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演义》原编撰者及有关问题
传记,”又,万历二十四年(1596)诚德堂熊清波刊本《新刻京本补遗通俗演义三国全传》卷首有《重刊杭州考正三国志传序》,说“《三国志》一书,创自陈寿,……罗贯中氏又编为通俗演义,使之明白易晓,而愚夫俗士,亦庶几知所讲读焉”云云。这些都明确承认罗贯中的著作权。
再说其他明刻的许多小说序文,也都载及此事。如万历四十七年(1627)龚绍山刊本《镌杨升庵批点隋唐两朝志传》,卷首有题林瀚《序》。其开端便说:“《三国志》罗贯中所编”云。明带月楼刊本《东西晋演义》卷首有杨尔曾《序》,谓曰:“一代肇兴,必有一代之史,……以通俗谕人,名曰演义,盖自罗贯中《水浒传》、《三国传》始也。”《古今小说》绿天馆主人《叙》说:“暨施、罗两公,鼓吹胡元,而《三国志》、《水浒》、《平妖》诸传,遂成巨观。”明刻本《今古奇观》笑花主人《序》:“元施、罗二公,大畅斯道,《水浒》、《三国》,奇奇正正,河汉无极。”《新列国志》可观道人《叙》:“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等等,也都明白无误地确认罗氏为原编撰者。
第二,明代的版刻记录。
根据知见版本的首卷端题,明确著录罗贯中为原编撰者的《三国志演义》诸刻本,今大体依照年代顺序而记述之。计有:
嘉靖元年(1522)序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二十四卷,“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按今见“人文影本”及其底本虽非嘉靖元年原刊,但其原刊本卷首题刻当作如此,故记录之。又,以下只记有关罗贯中及刊行者的题刻;凡刻“晋平阳侯[相]陈寿史传”或类似字样者,俱略而不再记录。)
嘉靖二十七年(1548)序本:《新刊通俗演义三国志史传》十卷,“东原罗本贯中编次”、“书林苍溪叶逢春cǎi@⑧像”。(按卷首序末题“嘉靖二十七年岁次戊申春正月下浣之吉钟陵元峰子书”。)
万历十九年(1591)本:《新刻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十二卷,“后学罗本贯中编次”、“明书林周曰校刊行”。(按卷首《引》后有云:“万历辛卯季冬吉望刻于万卷楼”。)
万历二十年(1592)本:《音释补遗按鉴演义全像批评三国志传》二十卷,“东原贯中罗道本编次”、“书坊仰止余象乌批评”、“书林文台余像斗绣梓”。(按末卷尾有木记:“万历壬辰仲夏月/书林余氏双峰堂”。)
万历二十四年(1596)本:《新刻京本补遗通俗演义三国全传》二十卷,“东原罗本贯中编次”、“书林诚德堂熊清波锲行”。(按木记云:“万历岁次丙申冬月诚德堂熊清波锲行”。)
万历三十三年(1605)本:《新镌京本校正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二十卷,“东原贯中罗本编次”、“书林少垣联辉堂梓行”。(按卷末木记:“万历乙巳岁孟秋月闽建书林郑少垣梓”。)
万历三十九年(1611)本:《新锲京本校正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传》二十卷,“东原罗贯中编次”、“书林云林郑世容梓行”。(按有木记:“万历辛亥岁孟秋月闽书林郑云林梓”。又,魏安谓此种是郑少垣联辉堂本的“翻印本”。)
万历三十九年(1611)后(?)本:《新刻汤学士校正古本按鉴演义全像通俗三国志传》二十卷,“东原罗贯中编次”、“江夏汤宾尹校正”。(按此本刊刻时间,从周兆新先生说。)
天启崇祯间(?)本:《新锲京本校正按鉴演义全像三国志传》二十卷,“东原贯中罗本编次”、“书林冲宇熊成冶梓行”。(按卷二端题“书林种德堂熊冲宇梓行”。此本封面称“刻卓吾李先生订正三国志传”,其刊刻时间当在“李卓吾”评本风行之後。魏安说在“天启崇祯间”。)
崇祯间本:《精镌合刻三国水浒全传》二十卷,三国部分题“元东原罗贯中演义”、“明温陵李载贽批点。”(按此本版心题《二刻英雄谱》。有熊飞馆本。)
明清间(?)本:《新刻按鉴演义京本三国英雄志传》六卷,“元东原罗贵志演义”。(按“罗贵志”疑当为“罗贯忠[中]”之形误。又,此本刊刻时间,
此外,夏振宇刊本《新刻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传通俗演义》首卷端题“后学罗贯中编辑”,夷白堂刊本《新镌通俗演义三国志传》题“后学罗本编次”,藜光堂刊本《精镌按鉴全像鼎峙三国志传》题“元东原罗贯中演义”,杨美生刊本《新刻按鉴演义全像三国英雄志传》题“元东原罗贯中演义”,□[书]林魏氏刊本《二刻按鉴演义全像三国英雄志传》题“元东原罗贯□□□”等等。除少数刻本不署名外,大量的明刊本都题刻罗贯中为《三国志演义》的原编者。
以上可见,长篇巨著《三国志演义》的原编撰者即罗贯中。这应该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韩去韦加(人下加木)
@②原字氵加舄
@③原字或上加两丿
@④原字忄加享
@⑤原字亻加鹤去鸟
@⑥原字王加己
@⑦原字合加阝
@⑧原字纟加采
《《三国志演义》原编撰者及有关问题(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347.html
再说其他明刻的许多小说序文,也都载及此事。如万历四十七年(1627)龚绍山刊本《镌杨升庵批点隋唐两朝志传》,卷首有题林瀚《序》。其开端便说:“《三国志》罗贯中所编”云。明带月楼刊本《东西晋演义》卷首有杨尔曾《序》,谓曰:“一代肇兴,必有一代之史,……以通俗谕人,名曰演义,盖自罗贯中《水浒传》、《三国传》始也。”《古今小说》绿天馆主人《叙》说:“暨施、罗两公,鼓吹胡元,而《三国志》、《水浒》、《平妖》诸传,遂成巨观。”明刻本《今古奇观》笑花主人《序》:“元施、罗二公,大畅斯道,《水浒》、《三国》,奇奇正正,河汉无极。”《新列国志》可观道人《叙》:“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等等,也都明白无误地确认罗氏为原编撰者。
第二,明代的版刻记录。
根据知见版本的首卷端题,明确著录罗贯中为原编撰者的《三国志演义》诸刻本,今大体依照年代顺序而记述之。计有:
嘉靖元年(1522)序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二十四卷,“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次”。(按今见“人文影本”及其底本虽非嘉靖元年原刊,但其原刊本卷首题刻当作如此,故记录之。又,以下只记有关罗贯中及刊行者的题刻;凡刻“晋平阳侯[相]陈寿史传”或类似字样者,俱略而不再记录。)
嘉靖二十七年(1548)序本:《新刊通俗演义三国志史传》十卷,“东原罗本贯中编次”、“书林苍溪叶逢春cǎi@⑧像”。(按卷首序末题“嘉靖二十七年岁次戊申春正月下浣之吉钟陵元峰子书”。)
万历十九年(1591)本:《新刻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十二卷,“后学罗本贯中编次”、“明书林周曰校刊行”。(按卷首《引》后有云:“万历辛卯季冬吉望刻于万卷楼”。)
万历二十年(1592)本:《音释补遗按鉴演义全像批评三国志传》二十卷,“东原贯中罗道本编次”、“书坊仰止余象乌批评”、“书林文台余像斗绣梓”。(按末卷尾有木记:“万历壬辰仲夏月/书林余氏双峰堂”。)
万历二十四年(1596)本:《新刻京本补遗通俗演义三国全传》二十卷,“东原罗本贯中编次”、“书林诚德堂熊清波锲行”。(按木记云:“万历岁次丙申冬月诚德堂熊清波锲行”。)
万历三十三年(1605)本:《新镌京本校正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二十卷,“东原贯中罗本编次”、“书林少垣联辉堂梓行”。(按卷末木记:“万历乙巳岁孟秋月闽建书林郑少垣梓”。)
万历三十九年(1611)本:《新锲京本校正通俗演义按鉴三国志传》二十卷,“东原罗贯中编次”、“书林云林郑世容梓行”。(按有木记:“万历辛亥岁孟秋月闽书林郑云林梓”。又,魏安谓此种是郑少垣联辉堂本的“翻印本”。)
万历三十九年(1611)后(?)本:《新刻汤学士校正古本按鉴演义全像通俗三国志传》二十卷,“东原罗贯中编次”、“江夏汤宾尹校正”。(按此本刊刻时间,从周兆新先生说。)
天启崇祯间(?)本:《新锲京本校正按鉴演义全像三国志传》二十卷,“东原贯中罗本编次”、“书林冲宇熊成冶梓行”。(按卷二端题“书林种德堂熊冲宇梓行”。此本封面称“刻卓吾李先生订正三国志传”,其刊刻时间当在“李卓吾”评本风行之後。魏安说在“天启崇祯间”。)
崇祯间本:《精镌合刻三国水浒全传》二十卷,三国部分题“元东原罗贯中演义”、“明温陵李载贽批点。”(按此本版心题《二刻英雄谱》。有熊飞馆本。)
明清间(?)本:《新刻按鉴演义京本三国英雄志传》六卷,“元东原罗贵志演义”。(按“罗贵志”疑当为“罗贯忠[中]”之形误。又,此本刊刻时间,
可参见岑桦《六卷本三国志简记》,《三国志演义古版丛刊·六卷本三国志》。)
此外,夏振宇刊本《新刻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传通俗演义》首卷端题“后学罗贯中编辑”,夷白堂刊本《新镌通俗演义三国志传》题“后学罗本编次”,藜光堂刊本《精镌按鉴全像鼎峙三国志传》题“元东原罗贯中演义”,杨美生刊本《新刻按鉴演义全像三国英雄志传》题“元东原罗贯中演义”,□[书]林魏氏刊本《二刻按鉴演义全像三国英雄志传》题“元东原罗贯□□□”等等。除少数刻本不署名外,大量的明刊本都题刻罗贯中为《三国志演义》的原编者。
以上可见,长篇巨著《三国志演义》的原编撰者即罗贯中。这应该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韩去韦加(人下加木)
@②原字氵加舄
@③原字或上加两丿
@④原字忄加享
@⑤原字亻加鹤去鸟
@⑥原字王加己
@⑦原字合加阝
@⑧原字纟加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