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报道:中国当代新闻业的独特景观
识分子的典型。
1984年,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展开,经济体制改革中典型人物、典型经验和典型问题不断出现,这一时期成为典型报道的成熟期,步鑫生、马胜利、关广梅、鲁冠球等都是这一时期敢想敢干的企业家典型。其中步鑫生这个新闻典型是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之下才提出的。1983年12月,1984年初,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两次批示肯定步鑫生的创新精神,指出其是“一个指引人们向上的活典型”,中指委为此批发了重要按语,浙江省委也有指示精神,于是,步鑫生的名字开始走向全国。[30]
进入九十年代后,媒体又推出一批人物典型,例如徐洪刚、李素丽、徐虎、邹延龄、孔繁森、李向群等先进人物,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典型报道:中国当代新闻业的独特景观(第5页)
典型报道不仅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倡导下大力发展,而且它始终与政府的方针政策相一致,受到国家的支持。当代中国各时期的典型报道,无不是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而推出的,典型报道自始至终都肩负着政治使命。学者陈力丹认为,“这种宣传方式适应当时中国比较落后的社会环境”,“典型报道观念是文明程度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的产物”。[31] 陈的这种看法实际上涉及到对报纸的性质、任务、作用的认识。下面我们会专门讨论到这个问题。
典型报道的实质
接下来的问题是,典型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报道?它是新闻的一种形式吗?如果是,那么它为什么不像其他报道形式一样具有普适性?它是一种政治宣传吗?如果是,它与新闻又发生着怎样的联系?
我们先来看国内关于典型报道的种种定义:
甘惜分教授认为:“典型报道是指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普遍意义,是指代表事物的面要宽,影响要大,包含思想意义、教育意义、借鉴意义,它是成为典型的基础;突出,主要是指同类事物中最先进的事物,以及少数最恶劣的事物。典型报道的强化,有些是根据上级当时的中心工作或受众的反应,由新闻机构着意形成的。”[32]
刘建明教授认为:“典型报道是新闻媒介选择事实、强调新闻事实社会意义的报道方式,多表现为经验新闻、先进人物新闻。典型报道是宣传性报道方式,即为了达到宣传推广的目的才在同类事物中选择典型的事例。” [33]
汪植培认为“所谓典型报道,是指对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最突出或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惊醒的重点报道”。[34]
山西日报研究人员认为典型报道有以下几个特点:1.必须有明确的阶级本质和政治内涵,能够反映出无产阶级的阶级本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光辉思想,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2.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针对性;3.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又有较广泛的代表性,确实能起到‘标杆’和‘引擎’的作用。[35]
单独观察以上有关典型报道的定义,可能每一个都不全面,前三条甚至忽视了典型报道的非普世性,即它只能生存于社会主义的环境中。
回到这个问题上来:典型报道是不是新闻?
典型报道不仅对社会生活中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进行报道,而且它是一种强化了的宣传报道。陈力丹在《再谈淡化典型报道观念》中指出:“在我党革命战争的新闻史上,典型报道……循着鲜明的主观意识去发现和报道适于推动工作的典型,因而典型报道一开始就有较强的宣传色彩,而较少或没有新闻性”。[36] 正如陈所说,新闻典型的宣传性要大于新闻性。
什么是新闻?在中外新闻理论中,关于新闻的定义虽然多种多样,但大都强调新闻的即时性、重要性和反常性,所谓“新闻应是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的报道”。在西方,有流传久远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名言。
有些人认为典型报道不是新闻,比如刘磊认为:
以雷锋、焦裕禄宣传活动为代表的“典型报道”,是毛泽东党报思想运用于新闻宣传的产物。“典型报道”在党报宣传中的大量运用,其隐含的逻辑前提是: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部分,党报是党的喉舌,是党的宣传员、鼓动员和组织者。党报的任务就是宣传党的政策,围绕党的工作,发动群众、鼓舞群众、引导和组织群众。
党报的“典型报道”从战争时代的根据地报纸就开始了,到60年代,伴随着对雷锋、焦裕禄等典型的宣传,党报的“典型报道”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同时也造就了以穆青为代表的一代“名记”。他们满怀激情地宣传“典型”的高大形象,精心地提炼、升华“典型”的精神世界。
以雷锋、焦裕禄为例,他们既非领袖级的政治家,亦非明星球星公众人物,他们的事迹和他们的死显然不能算作重大事件(也有例外,60年代初推出的典型“大庆”,确实称得上是重大事件,因为大庆油田的诞生是改变一个国家能源状况的大事);同样,关于雷锋、焦裕禄的报道,更算不上是“人咬狗”的新闻,一个共产党员认认真 《典型报道:中国当代新闻业的独特景观(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319.html
1984年,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展开,经济体制改革中典型人物、典型经验和典型问题不断出现,这一时期成为典型报道的成熟期,步鑫生、马胜利、关广梅、鲁冠球等都是这一时期敢想敢干的企业家典型。其中步鑫生这个新闻典型是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之下才提出的。1983年12月,1984年初,中央领导同志先后两次批示肯定步鑫生的创新精神,指出其是“一个指引人们向上的活典型”,中指委为此批发了重要按语,浙江省委也有指示精神,于是,步鑫生的名字开始走向全国。[30]
进入九十年代后,媒体又推出一批人物典型,例如徐洪刚、李素丽、徐虎、邹延龄、孔繁森、李向群等先进人物,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典型报道:中国当代新闻业的独特景观(第5页)
典型报道不仅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倡导下大力发展,而且它始终与政府的方针政策相一致,受到国家的支持。当代中国各时期的典型报道,无不是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而推出的,典型报道自始至终都肩负着政治使命。学者陈力丹认为,“这种宣传方式适应当时中国比较落后的社会环境”,“典型报道观念是文明程度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的产物”。[31] 陈的这种看法实际上涉及到对报纸的性质、任务、作用的认识。下面我们会专门讨论到这个问题。
典型报道的实质
接下来的问题是,典型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报道?它是新闻的一种形式吗?如果是,那么它为什么不像其他报道形式一样具有普适性?它是一种政治宣传吗?如果是,它与新闻又发生着怎样的联系?
我们先来看国内关于典型报道的种种定义:
甘惜分教授认为:“典型报道是指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的强化报道。普遍意义,是指代表事物的面要宽,影响要大,包含思想意义、教育意义、借鉴意义,它是成为典型的基础;突出,主要是指同类事物中最先进的事物,以及少数最恶劣的事物。典型报道的强化,有些是根据上级当时的中心工作或受众的反应,由新闻机构着意形成的。”[32]
刘建明教授认为:“典型报道是新闻媒介选择事实、强调新闻事实社会意义的报道方式,多表现为经验新闻、先进人物新闻。典型报道是宣传性报道方式,即为了达到宣传推广的目的才在同类事物中选择典型的事例。” [33]
汪植培认为“所谓典型报道,是指对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最突出或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惊醒的重点报道”。[34]
山西日报研究人员认为典型报道有以下几个特点:1.必须有明确的阶级本质和政治内涵,能够反映出无产阶级的阶级本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光辉思想,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爱国主义精神等等。2.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针对性;3.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又有较广泛的代表性,确实能起到‘标杆’和‘引擎’的作用。[35]
单独观察以上有关典型报道的定义,可能每一个都不全面,前三条甚至忽视了典型报道的非普世性,即它只能生存于社会主义的环境中。
回到这个问题上来:典型报道是不是新闻?
典型报道不仅对社会生活中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突出事物进行报道,而且它是一种强化了的宣传报道。陈力丹在《再谈淡化典型报道观念》中指出:“在我党革命战争的新闻史上,典型报道……循着鲜明的主观意识去发现和报道适于推动工作的典型,因而典型报道一开始就有较强的宣传色彩,而较少或没有新闻性”。[36] 正如陈所说,新闻典型的宣传性要大于新闻性。
什么是新闻?在中外新闻理论中,关于新闻的定义虽然多种多样,但大都强调新闻的即时性、重要性和反常性,所谓“新闻应是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的报道”。在西方,有流传久远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名言。
有些人认为典型报道不是新闻,比如刘磊认为:
以雷锋、焦裕禄宣传活动为代表的“典型报道”,是毛泽东党报思想运用于新闻宣传的产物。“典型报道”在党报宣传中的大量运用,其隐含的逻辑前提是: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部分,党报是党的喉舌,是党的宣传员、鼓动员和组织者。党报的任务就是宣传党的政策,围绕党的工作,发动群众、鼓舞群众、引导和组织群众。
党报的“典型报道”从战争时代的根据地报纸就开始了,到60年代,伴随着对雷锋、焦裕禄等典型的宣传,党报的“典型报道”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同时也造就了以穆青为代表的一代“名记”。他们满怀激情地宣传“典型”的高大形象,精心地提炼、升华“典型”的精神世界。
以雷锋、焦裕禄为例,他们既非领袖级的政治家,亦非明星球星公众人物,他们的事迹和他们的死显然不能算作重大事件(也有例外,60年代初推出的典型“大庆”,确实称得上是重大事件,因为大庆油田的诞生是改变一个国家能源状况的大事);同样,关于雷锋、焦裕禄的报道,更算不上是“人咬狗”的新闻,一个共产党员认认真 《典型报道:中国当代新闻业的独特景观(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