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的思维方式问题
忽视新闻反映客观社会现实生活的基本特征,依然强调一切都必须依据真实的事实。列宁《在勃列斯尼亚区非党工人红军战士代表会议上的演说》中说:“如果认为人民跟着布尔什维克走是因为布尔什维克的鼓动较为巧妙,那就可笑了。不是的,问题在于布尔什维克的鼓动内容是真实的。”1918年,他在《真理报》上撰文讨论报纸的性质问题时曾说:“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但这不是指“一般的”议论、学者的评述、知识分子的计划以及诸如此类的废话,——可惜所谓经济往往正是这样的废话。不是的,我们需要的经济是指搜集、周密地考查和研究新生活实际建设的各种事实。”
关于新闻的思维方式问题(第2页)
由于新闻是报道事实,是用来事实掌握世界的,因此,它区别于“理论地掌握世界”的哲学和“形象地掌握世界”的文学。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比较:
第一,从反映的对象和内容来看,哲学反映的是整个世界,形成对整个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基本观点;文学反映的是体现着人类生活的具体形象,形成对社会生活感性画面的整体映象;新闻则反映的是事实,形成对事实的存在和变化的观念。
一般说来,人们把哲学称作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所谓世界观简单地说就是人对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而哲学则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因此,哲学是以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审视世界上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并作出一般的概括,从而形成对整个世界本质及规律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文学反映的也是现实世界,但它的直接对象和内容“是作为“社会关系之总和”的活的具体的人,人的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人的具体的外贸特征和内心特征及其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联系和关系”文学决不只是叙述一般的生活现象,去揭示一般的规律,它是通过对活的整体的人,通过这些人物的思想、感情、行为、语言等的描写,综合地、完整地、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全貌,从而去体现“社会关系之总和”,将社会生活感性画面的整体映象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论文关于新闻的思维方式问题(第2页)来自
而新闻同哲学、文学都不同,它反映现实世界的对象和内容,既不是象哲学那样,反映整个世界、认识把握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也不象文学那样,反映什么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形象,从而形成对社会生活感性画面的整体映象。新闻在反映现实世界时,它的直接对象和内容则是事实,反映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实,从而使受众迅速、准确地了解这些事实,形成对这些事实存在和变化的观念。谈到这里,有人也许会提出如下两个问题:其一,新闻究竟反映不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我认为,新闻在反映社会生活时,在报道事实时,同样要透视生活,同样要表露反映者对生活、对事实的认识,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并不是同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对立的。特别是,对于一个新闻机构来说,要从新闻的连续不断的发布过程中,不断向人们显露出事实的本质。但是,新闻这种意识形态,决不象哲学那样,而把反映现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作为自己直接的对象,而且恰恰相反,它必须始终不断地向人们传播社会生活的事实。事实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至于包含于事实之中的本质、规律,则是由受众自己通过这些真实的事实及实施的连续不断的传播中,去感受、去认识。如果说,记者时时刻刻地直接地向受众揭示什么现实世界的本质呀、规律呀,那么,记者就不是记者了,而成了哲学家;人们把没有必要去读报、听广播、看电视,只要去阅读哲学教科书就行了。其二,新闻究竟反映不反映人?毫无疑问,新闻在报道事实时,不可能离开人,其中也有形象问题。但是,新闻反映人,必须以事实为中心,它决不是象文学那样、去直接着意塑造人物的形象,并展示生活整体的形象画面,而是直接了当地、真实地新受众报道某时、某地、某人如何、如何这一事实。这一点,只要我们把题材相同的报道同文学作品加以比较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当然,这两个问题,还远比以上谈及的要复杂得多,在这里不能详论,只好另文专门探讨了。
第二,从反映的主观形式来看,哲学是一种理智认识活动,表现为对本质和规律的把握;“文学是一种充满情感的个性化的感受活动,表现为创造性的领悟;新闻则是一种新闻事实的传递活动,表现为对事实及事实变化的掌握。
黑格尔曾说:“外在现实对于心灵还可以有第二种关系,和个别的感性观照与实践欲望是相对立 《关于新闻的思维方式问题(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226.html
关于新闻的思维方式问题(第2页)
由于新闻是报道事实,是用来事实掌握世界的,因此,它区别于“理论地掌握世界”的哲学和“形象地掌握世界”的文学。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比较:
第一,从反映的对象和内容来看,哲学反映的是整个世界,形成对整个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基本观点;文学反映的是体现着人类生活的具体形象,形成对社会生活感性画面的整体映象;新闻则反映的是事实,形成对事实的存在和变化的观念。
一般说来,人们把哲学称作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所谓世界观简单地说就是人对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而哲学则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因此,哲学是以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审视世界上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并作出一般的概括,从而形成对整个世界本质及规律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文学反映的也是现实世界,但它的直接对象和内容“是作为“社会关系之总和”的活的具体的人,人的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人的具体的外贸特征和内心特征及其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联系和关系”文学决不只是叙述一般的生活现象,去揭示一般的规律,它是通过对活的整体的人,通过这些人物的思想、感情、行为、语言等的描写,综合地、完整地、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全貌,从而去体现“社会关系之总和”,将社会生活感性画面的整体映象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论文关于新闻的思维方式问题(第2页)来自
而新闻同哲学、文学都不同,它反映现实世界的对象和内容,既不是象哲学那样,反映整个世界、认识把握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也不象文学那样,反映什么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形象,从而形成对社会生活感性画面的整体映象。新闻在反映现实世界时,它的直接对象和内容则是事实,反映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实,从而使受众迅速、准确地了解这些事实,形成对这些事实存在和变化的观念。谈到这里,有人也许会提出如下两个问题:其一,新闻究竟反映不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我认为,新闻在反映社会生活时,在报道事实时,同样要透视生活,同样要表露反映者对生活、对事实的认识,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并不是同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对立的。特别是,对于一个新闻机构来说,要从新闻的连续不断的发布过程中,不断向人们显露出事实的本质。但是,新闻这种意识形态,决不象哲学那样,而把反映现实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作为自己直接的对象,而且恰恰相反,它必须始终不断地向人们传播社会生活的事实。事实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至于包含于事实之中的本质、规律,则是由受众自己通过这些真实的事实及实施的连续不断的传播中,去感受、去认识。如果说,记者时时刻刻地直接地向受众揭示什么现实世界的本质呀、规律呀,那么,记者就不是记者了,而成了哲学家;人们把没有必要去读报、听广播、看电视,只要去阅读哲学教科书就行了。其二,新闻究竟反映不反映人?毫无疑问,新闻在报道事实时,不可能离开人,其中也有形象问题。但是,新闻反映人,必须以事实为中心,它决不是象文学那样、去直接着意塑造人物的形象,并展示生活整体的形象画面,而是直接了当地、真实地新受众报道某时、某地、某人如何、如何这一事实。这一点,只要我们把题材相同的报道同文学作品加以比较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当然,这两个问题,还远比以上谈及的要复杂得多,在这里不能详论,只好另文专门探讨了。
第二,从反映的主观形式来看,哲学是一种理智认识活动,表现为对本质和规律的把握;“文学是一种充满情感的个性化的感受活动,表现为创造性的领悟;新闻则是一种新闻事实的传递活动,表现为对事实及事实变化的掌握。
黑格尔曾说:“外在现实对于心灵还可以有第二种关系,和个别的感性观照与实践欲望是相对立 《关于新闻的思维方式问题(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