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人──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抽样调查总体报告(下)
立同意或非常同意认同度指数指数意义
新闻报道应是客观世界的反映7.4%10.6%81.6%3.95“同意”
在新闻中,事实与观点密不可分10.2%14.8%74.0%3.80“同意”
遇到有争议的题材时,记者必须在澄清孰是孰非后再作报道18.6%12.8%67.8%3.67“同意”
只有全面的报道才会公正20.5%24.9%53.7%3.43“同意”
真实的报道不一定公正27.6%24.0%45.7%3.18“中立”
真实的报道等于公正的报道37.0%27.4%34.4%3.03“中立”
中国新闻人──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抽样调查总体报告(下)(第4页)
遇到有争议的题材时,记者只须在报道中保持对各方的平衡49.9%24.2%24.3%2.71“中立”
公正的报道不一定真实54.4%24.2%18.6%2.55“不同意”
在没法准确把握事实时,记者必须依据领导的判断59.7%25.1%13.4%2.41“不同意”
新闻不可能真实地反映现实63.3%20.1%15.7%2.40“不同意”
五、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意识及其对新闻职业道德现状的看法
从世界范围看,随着大众媒介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产生的渗透和影响日益深远,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新闻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他们的道德水准及现实表现中的道德状况,就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和重视。近年来,由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人们的经济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进而也就必然会引发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的重大变化。这种的积极意义自不待言,而如影随形的消极后果反映在新闻传播领域便是我们相当一部分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嬗变乃至混乱。由此导致了新闻领域道德行为的失范及腐败现象的孳生和蔓延。如何估计现阶段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意识及职业道德的现状?本次调查从特定的角度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照系。
1、有作用、有成绩,但不可高估:我国新闻工作者对《准则》在提高我国新闻职业道德水准方面作用的总体评估1991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我国第一个正式成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此后,中央和有关领导部门又三令五申严禁“有偿新闻”和新闻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应该说,《准则》的颁布和一系列旨在纠正和消除新闻界中腐败行为的措施决定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新闻队伍的道德“滑坡”,并使不正之风对新闻领域的侵袭有所收敛。但是客观地讲,那种在新闻传播领域中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型道德风貌和道德环境还没有完整地建立起来,新闻队伍近年来的道德跌落状况距离根本改善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本次调查表明,身在第一线,对此感受最为实际和深刻的广大新闻工作者对《准则》在提高我国新闻职业道德水准方面作用的总体评估持一种相当审慎的态度:一方面,他们积极评价《准则》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领域中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他们对《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在现实操作中的实际效果又不做过于乐观的评估。调查数字显示:在全部被访者中,有近四成的人对《准则》颁布和实施的效果持积极正面的肯定性评价,其中,11.0%的人认为《准则》在提高我国新闻职业道德水准方面的作用“很大”,28.8%的人认为作用“较大”,合计为39.8%。但是,更多的人则认为《准则》颁布和实施的效果相当有限,其中,42.2%的人认为《准则》在提高我国新闻职业道德水准方面的作用“一般”,甚至还有18.0%的人认为作用“很小”或“毫无作用”,合计为60.2%。按照统计学的原理,我国新闻工作者对《准则》在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准方面作用的总体评估“作用指数”为2.70,其统计学意义为“一般”。(参见表28)
作用很大作用较大作用一般作用很小毫无作用
占被访者的比例11.0%28.8%42.2%15.3%2.7%
作用指数:2.70指数意义:“作用一般”
2、形势依然严峻,道路依然漫长:我国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领域职业道德现状的评价和看法在新旧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个旧有的规则失去效力、新生的规则尚未到位的一个失规和无序的阶段。我国现阶段在某种程度上说正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上。当前新闻领域在职业道德问题上的种种失衡和错位现象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出现的。如何估计我国新闻传播领域职业道德的形势,发生在我国新闻队伍中的职业道德的失衡和错位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本次调查请身处第一线的 《中国新闻人──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抽样调查总体报告(下)(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310.html
新闻报道应是客观世界的反映7.4%10.6%81.6%3.95“同意”
在新闻中,事实与观点密不可分10.2%14.8%74.0%3.80“同意”
遇到有争议的题材时,记者必须在澄清孰是孰非后再作报道18.6%12.8%67.8%3.67“同意”
只有全面的报道才会公正20.5%24.9%53.7%3.43“同意”
真实的报道不一定公正27.6%24.0%45.7%3.18“中立”
真实的报道等于公正的报道37.0%27.4%34.4%3.03“中立”
中国新闻人──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抽样调查总体报告(下)(第4页)
遇到有争议的题材时,记者只须在报道中保持对各方的平衡49.9%24.2%24.3%2.71“中立”
公正的报道不一定真实54.4%24.2%18.6%2.55“不同意”
在没法准确把握事实时,记者必须依据领导的判断59.7%25.1%13.4%2.41“不同意”
新闻不可能真实地反映现实63.3%20.1%15.7%2.40“不同意”
五、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意识及其对新闻职业道德现状的看法
从世界范围看,随着大众媒介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所产生的渗透和影响日益深远,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新闻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他们的道德水准及现实表现中的道德状况,就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和重视。近年来,由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人们的经济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进而也就必然会引发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的重大变化。这种的积极意义自不待言,而如影随形的消极后果反映在新闻传播领域便是我们相当一部分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嬗变乃至混乱。由此导致了新闻领域道德行为的失范及腐败现象的孳生和蔓延。如何估计现阶段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意识及职业道德的现状?本次调查从特定的角度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照系。
1、有作用、有成绩,但不可高估:我国新闻工作者对《准则》在提高我国新闻职业道德水准方面作用的总体评估1991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我国第一个正式成文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此后,中央和有关领导部门又三令五申严禁“有偿新闻”和新闻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应该说,《准则》的颁布和一系列旨在纠正和消除新闻界中腐败行为的措施决定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新闻队伍的道德“滑坡”,并使不正之风对新闻领域的侵袭有所收敛。但是客观地讲,那种在新闻传播领域中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型道德风貌和道德环境还没有完整地建立起来,新闻队伍近年来的道德跌落状况距离根本改善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本次调查表明,身在第一线,对此感受最为实际和深刻的广大新闻工作者对《准则》在提高我国新闻职业道德水准方面作用的总体评估持一种相当审慎的态度:一方面,他们积极评价《准则》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领域中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他们对《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在现实操作中的实际效果又不做过于乐观的评估。调查数字显示:在全部被访者中,有近四成的人对《准则》颁布和实施的效果持积极正面的肯定性评价,其中,11.0%的人认为《准则》在提高我国新闻职业道德水准方面的作用“很大”,28.8%的人认为作用“较大”,合计为39.8%。但是,更多的人则认为《准则》颁布和实施的效果相当有限,其中,42.2%的人认为《准则》在提高我国新闻职业道德水准方面的作用“一般”,甚至还有18.0%的人认为作用“很小”或“毫无作用”,合计为60.2%。按照统计学的原理,我国新闻工作者对《准则》在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准方面作用的总体评估“作用指数”为2.70,其统计学意义为“一般”。(参见表28)
作用很大作用较大作用一般作用很小毫无作用
占被访者的比例11.0%28.8%42.2%15.3%2.7%
作用指数:2.70指数意义:“作用一般”
2、形势依然严峻,道路依然漫长:我国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领域职业道德现状的评价和看法在新旧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个旧有的规则失去效力、新生的规则尚未到位的一个失规和无序的阶段。我国现阶段在某种程度上说正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上。当前新闻领域在职业道德问题上的种种失衡和错位现象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出现的。如何估计我国新闻传播领域职业道德的形势,发生在我国新闻队伍中的职业道德的失衡和错位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形式?本次调查请身处第一线的 《中国新闻人──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抽样调查总体报告(下)(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