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Ⅱ类基因与狼疮性器官的系统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摘 要 目的 分析HLA-Ⅱ类基因与狼疮性器官、系统损害的相关性,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从基因到临床表达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PCR-SSOPH技术检测113例确诊SLE病人的DR、DQA1、DQB1等位基因。结果 浆膜炎与DQB1*0601正相关;神经精神症状与DRB1*1501正相关;血肌酐增高与DQB1*0302、DQB1*0401正相关;血尿素氮增高与DQB1*0201负相关;蛋白尿与DQB1*0301、DRB3*0202、DRB3*0301、DRB1*1101负相关;血尿与DQB1*0301、DRB3*?0301负相关;管型尿与DRB1*0302正相关;贫血和白细胞减少分别与DQB1?0201正相关;血小板减少与DRB1*1502和DRB1*1202正相关;淋巴细胞减少与DRB1*0302正相关;C3降低与DQB1*0303正相关,与DQB1*0301负相关;狼疮细胞阳性与DRB1*1501负相关。结论 多个HLA-Ⅱ类等位基因和SLE的临床表达有相关性,国人的SLE遗传背景与其他人种有所不同。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HLA抗原;多态现象(遗传学);易感性与特异性;等位基因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与多种HLA等位基因相关。为深入探讨这些基因或其关联的亚型与SLE临床表达关系,我们引入PCR-SSOPH检测技术,对113例确诊的SLE病人进行HLA-DR、DQ位点等位基因分型,分析基因与狼疮性器官、系统损害的相关性,找出重型SLE相关基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入选的113例患者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SLE诊断标准4条或4条以上[1]。记录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以及有无以下SLE临床表现:蝶型红斑、盘状损害、光敏、口腔溃疡、关节炎、雷诺现象、狼疮发、神经精神症状、浆膜炎、血细胞减少、狼疮肾炎和C3降低(<0.8 g/L)等。
标本:外周静脉血5 ml(抗凝)。
1.2 实验方法:①基因组DNA的提取:盐析法。②DNA体外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共有6对引物,其中AMP-B为DR位点扩增的公用引物。③地高辛(DIG)—ddUTP3′末端标记寡核苷酸探针杂交。
1.3 分型标准:以显著影响生存率的恶性指标作为重型SLE分型标准[2]。
1.4 统计学处理:χ2相关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和多项比较校正,以P<0.05为具统计学显著性。
2 结 果
2.1 HLA-Ⅱ类基因分型
2.1.1 等位基因分型结果:用12个DQA1探针检出7个亚型,未检出DQA1*0401;用15个DQB1探针检出12个等位基因,未检出DQB1*0504、*0603和*0604;用4个DR2探针检出4个亚型:用4个DR52组探针检出3个亚型,未检出DRB3*0201;用8个DR52相关组探针分出8个亚型。
2.1.2 H-W吻合度检测结果:在HLA-DQA1和DQB1座位上,基因型的期望值与观察值很好吻合,分别P>0.1和P>0.5,说明基因已达到遗传平衡,本组病人可作为可靠的供研究的群体资料。
2.2 HLA-Ⅱ类等位基因与SLE器官、系统损害的相关性(见表1)
2.2.1 HLA-DQA1位点等位基因:DQA1*0101与淋巴细胞减少正相关;DQA1*0102与狼疮细胞阳性负相关;DQA1*0501与蛋白尿负相关,Pc(多项比较校正P值)>0.05。
2.2.2 HLA-DQB1位点等位基因:HLA-DQB1*0201与贫血和白细胞减少正相关,与血尿素氮增高负相关;DQB1*0302与血肌酐增高正相关;DQB1*0303与C3降低正相关;DQB1*0401与血肌酐增高正相关;DQB1*0602与发病年龄正相关,均分别P<0.05,Pc>0.05。
DQB1*0301分别与蛋白尿和血尿负相关,分别P<0.001和0.01,分别Pc<0.05和Pc>0.05;与C3降低负相关,分别P<0.05和Pc>0.05。DQB1*0601与浆膜炎正相关,分别P<0.01,Pc<0.05。
2.2.3 HLA-DR2组等位基因:DRB1*1501与神经精神症状正相关,与狼疮细胞阳性负相关;DRB1*1502与血小板减少正相关,均分别P<0.05,Pc>0.05。
2.2.4 HLA-DR52组等位基因:DRB3*0202与蛋白尿负相关;DRB3?0301与蛋白尿和血尿均呈负相关,均分别P<0.05,Pc>0.05。
2.2.5 HLA-DR52相关组等位基因:DRB1?0302与淋巴细胞减少和管型尿正相关;DRB1*1101与蛋白尿负相关;DRB1*1202与血小板减少正相关,均P<0.05,Pc>0.05。
表1 HLA-DR和DQ等位基因与SLE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等位基因 临床指标 N1/N2 N3/N4 χ2值 P值 Pc值
DQA1*0101 淋巴细胞减少 10/64 16/49 4.45 0.03+ >0.05
DQA1*0102 狼疮细胞阳性 15/25 2/11 8.04 0.013- >0.05
DQA1*0501 蛋白尿 19/69 5/44 4.20 0.04- >0.05
DQB1*0201 贫血 5/51 18/62 6.38 0.01+ >0.05
白细胞减少 8/65 15/48 6.11 0.01+ >0.05
尿素氮增高 16/51 1/11 7.00 0.03- >0.05
DQB1*0301 蛋白尿 27/69 3/44 14.39 0.000 1- <0.01
血尿 29/90 1/23 7.30 0.007- >0.05
C3降低 20/51 9/55 7.66 0.02- >0.05
DQB1*0302 血肌酐增高 7/55 4/7 8.84 0.01+ >0.05
DQB1*0303 C3降低 10/51 17/55 8.50 0.01+ >0.05
DQB1*0401 血肌酐增高 1/55 2/7 8.81 0.01+ >0.05
DQB1*0601 浆膜炎 21/99 8/14 8.30 0.03+ <0.05
DRB1*1501 CNS损害 19/99 5/13 6.03 0.049+ >0.05
狼疮细胞阳性 11/25 0/11 10.96 0.01- >0.05
DRB1*1502 血小板减少 0/55 6/58 6.01 0.01+ >0.05
DRB3*0202 蛋白尿 19/69 3/44 7.36 0.007- >0.05
DRB3*0301 蛋白尿 12/69 2/44 4.08 0.04- >0.05
血尿 14/90 0/23 4.08 0.04- >0.05
DRB1*0302 淋巴细胞减少 1/64 5/49 4.12 0.04+ >0.05
管型尿 4/104 2/9 5.56 0.02+ >0.05
DRB1*1101 蛋白尿 11/69 1/44 5.29 0.02- >0.05
DRB1*1202 血小板减少 0/55 5/58 4.96 0.03+ >0.05
注:N1:等位基因阳性+临床指标阴性数,N2:临床指标阴性数,N3:等位基因阳性+临床指标阳性数,N4:临床指标阳性数,-:负相关,+:正相关
此外,本研究尚发现HLA-Ⅱ类基因与多种自身抗体显著关联,但与性别、蝶型红斑、盘状损害、光敏、口腔溃疡、关节炎、雷诺现象和狼疮发无显著相关。
2.2.6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等位基因相互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DQB1*0401和DQB1*0605