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上市公司年终专刊(之四)
把握趋势赢得明年
□本报记者 李映宏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市场的运行方向。谁正确地把握了上市公司发展的趋势,谁就将赢得明天的先机。
上市公司业绩将在明年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是明年最基本也最具影响力的趋势: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核心行业景气度的高位运行、对宝钢股份和招商银行等大蓝筹公司盈利的良好预期,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上市公司明年还将承接今年业绩的良好的“涨势”,尽管增长的速度可能会有所放缓。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2004年充满种种美好的预期:业绩好了,什么就都有可能。
而2004年里,最可能激动人心的是重组领域里即将发生的“轰轰烈烈”的事情:外资并购法规已经基本齐全、MBO走上前台;在国企改制深入发展的2004年里,资产重组的深度、广度、方式,乃至参与重组的主体,都将猛烈地激荡投资者的想像力。正因为资产重组所独具的悬念,和它对相关上市公司可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之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的创新理念,重组这一市场永恒的主题,将在2004年奏出最强烈的乐章。
退市和面临退市风险的公司队伍在扩容。不过这并不是市场的悲哀:虽然有人在千方百计地苟延他们的生命,但更多的公司在竞争中黯然谢幕,不正说明“无形之手”力量在壮大———这也是新年给我们的新希望。
趋势之一
整体业绩继续增长
□本报记者 李映宏
我们预计,明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将继续实现稳步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将较今年有所放缓。
一、明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这是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宏观经济基础。
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明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要倍加珍惜当前经济发展的好势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说,明年是我国经济进入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第一年。
据权威部门预测,明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全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9.5%左右,出口将实现15%左右的较快增长,贸易顺差持平或略有结余;工业生产增长13%左右。综合分析,预计我国明年经济增长约8.3%左右;更有国外投行专家预测明年我国经济将增长9.5%以上。
二、能源、电力、石化等行业继续保持较高景气度,部分行业甚至还将出现卖方市场形态。
对明年宏观经济高增长的预期,直接带动对相关行业景气的预期。其中,首当其冲的是电力行业。资料表明,今年前3季度全国发电量同比高于2002年全年水平,但电力缺口还依然较大,特别是华北和广东电网的电力缺口还将较大,明年全国电力的缺口还很严重。预计明年全国发电量增长率将远远超过8-9%的预期。电力行业的增长,将直接带动煤炭行业的增长。另外,虽然钢铁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存在,但中国钢铁行业协会有关报告认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持续进行,还将持续带动对钢铁的需求(明年接近2.6亿吨),而全球经济的回升也将带动全球钢铁的需求,煤炭电力价格的上升也将使钢铁价格继续小幅度上涨。
石化行业是明年被普遍看好的行业,一方面石油价格将继续在高位运行,中国的耗油量已经占到全球的1/3,另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将直接带动对石化产品的需求,而石化行业正处于新一轮的上升期,明年石化类企业的业绩将处于历史较好水平点。
汽车行业的有关预测表明,在2010年,我国汽车年需求将突破1000万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即将出台和《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等法规,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预计明年汽车行业还将保持稳定增长。
另外,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行业重组和出口市场的扩大等因素,一些完全竞争性行业如家用电器、纺织服装、食品等行业,也将保持稳定增长。银行业也将因实业经济的稳步提升而受益。
研究分析显示,明年我国各主要行业的景气度将普遍提升,是历史较好时期之一。
三、宝钢股份、中国石化、招商银行等为代表的大盘蓝筹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为明年整体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计资料显示,大盘蓝筹公司对上市公司总体业绩的贡献率稳步提高。今年前半年,主营业务收入最高的前100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366.46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额的57.33%。因此,只要大盘蓝筹公司明年业绩增长成定局,那么整个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也就基本定局。
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影响较大的大型企业,如宝钢股份、华能国际、中国石化、中国联通、招商银行等公司,都处于行业景气度较高的行业内,加之他们在规模、管理、技术等方面所具有的明显优势,其明年业绩的稳步增长,是完全可以预期的。另外,今年上市的南方航空3季度以来业绩出现恢复性上涨(上半年巨额亏损),近期长江电力等超大规模企业的加盟,也将为明年市场整体业绩作出重要贡献。
不过,今年上市公司业绩同比增长注定在30%以上,增速过大,预计明年整体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幅度可能同比趋缓。
趋势之二
创新精神发扬光大
□本报记者 李映宏
创新是活力的源泉。当一个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时,创新就成为了市场参与者寻求突破的重要渠道。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即将过去的2003年,是一个充满创新的年度(尽管其中不乏真创新和伪创新)。盘点今年的创新,我们可以发现市场发展中能动的、活力的一面,也可以看到在所谓创新背后无奈妥协的一面,更可以寻找到明年市场创新的发展趋势。
今年TCL通讯、上工B、武钢股份等的创新,代表了市场在金融工具创新方面积极的、主流的力量。TCL集团与TCL通讯的吸收合并,与TCL集团的首次公开发行同时进行,并互为条件:按相关方案,TCL通讯流通股股东所持股票,将按一定换股比例折换为上市后的TCL集团的股票,完成换股后,TCL将退市,而TCL集团整体上市;武钢股份则在其拟实施的增发20亿股的方案中,分别向武钢集团定向增发12亿股国有法人股、向社会公众股股东增发不超过8亿股,募集不超过90亿元的资金,所募资金全部用于收购武钢集团拥有的钢铁主业;上工B则通过向境外机构投资者德国FAG公司等配售B股,再向FAG公司收购资产……分析显示,类似的创新之所以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是因为他们在市场低迷、制度限制等宏观背景下,通过方案设计的突破,要么实现了公司的整体上市、要么达到了募集巨额资金的目标、要么突破了B股市场多年不能实施再融资的限制等等。
而集中于重组领域的创新,大多带有打擦边球的成分:*ST吉轻工通过流通股股东无偿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增加资本公积,从而提高净资产数额以实现每股净资产高于面值;*ST小鸭则是通过向潜在大股东定向增发国家法人股,以实现对其资产全额收购的目的;而三联集团在重组ST轻骑的方案中,实质上是以政府信用为担保,来化解ST轻骑巨大的债务危机,等等。分析显示,今年重组领域的创新,大多带有化不可为为可为的动机,因此存在较大争议。比如,处于
市场今年在新股发行、重组等方面的创新,也昭示着来年市场在创新方面的走向。世纪证券深圳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黄毅军认为,创新行为离不开市场发展的特定阶段,在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新兴加转轨的条件下,重组领域内的创新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妥协的产物,并带有较明显的政府主导的色彩,个案特征明显,而在发行领域内的创新,则较多地带有发行者迎合市场需求的主动性。
黄毅军等投行界资深人士认为,市场明年的创新将出现如下趋势:首先,经过近年来市场的充分实践,创新将成为被市场主体主动接受和广泛采用的市场活动,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的创新将继续并驾齐驱。其次,由于创新已经被广泛采用,自发的创新行为将被管理层密切关注,很可能会出台新的法规,来对前期的创新进行总结和规范。另外,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将被更多的创新方案所考虑,定向发行还将继续成为市场创新的主流,以减少向流通股股东募资的数量。
市场人士尤其指出,未来的创新,应该与解决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和国有股减持的大趋势合拍,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趋势之三
国有股权转让加速
□本报记者 尹永强
国有股转让加速无疑是今年一大热点和敏感问题,由此引发出的“卖给谁”、“卖啥价”和“怎么卖”等问题招致了激烈争论。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摸索和纠错中往前推进。
近年来,协议转让、竞拍购得、法院裁定和要约收购等国有股转让形式日渐盛行。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06家上市公司转让国有股总数67亿股,占所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总数的2.57%,另有近百家公司已获批准。随着十六大召开和国资委成立并投入实际运作,更极大推进了国有股转让步伐———在各地国资委尚未成立的情况下,很多省市政府便急不可耐地推出包括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的国资处置方案,提出要限时将上市公司国有股降低到某一比例,某些地区更列出了要减持国有股的公司名单。
国资委副主任李毅中直言上报的国有股 《2003年上市公司年终专刊(之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066.html
□本报记者 李映宏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市场的运行方向。谁正确地把握了上市公司发展的趋势,谁就将赢得明天的先机。
上市公司业绩将在明年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是明年最基本也最具影响力的趋势: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核心行业景气度的高位运行、对宝钢股份和招商银行等大蓝筹公司盈利的良好预期,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上市公司明年还将承接今年业绩的良好的“涨势”,尽管增长的速度可能会有所放缓。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2004年充满种种美好的预期:业绩好了,什么就都有可能。
而2004年里,最可能激动人心的是重组领域里即将发生的“轰轰烈烈”的事情:外资并购法规已经基本齐全、MBO走上前台;在国企改制深入发展的2004年里,资产重组的深度、广度、方式,乃至参与重组的主体,都将猛烈地激荡投资者的想像力。正因为资产重组所独具的悬念,和它对相关上市公司可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之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的创新理念,重组这一市场永恒的主题,将在2004年奏出最强烈的乐章。
退市和面临退市风险的公司队伍在扩容。不过这并不是市场的悲哀:虽然有人在千方百计地苟延他们的生命,但更多的公司在竞争中黯然谢幕,不正说明“无形之手”力量在壮大———这也是新年给我们的新希望。
趋势之一
整体业绩继续增长
□本报记者 李映宏
我们预计,明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将继续实现稳步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将较今年有所放缓。
一、明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这是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宏观经济基础。
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明年是实现‘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要倍加珍惜当前经济发展的好势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说,明年是我国经济进入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第一年。
据权威部门预测,明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全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9.5%左右,出口将实现15%左右的较快增长,贸易顺差持平或略有结余;工业生产增长13%左右。综合分析,预计我国明年经济增长约8.3%左右;更有国外投行专家预测明年我国经济将增长9.5%以上。
二、能源、电力、石化等行业继续保持较高景气度,部分行业甚至还将出现卖方市场形态。
对明年宏观经济高增长的预期,直接带动对相关行业景气的预期。其中,首当其冲的是电力行业。资料表明,今年前3季度全国发电量同比高于2002年全年水平,但电力缺口还依然较大,特别是华北和广东电网的电力缺口还将较大,明年全国电力的缺口还很严重。预计明年全国发电量增长率将远远超过8-9%的预期。电力行业的增长,将直接带动煤炭行业的增长。另外,虽然钢铁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存在,但中国钢铁行业协会有关报告认为,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持续进行,还将持续带动对钢铁的需求(明年接近2.6亿吨),而全球经济的回升也将带动全球钢铁的需求,煤炭电力价格的上升也将使钢铁价格继续小幅度上涨。
石化行业是明年被普遍看好的行业,一方面石油价格将继续在高位运行,中国的耗油量已经占到全球的1/3,另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将直接带动对石化产品的需求,而石化行业正处于新一轮的上升期,明年石化类企业的业绩将处于历史较好水平点。
汽车行业的有关预测表明,在2010年,我国汽车年需求将突破1000万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即将出台和《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等法规,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预计明年汽车行业还将保持稳定增长。
另外,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行业重组和出口市场的扩大等因素,一些完全竞争性行业如家用电器、纺织服装、食品等行业,也将保持稳定增长。银行业也将因实业经济的稳步提升而受益。
研究分析显示,明年我国各主要行业的景气度将普遍提升,是历史较好时期之一。
三、宝钢股份、中国石化、招商银行等为代表的大盘蓝筹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为明年整体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计资料显示,大盘蓝筹公司对上市公司总体业绩的贡献率稳步提高。今年前半年,主营业务收入最高的前100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366.46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额的57.33%。因此,只要大盘蓝筹公司明年业绩增长成定局,那么整个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也就基本定局。
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影响较大的大型企业,如宝钢股份、华能国际、中国石化、中国联通、招商银行等公司,都处于行业景气度较高的行业内,加之他们在规模、管理、技术等方面所具有的明显优势,其明年业绩的稳步增长,是完全可以预期的。另外,今年上市的南方航空3季度以来业绩出现恢复性上涨(上半年巨额亏损),近期长江电力等超大规模企业的加盟,也将为明年市场整体业绩作出重要贡献。
不过,今年上市公司业绩同比增长注定在30%以上,增速过大,预计明年整体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幅度可能同比趋缓。
趋势之二
创新精神发扬光大
□本报记者 李映宏
创新是活力的源泉。当一个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时,创新就成为了市场参与者寻求突破的重要渠道。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即将过去的2003年,是一个充满创新的年度(尽管其中不乏真创新和伪创新)。盘点今年的创新,我们可以发现市场发展中能动的、活力的一面,也可以看到在所谓创新背后无奈妥协的一面,更可以寻找到明年市场创新的发展趋势。
今年TCL通讯、上工B、武钢股份等的创新,代表了市场在金融工具创新方面积极的、主流的力量。TCL集团与TCL通讯的吸收合并,与TCL集团的首次公开发行同时进行,并互为条件:按相关方案,TCL通讯流通股股东所持股票,将按一定换股比例折换为上市后的TCL集团的股票,完成换股后,TCL将退市,而TCL集团整体上市;武钢股份则在其拟实施的增发20亿股的方案中,分别向武钢集团定向增发12亿股国有法人股、向社会公众股股东增发不超过8亿股,募集不超过90亿元的资金,所募资金全部用于收购武钢集团拥有的钢铁主业;上工B则通过向境外机构投资者德国FAG公司等配售B股,再向FAG公司收购资产……分析显示,类似的创新之所以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是因为他们在市场低迷、制度限制等宏观背景下,通过方案设计的突破,要么实现了公司的整体上市、要么达到了募集巨额资金的目标、要么突破了B股市场多年不能实施再融资的限制等等。
而集中于重组领域的创新,大多带有打擦边球的成分:*ST吉轻工通过流通股股东无偿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增加资本公积,从而提高净资产数额以实现每股净资产高于面值;*ST小鸭则是通过向潜在大股东定向增发国家法人股,以实现对其资产全额收购的目的;而三联集团在重组ST轻骑的方案中,实质上是以政府信用为担保,来化解ST轻骑巨大的债务危机,等等。分析显示,今年重组领域的创新,大多带有化不可为为可为的动机,因此存在较大争议。比如,处于
退市边缘的ST公司,是否具备增发新股的资格?增发非流通的国有法人股,是否有违市场前进的方向?以政府信用为担保,来承担巨额的重组成本,是否有违金融法规,形成新的潜在的巨大金融风险?等等。
市场今年在新股发行、重组等方面的创新,也昭示着来年市场在创新方面的走向。世纪证券深圳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黄毅军认为,创新行为离不开市场发展的特定阶段,在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新兴加转轨的条件下,重组领域内的创新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妥协的产物,并带有较明显的政府主导的色彩,个案特征明显,而在发行领域内的创新,则较多地带有发行者迎合市场需求的主动性。
黄毅军等投行界资深人士认为,市场明年的创新将出现如下趋势:首先,经过近年来市场的充分实践,创新将成为被市场主体主动接受和广泛采用的市场活动,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的创新将继续并驾齐驱。其次,由于创新已经被广泛采用,自发的创新行为将被管理层密切关注,很可能会出台新的法规,来对前期的创新进行总结和规范。另外,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将被更多的创新方案所考虑,定向发行还将继续成为市场创新的主流,以减少向流通股股东募资的数量。
市场人士尤其指出,未来的创新,应该与解决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和国有股减持的大趋势合拍,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趋势之三
国有股权转让加速
□本报记者 尹永强
国有股转让加速无疑是今年一大热点和敏感问题,由此引发出的“卖给谁”、“卖啥价”和“怎么卖”等问题招致了激烈争论。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摸索和纠错中往前推进。
近年来,协议转让、竞拍购得、法院裁定和要约收购等国有股转让形式日渐盛行。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06家上市公司转让国有股总数67亿股,占所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总数的2.57%,另有近百家公司已获批准。随着十六大召开和国资委成立并投入实际运作,更极大推进了国有股转让步伐———在各地国资委尚未成立的情况下,很多省市政府便急不可耐地推出包括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的国资处置方案,提出要限时将上市公司国有股降低到某一比例,某些地区更列出了要减持国有股的公司名单。
国资委副主任李毅中直言上报的国有股 《2003年上市公司年终专刊(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