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时政专栏 >> 和谐社会 >> 正文

精神推动发展 发展促进和谐


精神推动发展 发展促进和谐 
2005-01-04 14:44:03 南方网
  南方网讯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5年来,广东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及自身的人文优势,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日的广东是富有的广东、活力的广东、动感的广东、文明的广东,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但在加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不够协调不甚和谐的问题。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根据中国共产党16届4中全会的精神,提出了建设和谐广东的目标,这无疑是及时的必要的,既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建设和谐的广东具有示范作用,还有惠及全局的意义。

  和谐是对关系而言的。社会与经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处协调、和睦,有如交响乐一样,旋律动听、优美,即为和谐。这是一个很高境界。建设和谐广东,是一幅蓝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长期的任务,关键在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和谐要靠发展来筑就,发展要靠精神动力来推进。当前,广东存在一些与加快发展主旋律不协调不和谐的问题,例如,抗灾能力低、环境污染重、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等等,都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原于发展不够充分。没有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便没有解决失和的物质力量,也就没有和谐的基础。经济实力决定和谐局面。

  建设和谐广东,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旋律。应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的要求来统揽全局,应在创新、求实、拼搏、学习等方面下功夫、谋发展、求和谐。

  以创新精神谋发展求和谐。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与动力。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发展。广东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185.85亿元、人均369元发展到2003年的13625.87亿元、人均17213元,从而摆脱了落后状况,并跃升到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9,位列第一。这是广东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决践行改革开放路线,开拓创新的结果。创新的核心是观念,没有新观念就不可能有发展的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过去的25年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广东人创新了许多新观念,“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就是新观念的突出代表。珍惜时间、追求效率、讲究金钱,这些在今天看来并不稀奇的观念,在当年可是震撼一段时期的全新观念。为什么这一新观念会产生震撼的作用?就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一个人的工作三个人干”、“上班一条虫下班像条龙”的人浮于事、不讲效率、浪费资源的现象。在大把大把地浪费时间、大把大把地浪费资源的年代,把时间等同金钱、把效率比作生命,当然就成了振聋发聩的新观念。它唤起人们珍惜时间讲求效率,“光阴似箭,日月如梳”,要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兴业振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新观念唤醒了睡狮、创造了财富、震撼了神州、惊动了世界,改变了世人的目光。事实说明,没有观念的创新就没有广东的今天。实践也告诉人们,创新要坚持一条原则:切中时弊、谋求发展。要紧紧抓住发展这条主线,围绕发展经济这个中心。离开这一宗旨就没有创新的意义。脱离实际,盲目攀比,搞花架子,装门面,不是创新,不可能推动发展,也就不可能促进和谐。当前在有些地方有的人只讲政治效果、不讲经济效率,只讲政绩、不讲产出,只爱面子、不惜浪费,不顾主客观条件,照搬别的发展模式,不仅没有创新之味,却有迂腐之嫌。有的打着建设文化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增强投资吸引力的旗号,不管是否有经济实力,大建城市广场就是一例。不顾主客观条件,大搞工业进园、居住进区,也是一例。一些开发区,虽早在10多年前就己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把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圈了,也投入了大量资金,谓之“筑巢引凤”,以为这样外商一定会蜂拥而至。但我们看到的是良田成了荒地,杂草丛生,凄凉一片。不仅开而未发,还积累了不少不和谐的问题:政府背债,农民失地。只有遵循规律、切合实际、脚踏实地,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目的。

  以求实精神谋发展求和谐。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执政党的一条重要思想原则。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省情、市情、县情去提出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发展措施。当前,一个重要任务应该是正确理解“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理解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内涵与要义,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现实与可能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实事求是,遵循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盲目攀比,实事实办。各地情况不同,发展不可能同步,发展会有差异,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一般规律就是“核心积聚,中心辐射,梯度发展”,由此引伸出“洼地效应”、“外溢效应”、“势差效应”。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差距才有发展动力,才会形成资源要素流动现象。不管欠发达还是最发达的国家或地域,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总是存在的,各种要素资源流动总是遵循这一般规律时刻都在进行着的。这方面,著名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就做过深刻的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认为差别是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他们认为消灭发展差距,只有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对立,消灭了旧式分工,实现了共产主义,对立、差距才能最终消除。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需要人类不懈的努力,急躁不得,试图一下子解决差距问题将会欲速不达。这些教诲,我们是需要学习并加深理解的。建国以来,推进山区工业化,广东从来都没有放松过,至少有两次高潮: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但都没有获得成功。为什么?因为违反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因为某些地区发展条件不具备,光靠主观愿望是不行的。这些经验教训,我们还是应该记取的。指导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只能按照市场主导、优势互补、产业集群、形成特色的原则,以成本、效率、效益目标因素综合考量后来加以引导。因各地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只要该地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到了建立良好的经济发展平台上,即使发展速度慢了些,甚至与发达地区比较差别拉大了,也还是正常的、符合实际的、符合协调发展要求的。从广东的实际出发,选择差异发展战略,可能是广东贯彻落实新的科学发展观的一条好的思路。因为,有发展优势有条件成为新的经济中心的地方还没有充分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不但珠江三角洲还有很强的发展承载力,而且沿海地区的发展空间大容积大,有可能建成沿海经济带,生长成许多个经济增长极。广东有4786.8公里的海岸线(包括海岛岸线),这是一大优势。海洋优势还没有充分运用,尚未形成海洋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与地区看,其工业布局,尤其是重化工业、运输设备制造及重型机械制造业普遍放在靠海沿江的地方,而内陆特别是远离经济中心的地区多以绿色产业为主,形成优势互补的合理的产业分工。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现象。沿海地区得到充分的发展,就能为省、国家集聚更多的财力,为支持欠发达地区提高二次转移支付水平成为可能。广大山区是水源地,是沿海地区的生态屏障,其主要任务应以保护生态为主,重点应是发展工业化农业、绿色化产业。这些地区工业化的重点应放在少数区域的中心城市,而不是分散的众多小城镇,不能复制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模式。粤北山区即使是区域的中心城市,也应吸引珠三角工业化过程中过渡污染的教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能无选择地接受珠三角产业转移。这些地区的发展有很大制约性与局限性,要求这些地区发展进入“快车道”,没有几个大的工业项目去支撑是不行的。假如大家都在上水泥、钢铁、陶瓷、电镀、造纸等污染型治污成本高的工业项目,其结果,就有可能重蹈山区工业化历史上几经失败之路。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以拼搏精神谋发展求和谐。拼搏的内涵,既讲敢闯敢干,也讲艰苦奋斗。中国有和平崛起的今天、广东有中国经济第一省的今天,就是卧薪尝胆、拼搏进取、艰苦奋斗的结果。艰苦奋斗是战胜一切困难、夺取胜利的法宝。但是,今天在广东的一些地方一些官员似乎并未牢记这一优良传统、优良作风,自以为有了一些成绩,便骄傲自满起来。沾沾自喜、乐不思蜀,沉迷于讲排场、摆阔气、吃喝玩乐赌上是一种表现。在一些贫困县的某些官员官职不大本事很大,私房占地面积不小,小别墅够别致。还有一些官员上午例行公事下午践行“搓”事,开台搓麻将,甚至通宵达旦。某些基层干部碰上群众要求办事就不高兴,摆起官架子,对农村饮水难、点灯难、通讯难、行路难的问题是要解决,但不是本官的事。群众对这种现象怨言不少,无疑给和谐带来了裂痕。党中央一再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坚持艰苦奋斗精神,如果占着要位不谋政事或应付了事,能出和谐局面吗?

  以学习精神谋发展求和谐。学习是人们获得知识、增加智慧、变得聪明、增强魅力的主要途径。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没有过人的本领是很难取胜的。知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也不会有社会和谐局面的出现。要更加重视建立学习型的社会,把它作为谋发展求和谐的重要措施加以引导。怎样建立学习型社会?首先,要建立学习型的政府。政府既管理社会经济又主导社会经济走势。政府组成部门及其负责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又是行为的示范者,应是社会成员的优秀者,也该是精通业务的敬业者。但是,在某些地方某些部门的负责人,似乎并不重视学习或学习脱离实际,偏重花架子,喜欢拼奏词句,成绩不多口号多,许多口号连提出者自己也不准备实行,只是为了挂在墙上好看,图个样子。其次,要扩大义务教育。要让人具有较高的素质,适应社会经济的进步,必须从娃娃抓起,不仅要让孩子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应普及高中教育,让所有孩子能获得更多知识与技能。广东己经具备了这个条件。第三,应搞好全民教育。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应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解决“民工荒”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投入不足是实施全民教育的主要障碍,除了政府给予重视加大投入外,就是应出台鼓励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做到全民教育大家办。只要全面实施建设文化大省的措施,积极推进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宏伟工程,建设和谐广东就有希望。

    (作者:杨芹溪系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精神推动发展 发展促进和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37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和谐社会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