种国家权力全面覆盖社会生活的状况从根本上扼杀了公民社会产生的可能性,也从根本上遏制了自由、民主、人权观念的产生。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道德价值取向。其道德价值取向是以家庭或家族为本位推出整个社会伦理本位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种群体价值外延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家庭与国家等社会群体相通,造成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社会群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这种强调个人修身养性,强调以社会群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既有助于个人修养,也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统一和凝聚力。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又是一个以皇权主义为核心,以宗法观念和平均主义为内容的价值体系。皇权主义的主要内涵是“皇权至上”和“皇权崇拜”。宗法观念的基本点是父系家长权威至上和父权崇拜。父权崇拜为君主专制政体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皇权主义思想极大地泯灭了人的主体意识和个性的自由,形成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以皇帝专制统治为特征的“人治社会”。

从改革开放的历程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即先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允许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的发展,然后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最后进行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会走这样一条渐进式的道路,先搞外围,后打攻坚战。即,先发展市场经济,在此基础上搞农村村民自治,逐步扩展到乡镇以上以及国家与社会层面。所以,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 《政治民主化道路的长期性和艰难性(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487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政治理论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