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中文学术网站
,还对“国学宝典检索系统”进行商业上的开发,以每套4500元人民币的价格销售,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类网站因为有较为雄厚的资本介入,实行公司化商业运作,并具有较好的学术资源和较高的学术价值,所以是目前发展势头最好的学术网站。
网络时代的中文学术网站(第2页)
中文学术网站的问题与前瞻
一:著作权问题。网络是双刃剑,一方面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公共空间,另一方面这一空间又是虚拟的,容易导致无序状态。中文学术网站现存的最大问题就是著作权问题。多数网站尤其是网友创建的个人网站在这方面注意得不够,只通过声明无意侵犯作者著作权的方式转载文章,至于稿酬就更不提了。随着《著作权法》保护网络著作权条款的制定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著作权问题已经成为决定中文学术网站命运的最大问题。只有认真地对待著作权问题才能促进中文学术网站在整体上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原创性问题。目前网上的原创性学术文章相对而言较少,多数文章都是转自书籍报刊等传统出版物。仅有的一些原创性学术文章还被不同的网站反复转载,这些数量的原创性学术文章与上网主要目的在于学术研究的近59万网民相比显得很不成比例。网络虽然对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影响巨大,但从本质上来说,目前还处于表层,还局限于器物的层面,对大多数上网的学者和普通网友而言网络仅仅是一种传播和交流的手段,还没有融入到研究主体的精神层面。此外,网络的作用并不仅仅是把传统出版物搬到网上,它的价值更在于为广大思想者、研究者和网友提供一个较为自由的思想交流空间,这就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更多的原创性的学术文章,也需要更多的学者和网友介入网络文化、学术空间之中,为建设中文思想空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三:生存空间的问题。毛寿龙在评论国内学术网站时指出,在国外,因为科研机构和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较为发达,能较好地提供学术研究资源,所以,个人学术网站较为罕见。但在中国,情况正好相反,因为国内科研机构和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较为滞后,无法满足读者对学术资源的需求,因而产生了大量的个人学术网站。随着科研机构和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的发展,个人学术网站可能会越来越少。笔者认为,国内科研机构和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不仅会对当下学术网站的发展提供新的挑战,还会提供新的机遇,促使个人网站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改变转载、复制的建站模式,转向注重发表原创性文章和侧重互动论坛、讨论区建设的建站模式(如现在的“悼红轩”红学论坛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从而提高中文学术网站的整体学术水平,更好地、更充分地发挥网络的各种优势,促进学术研究的整体发展。这也将是中文学术网站的大势所趋。此外,在国内的报刊、出版社等发表学术成果毕竟不太容易,学术成果发表的周期较长,出版个人文集的几率较少等因素也为中文学术网站提供了较大的生存空间。
四:身份认同问题或与现行学术机制兼容的问题。有学者认为,网络在中国的普及,极有可能打破凝定的以北京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学术、文化格局。的确,网络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对学术研究的束缚,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北京所具有的学术、文化中心的地位并不仅仅在于它所具有的学术研究资料之丰富,在当代中国现行的学术评价机制下,北京不仅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国家级学术刊物、报纸和出版社,还拥有一大批制定学术游戏规则、掌握学术话语权的国家级学术权力机构。这些才是决定北京具有学术文化中心地位的关键因素,学术网站的崛起仍然改变不了现行的学术机制。目前的学术论文所遵循的学术规范尚不承认来自网络中的学术引文,这就使得学术网站的身份认同问题凸现出来。学术网站所刊发的学术论文仍然要取得现实社会中的学术权力机构的认可才能在现实社会中取得合法性地位,否则,便只能局限于网络空间,无法进入传统的出版物。网络空间的自由度使得学术网站的身份认同问题在目前的学术评价机制不改变的情况下,根本无法确立其合法性地位,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术网站的发展。
五:经费问题。鉴于目前大多数的学术网站都是网友个人创建的或是由学者创建的非赢利性的、公益性的网站(事实上那些由公司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学术网站也很难赢利),建站者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维护、更新网站。此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网络公司不再提供免费的主页空间(这意味着站长在网费之外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购买网络空间),这些因素都对学术网站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杨玉圣也认为“尽管大多数学术网站的主持人对此无怨无悔,但长此以往,能否苦撑下去,仍不免让人担忧”。此前,中文网络中最知名的“思想的境界”网站就是因为站长的精力不够而关闭的。
总之,中文学术网站经过近五六年的发展,已经“痛并快乐着”度过初创期或草创期,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和高素 《网络时代的中文学术网站(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352.html
网络时代的中文学术网站(第2页)
中文学术网站的问题与前瞻
一:著作权问题。网络是双刃剑,一方面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公共空间,另一方面这一空间又是虚拟的,容易导致无序状态。中文学术网站现存的最大问题就是著作权问题。多数网站尤其是网友创建的个人网站在这方面注意得不够,只通过声明无意侵犯作者著作权的方式转载文章,至于稿酬就更不提了。随着《著作权法》保护网络著作权条款的制定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著作权问题已经成为决定中文学术网站命运的最大问题。只有认真地对待著作权问题才能促进中文学术网站在整体上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原创性问题。目前网上的原创性学术文章相对而言较少,多数文章都是转自书籍报刊等传统出版物。仅有的一些原创性学术文章还被不同的网站反复转载,这些数量的原创性学术文章与上网主要目的在于学术研究的近59万网民相比显得很不成比例。网络虽然对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影响巨大,但从本质上来说,目前还处于表层,还局限于器物的层面,对大多数上网的学者和普通网友而言网络仅仅是一种传播和交流的手段,还没有融入到研究主体的精神层面。此外,网络的作用并不仅仅是把传统出版物搬到网上,它的价值更在于为广大思想者、研究者和网友提供一个较为自由的思想交流空间,这就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更多的原创性的学术文章,也需要更多的学者和网友介入网络文化、学术空间之中,为建设中文思想空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三:生存空间的问题。毛寿龙在评论国内学术网站时指出,在国外,因为科研机构和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较为发达,能较好地提供学术研究资源,所以,个人学术网站较为罕见。但在中国,情况正好相反,因为国内科研机构和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较为滞后,无法满足读者对学术资源的需求,因而产生了大量的个人学术网站。随着科研机构和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的发展,个人学术网站可能会越来越少。笔者认为,国内科研机构和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发展,不仅会对当下学术网站的发展提供新的挑战,还会提供新的机遇,促使个人网站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改变转载、复制的建站模式,转向注重发表原创性文章和侧重互动论坛、讨论区建设的建站模式(如现在的“悼红轩”红学论坛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从而提高中文学术网站的整体学术水平,更好地、更充分地发挥网络的各种优势,促进学术研究的整体发展。这也将是中文学术网站的大势所趋。此外,在国内的报刊、出版社等发表学术成果毕竟不太容易,学术成果发表的周期较长,出版个人文集的几率较少等因素也为中文学术网站提供了较大的生存空间。
四:身份认同问题或与现行学术机制兼容的问题。有学者认为,网络在中国的普及,极有可能打破凝定的以北京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学术、文化格局。的确,网络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对学术研究的束缚,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北京所具有的学术、文化中心的地位并不仅仅在于它所具有的学术研究资料之丰富,在当代中国现行的学术评价机制下,北京不仅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国家级学术刊物、报纸和出版社,还拥有一大批制定学术游戏规则、掌握学术话语权的国家级学术权力机构。这些才是决定北京具有学术文化中心地位的关键因素,学术网站的崛起仍然改变不了现行的学术机制。目前的学术论文所遵循的学术规范尚不承认来自网络中的学术引文,这就使得学术网站的身份认同问题凸现出来。学术网站所刊发的学术论文仍然要取得现实社会中的学术权力机构的认可才能在现实社会中取得合法性地位,否则,便只能局限于网络空间,无法进入传统的出版物。网络空间的自由度使得学术网站的身份认同问题在目前的学术评价机制不改变的情况下,根本无法确立其合法性地位,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术网站的发展。
五:经费问题。鉴于目前大多数的学术网站都是网友个人创建的或是由学者创建的非赢利性的、公益性的网站(事实上那些由公司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学术网站也很难赢利),建站者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维护、更新网站。此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网络公司不再提供免费的主页空间(这意味着站长在网费之外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购买网络空间),这些因素都对学术网站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杨玉圣也认为“尽管大多数学术网站的主持人对此无怨无悔,但长此以往,能否苦撑下去,仍不免让人担忧”。此前,中文网络中最知名的“思想的境界”网站就是因为站长的精力不够而关闭的。
总之,中文学术网站经过近五六年的发展,已经“痛并快乐着”度过初创期或草创期,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和高素 《网络时代的中文学术网站(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