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中文学术网站
网络正在对当代中国的学术文化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这不仅因为具有高学历的网民的数量巨大——按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网民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已近1800万人,拥有硕士、博士学位者也有近170万人,而且也因为网络已经渗透到学术研究的多数领域,不仅有“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www.chinalawinfo.com)这样的热门专业网站,而且也有“简帛研究”(http://www.bamboosilk.org.)这样较为冷门的专业研究网站。在自然科学领域,近年也出现了诸如科技之光、中国科技网等著名网站。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机构、学者、网友利用网络提供的种种优势条件创建的一批人文社科类的学术网站,在现行的学术体制之外为学术传播和学术交流创造了一个公共空间,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
中文学术网站的现状
目前学术网站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网友创建的个人网站。这类网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题式网站,如范亚峰创建的“公法评论”(http://www.gongfa.com)网站、秋风创建的“思想评论”(http://www.sinoliberal.com)网站、论迅创建的“评读鲁迅网”(http://www.eluxun.com)。这类网站多是网友中的“发烧友”创建,多侧重收集某一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资料,在耕种“自己的园地”,满足自己兴趣的同时还能丰富学术的公共空间,促进学术的传播,是网络中最多姿多彩和最有生气的网站;另一类是综合性网站,如沈中创办的“学说连线”(http://www.xslx.com)网站,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经济论丛”、“思想观潮”、“民主政治”、“哲理社会”、“史海钩沉”、“科教文化”、“国际战略”等领域,一共收录约6000篇学术文章。个人创建的学术网站由于站长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兴趣所限,在总体上水平参差不齐,原创文章较少。加之站长的学术兴趣变化和建站所需要的巨大精力付出,这类网站的发展前景最不清晰,后续发展乏力,有相当一批此类网站已经倒闭。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新的网站也在层出不穷地创建着,继续推动学术网站的多元化发展。
二:学者个人创建的网站。这类网站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面向大众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如杨玉圣创建的“学术批评网”(http://www.acriticism.com),在收录本人的史学研究成果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当代中国的学术问题,揭露学术腐败、批评不良学风,倡导健康、理性的学术精神,维护学术的尊严;另一类是面向“小众”的,如毛寿龙教授创建的“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http://www.wiapp.org/)网站。这类网站多是学者结合本人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而创建的,有点类似于同人刊物,主要面向志同道合的“小众”,为他们提供研究资料、研究信息和交流平台。不过,这类网站虽然小而精,但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学术机构、学术组织创建的网站。这类网站又分为政府机构的和民间的两类:政府所属的学术机构和学术组织建立的网站如北大和社科院建立的网站以及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期刊网、中国研究网等,这类网站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学术研究的促进作用也大小不一;民间学术机构和学术组织如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天则经济研究网”(http://www.unirule.org.cn),《文化研究》杂志主办的“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tural_studies.net)。这类网站多是这些民间学术机构和学术组织在网络上的延伸,在网站建设方面更侧重展示自身形象,突出自身的学术特点和学术兴趣,其发展前景多依赖于这些学术机构和学术组织自身的发展。不过,网络也为这些学者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的发表学术文章、出版个人研究文集的平台,从而促进了学术研究成果的大范围的迅速传播,有利于打破现有的学术体制的束缚。但是,这些在网上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前只能局限于虚拟空间,供同行交流,还无法得到现行学术体制的认可。
四:公司与学术机构合作建立的网站。如由中社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合作主办的“世纪中国”(http://www.cc.org.cn/)网站、由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和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合办的“国学”(http://www.guoxue.com)网站。“世纪中国”网站定位于“形成当代中国文化知识库,供大众使用,由专家学者主持,鼓励市民大众参与,以求形成具有广阔视野与强大包容性的互动公共空间”。该站为了“力求维持网上最高出版水准”,还对首发在该站的学术文章支付稿酬,因而吸引了一批学者在此首发他们最新的学术研究文章。“国学”网在提供国学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促进传统文化传播的同时 《网络时代的中文学术网站》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352.html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机构、学者、网友利用网络提供的种种优势条件创建的一批人文社科类的学术网站,在现行的学术体制之外为学术传播和学术交流创造了一个公共空间,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
中文学术网站的现状
目前学术网站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网友创建的个人网站。这类网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题式网站,如范亚峰创建的“公法评论”(http://www.gongfa.com)网站、秋风创建的“思想评论”(http://www.sinoliberal.com)网站、论迅创建的“评读鲁迅网”(http://www.eluxun.com)。这类网站多是网友中的“发烧友”创建,多侧重收集某一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资料,在耕种“自己的园地”,满足自己兴趣的同时还能丰富学术的公共空间,促进学术的传播,是网络中最多姿多彩和最有生气的网站;另一类是综合性网站,如沈中创办的“学说连线”(http://www.xslx.com)网站,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经济论丛”、“思想观潮”、“民主政治”、“哲理社会”、“史海钩沉”、“科教文化”、“国际战略”等领域,一共收录约6000篇学术文章。个人创建的学术网站由于站长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兴趣所限,在总体上水平参差不齐,原创文章较少。加之站长的学术兴趣变化和建站所需要的巨大精力付出,这类网站的发展前景最不清晰,后续发展乏力,有相当一批此类网站已经倒闭。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新的网站也在层出不穷地创建着,继续推动学术网站的多元化发展。
二:学者个人创建的网站。这类网站可分为两类:一种是面向大众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如杨玉圣创建的“学术批评网”(http://www.acriticism.com),在收录本人的史学研究成果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当代中国的学术问题,揭露学术腐败、批评不良学风,倡导健康、理性的学术精神,维护学术的尊严;另一类是面向“小众”的,如毛寿龙教授创建的“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http://www.wiapp.org/)网站。这类网站多是学者结合本人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而创建的,有点类似于同人刊物,主要面向志同道合的“小众”,为他们提供研究资料、研究信息和交流平台。不过,这类网站虽然小而精,但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学术机构、学术组织创建的网站。这类网站又分为政府机构的和民间的两类:政府所属的学术机构和学术组织建立的网站如北大和社科院建立的网站以及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期刊网、中国研究网等,这类网站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学术研究的促进作用也大小不一;民间学术机构和学术组织如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天则经济研究网”(http://www.unirule.org.cn),《文化研究》杂志主办的“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tural_studies.net)。这类网站多是这些民间学术机构和学术组织在网络上的延伸,在网站建设方面更侧重展示自身形象,突出自身的学术特点和学术兴趣,其发展前景多依赖于这些学术机构和学术组织自身的发展。不过,网络也为这些学者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的发表学术文章、出版个人研究文集的平台,从而促进了学术研究成果的大范围的迅速传播,有利于打破现有的学术体制的束缚。但是,这些在网上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前只能局限于虚拟空间,供同行交流,还无法得到现行学术体制的认可。
四:公司与学术机构合作建立的网站。如由中社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和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合作主办的“世纪中国”(http://www.cc.org.cn/)网站、由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公司和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合办的“国学”(http://www.guoxue.com)网站。“世纪中国”网站定位于“形成当代中国文化知识库,供大众使用,由专家学者主持,鼓励市民大众参与,以求形成具有广阔视野与强大包容性的互动公共空间”。该站为了“力求维持网上最高出版水准”,还对首发在该站的学术文章支付稿酬,因而吸引了一批学者在此首发他们最新的学术研究文章。“国学”网在提供国学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促进传统文化传播的同时 《网络时代的中文学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