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问题
里达在上海[N].文艺报,2001-12-4.
[4] 德里达.论文字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115.
[5] 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M].上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75.
[6] 宋永培,等.中国文化语言学辞典[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29-33.
[7] 汪涌豪.范畴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630-631.
[8] 鲁迅研究年刊(创刊号).
[9] 周裕楷.中国禅宗与诗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308-313.
[10]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2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92-196
[11] 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
[12] 屠友祥.语言的碎片[A].言境释四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木加秉
《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问题(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45420.html
[4] 德里达.论文字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115.
[5] 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M].上海: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75.
[6] 宋永培,等.中国文化语言学辞典[Z].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29-33.
[7] 汪涌豪.范畴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630-631.
[8] 鲁迅研究年刊(创刊号).
[9] 周裕楷.中国禅宗与诗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308-313.
[10]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2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92-196
[11] 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
[12] 屠友祥.语言的碎片[A].言境释四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木加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