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健康网讯: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197.html
健康网讯:
王有为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干扰生物体内维持自稳及调节发育过程中激素的产生、 释放、代谢、结合、排泄、交互作用的外源性物质。本文介绍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的定义、分类、人群暴露方式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生物体免疫系统的危害;目 的在于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1996年3月,T Colb or,D Dumanopski J PMyers编著,由美国副总统戈尔作序的环境著作《Our Stol en Future》出版。该书对人工合成化学品在环境和食品中的残留、积累以及对人 类内分泌、免疫系统等的干扰提出了警告,引起了公众对这类化学物质的强烈关注 。研究发现,20世纪后期,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异常现象,人类内分泌系统异常的突出表现是生殖异常。最早发 现一些鱼类的生殖器官始终不能发育成熟,雌雄同体率增加,雄性退化,种群退化 。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人类。20世纪60年代,美国女性一生中乳腺癌的发生几率仅 为1/20,而20世纪90年代上升为1/8。而且近50年来男性的睾丸癌发生率增加了 [ 3] 几倍,前列腺癌增加了2倍 [1] 。大量调查资料表明环境中存在多种能模 拟和干扰动物及人类内分泌功能的物质。这些外源性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干扰体内 内分泌物质的合成、释放、运输和代谢等过程,并且能够激活或抑制内分泌系统的 功能,从而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导致或加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学术界将 这一大类物质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ers/endocrine disrup tˉing chemicals,EDCs)。更有学者认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已成为继“温 室效应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之后又一严重的全球性环境公害问题,属第三 代环境污染物 [1,2] 。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因素不仅 决定于外环境多因素的变化和体内免疫功能的失调,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和调节也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Wilder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 甲状腺炎患者中的女与男比例分别为3:1,9:1和19:1 [3,4] 。同时,育龄期 女性在妊娠期及产后激素水平出现明显波动时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有明显的 增加趋势,使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内分泌激素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影响。美国变 态反应学家Randalph认为:新的医疗模式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发病与他所处的生活 环境的关系。人类自身的遗传因素是人类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但环境 因素可能直接触发疾病的发生 [5] 。由于B和T细胞表达的特异性总库是随机产 生的,其中必定有许多细胞是对自身成分特异的。因此,机体必须建立自身耐受机 制,以区别自己与非己决定簇,从而避免自身反应性的发生。然而,任何机制都有 崩溃的危险,自身识别机制也不例外。人类在急剧变化的环境因素影响下,可导致 环境性免疫功能失调,终致发生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6]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是否会对人的自身耐受机制造成威胁,从而打破人类的自身耐受机制呢? 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名称和定义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mental endocrine disˉruptors/Eds或endocrin 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也叫环境荷尔蒙/激素(enviromental hormonal s)、环境雌激素(enviromental oestrogens),还有人将它称为“雌激素类似物 (Estrogen Mimics,Oestrogen Chemicals)”或者“外源性雌激素(Xenoestro gens)”。作为第三代环境污染物,其名称及定义都很多,美国EPA内分泌干扰物 审查和试验咨询委员会(EDSTAC)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定义为:干扰生物体内维持 自稳及调节发育过程中激素的产生、释放、代谢、结合、排泄、交互作用的外源性 物质 [7] 。 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和来源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程度日益提高,被人类利用的化学品有成千上万 种,而有很多物质被证明与人类疾病相关。自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问题得到各国政 府和研究机构的重视以来,已有上百种化学物质被证明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或具有 雌激素效应。笔者依据其用途和来源将目前已认知的或怀疑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 为以下几大类: 2.1 工业用化学品 (1)多氯联苯类(PCBs,Polyˉchlorinated Biphenyls ),用于电容器、油墨等,是一类难降解、难代谢脂溶性环境激素。可经胎盘到胎 儿体内,蓄积在肝肾中;(2)二?英类(Dioxinlike Chemiˉcals),是具有高环 境持留性和毒性的三环有机氯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有机氯化工厂中的副产品和杂质 、城市固体废物焚烧以及纸浆漂白过程等,具有强烈的致畸、致突变性和抗雌激素 作用,与雌激素竞争受体结合位点,影响内源雌激素的作用 [8] ;(3)烷基酚 类包括壬基酚和双酚A等,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s)的主要 降解产物之一,雌激素活性较高,而且污染广泛。(4)邻苯二甲酸酯类(又名酞 酸酯类,PAEs,Phthalates)是塑料制品的主要原料,可用作聚氯乙烯塑料的增塑 剂和软化剂。橡胶、润滑油的添加剂中也含有这类物质,已成为全球性的污染物, 可造成大气、土壤、水体的严重污染;(5)金属类,已发现某些金属对天然雌激素 有拮抗作用,如四乙基铅用于含铅汽油中作防爆添加剂,具有很强的生殖毒性,能 影响雌激素对成熟前期小鼠子宫各型细胞的作用;镍可使大鼠孕酮分泌下降。 2.2 农用化学品类 过去几十年中,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半衰期长的有机氯杀虫 剂、除草剂、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最典型的当数有机氯农药中DDT及其降解产物 DDE,以及六六六(HCH)等。这些残留的有机氯化合物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健康存 在巨大威胁。近20年来出现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已证实它能刺激MCF-7乳腺癌细 胞增殖和p52基因表达,具有雌激素活性 [9] 。 2.3 药用环境激素 天然或合成的激素药物,如雌二醇、雌酮、己烯雌酚等, 被用作药物及饲料添加剂。人工合成的己烯雌酚(DES)极容易与体内雌激素受体 蛋白结合,具有比天然雌激素更强的基因表达。2.4 植物雌激素 某些植物产生能 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诱导产生弱雌激素活性的以非甾体结构为主的化合物,称之为 植物雌激素。有些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物质通过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可转变为活性较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自身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