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加强协调 努力建设和谐广东
加快发展加强协调 努力建设和谐广东
2005-01-04 10:05:10 南方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上重要位置。”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和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和谐广东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充分体现了时代要求和广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一、如何认识和理解“和谐广东”
和谐社会是指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状态。构建和谐社会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一方面,要求尊重人,体现人的价值,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另一方面,要求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谐,达到活而有序、和而不同。
建设和谐广东的内涵十分丰富而深刻。按照张德江书记的阐述,和谐广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明法治。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保障人们在政治、法律、机会、权利以及在收入分配上的公平,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二是稳定和谐。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努力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社会环境。落实党政负责人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制,建立健全防范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及社会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应对机制。三是谅解宽容。牢固树立谅解宽容的意识,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和睦相助、友好向善的良好氛围。黄华华省长强调要实现“五个协调”: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外源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建设和谐广东是新世纪新阶段省委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意义。建设和谐广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根本要求;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逐步改善。2003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26亿元,GDP突破2000美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0元。经济实力的壮大,人民生活的富足,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在着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广东省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近年来,广东实施了碧水工程和蓝天工程,开展了珠江综合整治,与国家环保总局合作开展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目前,全省环境总体质量保持稳定,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省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第二,注重教育和引导,谅解宽容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形成。全省大兴学习之风,深入开展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强调要在求深、求新、求实上下工夫,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加快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加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形成了“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抗非典精神”,充分展现了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广东人民崭新的精神风貌。开展“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大讨论和以“立志、立德、立规、立业”为主题的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推动全社会逐渐形成谅解宽容的社会氛围。第三,加强社会管理,促进文明法治。大力推进依法治省。省成立了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省依法治省工作的统一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目前,全省各级基本形成了党委统揽全局、各方共同推进的依法治省工作格局。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近年来,省政府制定、修订和废止了一批政府规章,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修订和废止了一批地方性法规,为依法行政提供保障。着力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规范行政执法主体。积极稳妥地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规范执法程序,全面推行持证上岗执法制度,健全行政处罚的实施和听证制度。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第四,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全省保持比较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近年来,广东省认真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解决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看病难、打官司难和子女入学难等“四难”问题。积极实施了全民安居、扩大与促进就业、农民减负增收、教育扶贫、济困助残、外来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全民安康、治污保洁、农村饮水、城乡防灾减灾等十项民心工程,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建立突发公共卫生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措施,就业局势保持稳定。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认真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保持稳定和谐。
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建设和谐广东有较大差距。第一,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城乡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仍然困难。结构调整的任务相当繁重。第二,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社会事业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相应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结构,包括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深刻变化的要求。第三,建设和谐广东的利益协调机制还不完善。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也是各种政治和社会矛盾的易发多发期,征地拆迁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等等,成为当前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有些社会矛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引发出一些群体性事件,成为建设和谐广东进程中要解决的突出的问题。上述问题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加快发展,加强协调,努力建设和谐广东
建设和谐广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目前,我们必须一手抓加快发展经济,通过发展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一手抓加强协调,解决经济社会不平衡问题。
(一)加快经济发展,为建设和谐广东创造物质基础。建设和谐广东,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发展。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建设和谐广东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因此,必须加快发展步伐,通过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当前,广东省要抓住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有利时机,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快形成有利于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一整套体制和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走上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轨道。抓住结构调整这一主线,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充分运用广东工业九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化建设等调研成果,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发展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广东产业向高级化和重型化转变,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扩大招商引资,努力扩大出口,推动企业“走出去”进行跨国经营,进一步做大做强外源型经济。同时,要以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推动内源型经济发展壮大,通过消除体制、政策和市场准入等障碍,促进民营经济实现制度、技术、管理创新。
(二)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和谐广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作出了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山区经济发展。建设和谐广东,必须进一步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把山区发展摆到重要战略地位,加大对山区财政转移支付。加大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引导发达地区的产业向山区转移。同时,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东西两翼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推动两翼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必须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壮大园区经济,提高县域工业集聚水平。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按照市场导向原则,采取多元化投资体制和经营城镇的理念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激励型财政机制,充分调动市县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继续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教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和长久性作用。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采取有力措施力促教育发展,一方面提高教育层次,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调整中小学布局,安排专项资金改造老区、山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入学难”问题,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教育发展还不够快,与建设和谐广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建设和谐广东,就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
(四)努力解决资源瓶颈和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荣共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建设和谐广东的重要内容。环境问题始终是工业化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由于不重视环境保护,有过深刻的教训。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发展工业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必须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实行资源开发和保护并举,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加快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促进企业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逐步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工艺、技术和产品。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实施治污保洁工程,加强珠江等江河整治,提高水环境质量。提高土地使用的集约化程度和土地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注重生态保护,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林地、野生动物和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五)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当前,传统单位制的社会结构正向多样化方向转变,社会管理体制必须适应这种转变。因此,创新管理体制和方法是当前的一个迫切任务。创新管理体制,最为重要的是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方式。真正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必须努力形成一套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抵御和处置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恐怖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对社会、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必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政府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为,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严格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清理行政许可规定和行政许可项目,简化和规范行政许可程序。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行为,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水平。
(六)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现代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法治。只有实行法治,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加强立法,科学合理制订立法计划,逐步推行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公示征求意见等民主立法方式,不断完善立法程序。坚持“立改废”同时并举,不断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法律法规框架。通过切实可行的普法教育,增强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意识,积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当前,广东的社会治安问题还比较突出,仍然处于严重刑事犯罪活动高发期,必须保持高压态势,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取缔“黄赌毒”、非法传销和六合彩 《加快发展加强协调 努力建设和谐广东》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260.html
2005-01-04 10:05:10 南方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上重要位置。”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和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和谐广东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充分体现了时代要求和广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一、如何认识和理解“和谐广东”
和谐社会是指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状态。构建和谐社会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一方面,要求尊重人,体现人的价值,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另一方面,要求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谐,达到活而有序、和而不同。
建设和谐广东的内涵十分丰富而深刻。按照张德江书记的阐述,和谐广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明法治。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保障人们在政治、法律、机会、权利以及在收入分配上的公平,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二是稳定和谐。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努力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社会环境。落实党政负责人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制,建立健全防范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及社会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应对机制。三是谅解宽容。牢固树立谅解宽容的意识,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倡导和形成和睦相助、友好向善的良好氛围。黄华华省长强调要实现“五个协调”: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外源型经济与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建设和谐广东是新世纪新阶段省委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意义。建设和谐广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根本要求;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逐步改善。2003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26亿元,GDP突破2000美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0元。经济实力的壮大,人民生活的富足,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在着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广东省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近年来,广东实施了碧水工程和蓝天工程,开展了珠江综合整治,与国家环保总局合作开展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目前,全省环境总体质量保持稳定,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省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第二,注重教育和引导,谅解宽容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形成。全省大兴学习之风,深入开展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强调要在求深、求新、求实上下工夫,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加快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加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形成了“临危不惧,沉着应对;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抗非典精神”,充分展现了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广东人民崭新的精神风貌。开展“新时期广东人精神”大讨论和以“立志、立德、立规、立业”为主题的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推动全社会逐渐形成谅解宽容的社会氛围。第三,加强社会管理,促进文明法治。大力推进依法治省。省成立了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省依法治省工作的统一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目前,全省各级基本形成了党委统揽全局、各方共同推进的依法治省工作格局。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近年来,省政府制定、修订和废止了一批政府规章,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修订和废止了一批地方性法规,为依法行政提供保障。着力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规范行政执法主体。积极稳妥地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规范执法程序,全面推行持证上岗执法制度,健全行政处罚的实施和听证制度。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第四,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全省保持比较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近年来,广东省认真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解决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看病难、打官司难和子女入学难等“四难”问题。积极实施了全民安居、扩大与促进就业、农民减负增收、教育扶贫、济困助残、外来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全民安康、治污保洁、农村饮水、城乡防灾减灾等十项民心工程,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建立突发公共卫生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措施,就业局势保持稳定。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认真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保持稳定和谐。
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建设和谐广东有较大差距。第一,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区域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城乡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仍然困难。结构调整的任务相当繁重。第二,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社会事业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相应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结构,包括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深刻变化的要求。第三,建设和谐广东的利益协调机制还不完善。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也是各种政治和社会矛盾的易发多发期,征地拆迁问题、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等等,成为当前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有些社会矛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引发出一些群体性事件,成为建设和谐广东进程中要解决的突出的问题。上述问题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加快发展,加强协调,努力建设和谐广东
建设和谐广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目前,我们必须一手抓加快发展经济,通过发展不断增强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一手抓加强协调,解决经济社会不平衡问题。
(一)加快经济发展,为建设和谐广东创造物质基础。建设和谐广东,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发展。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建设和谐广东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因此,必须加快发展步伐,通过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当前,广东省要抓住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有利时机,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快形成有利于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一整套体制和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走上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轨道。抓住结构调整这一主线,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充分运用广东工业九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化建设等调研成果,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发展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广东产业向高级化和重型化转变,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扩大招商引资,努力扩大出口,推动企业“走出去”进行跨国经营,进一步做大做强外源型经济。同时,要以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推动内源型经济发展壮大,通过消除体制、政策和市场准入等障碍,促进民营经济实现制度、技术、管理创新。
(二)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和谐广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作出了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山区经济发展。建设和谐广东,必须进一步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把山区发展摆到重要战略地位,加大对山区财政转移支付。加大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引导发达地区的产业向山区转移。同时,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东西两翼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推动两翼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必须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壮大园区经济,提高县域工业集聚水平。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按照市场导向原则,采取多元化投资体制和经营城镇的理念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激励型财政机制,充分调动市县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继续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教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和长久性作用。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采取有力措施力促教育发展,一方面提高教育层次,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调整中小学布局,安排专项资金改造老区、山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入学难”问题,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教育发展还不够快,与建设和谐广东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建设和谐广东,就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
重要地位加快发展,努力促进各层次、各类型教育的协调发展。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多元投入体制,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催生高新技术成果的摇篮,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重要,必须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综合水平。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必须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要把农村义务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教育经费投入重点向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促进城乡和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要紧密围绕广东建设世界制造业中心和发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的需要,加快技工教育、职业教育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一大批实用人才。
(四)努力解决资源瓶颈和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荣共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建设和谐广东的重要内容。环境问题始终是工业化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由于不重视环境保护,有过深刻的教训。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发展工业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必须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实行资源开发和保护并举,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加快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促进企业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逐步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工艺、技术和产品。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实施治污保洁工程,加强珠江等江河整治,提高水环境质量。提高土地使用的集约化程度和土地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注重生态保护,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林地、野生动物和湿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五)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当前,传统单位制的社会结构正向多样化方向转变,社会管理体制必须适应这种转变。因此,创新管理体制和方法是当前的一个迫切任务。创新管理体制,最为重要的是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方式。真正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必须努力形成一套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抵御和处置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恐怖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对社会、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必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政府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为,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严格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清理行政许可规定和行政许可项目,简化和规范行政许可程序。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行为,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和水平。
(六)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现代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法治。只有实行法治,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加强立法,科学合理制订立法计划,逐步推行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公示征求意见等民主立法方式,不断完善立法程序。坚持“立改废”同时并举,不断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法律法规框架。通过切实可行的普法教育,增强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意识,积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当前,广东的社会治安问题还比较突出,仍然处于严重刑事犯罪活动高发期,必须保持高压态势,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取缔“黄赌毒”、非法传销和六合彩 《加快发展加强协调 努力建设和谐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